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2021-03-31张锐
张锐
髋关节置换术是通过选取类似于人体关节优良生物相容性材料替换受损髋关节,改善患者疼痛及活动障碍,恢复患者正常行走等功能。髋关节置换术是外伤、关节炎等疾病终末期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显著[1]。但由于髋关节为人体负重关节,结构复杂,加之手术时间长、操作困难等原因,患者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2]。临床通过精细手术操作与住院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传统护理方式针对性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问题无法快速有效解决,康复护理模式旨在通过患者住院全程接受康复干预,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率及减少并发症[3-5]。本文通过分析本院195 例髋关节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195 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10 例)与对照组(85 例)。对照组男43 例,女42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48.0±9.1)岁,平均病程(17.6±8.3)个月,骨性关节炎15 例,风湿性关节炎22 例,关节畸形24 例,髋关节骨折14 例,其他10 例;观察组男58 例,女52 例,年龄35~76 岁,平均年龄(47.5±9.7)岁,平均病程(20.3±9.5)个月,骨性关节炎24 例,风湿性关节炎28 例,关节畸形32 例,髋关节骨折12 例,其他1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手术前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所有患者患肢均为首次髋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排除有癫痫等行为不可控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如愿健康指导,术前饮食睡眠等宣教,术后给予输液导尿等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模式,入院时仔细阅读患者病历并核查有无完善X 线、CT等检查及血糖、凝血等化验,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保证血糖稳定,预防术后感染及伤口不愈合等情况。手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嘱患者患肢稍抬高,避免渗出液体积聚,保持髋关节稍微屈曲状并保持该体位静养。患者及家属在患者回到病房30 min 后可对健侧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观察患者有无肢体肿胀及疼痛并及时汇报。保持患者住院环境清洁,室内温度适宜恒定,严格避免术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患者精神状态稳定后引导患者腹式呼吸,辅助患者进行扣背,排出患者口腔及气管分泌物,防止术后肺部感染。对于高龄患者吸痰及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护患交叉感染。术后第二天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排尿、排气,有益于减少压疮及尿路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将脚尖尽力背伸,停留10 s 后脚尖尽力下压,10 个周期为1 组,锻炼≥3 组/d,同时锻炼臀大肌及股四头肌,辅助患者做抬腿动作及蜷缩动作,≥50 次/d。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肌肉萎缩,适当锻炼可产生疼痛刺激,促进损伤位置修复,训练前要告知患者疼痛程度及训练要领,循序渐进,提高患者认可与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依据患者Harris 评分判断护理后髋关节恢复效果,Harris 评分[2]包含髋关节疼痛、功能、有无畸形等内容满分共100 分,分为4 个等级,优良:>90 分;较好:80~89 分;尚可:70~79 分;差:<70 分。②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压疮、关节僵硬、静脉血栓、感染等。③出院后回访满意度由本科护士对每位患者回访搜集,分为满意、尚可、一般、差四个选项,满意度=(满意+尚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Harri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2%(9/110)低于对照组的21.2%(1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出院后回访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院后回访患者满意度93.6%(103/110)高于对照组的81.2%(6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Harri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Harri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出院后回访满意情况比较(n,%)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畸形、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终末期治疗方式。可通过病变关节置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及恢复髋关节功能[6]。尽管临床手术效果彻底,但由于髋关节解剖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患者失血量大,手术等创伤应激可能诱发患者并发症发生,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7,8]。近年来康复护理已应用于多种外科手术中,如胃肠外科、妇产科等。通过各种康复锻炼及住院指导降低患者住院相关并发症发生。对比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内容更加精准,强调围绕疾病转归过程实施护理内容,患者治疗时依从性高,临床效果显著[9]。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致病原因多样,患者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常规护理模式存在患者无法言明身体不适等风险,患者术前术后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延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10]。并且传统护理模式护士分工不明确,任务重,效率低,对关节置换术后常见问题无法及时预见并上报,影响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康复护理模式是一种针对骨科手术特点制订的护理内容,对髋关节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都针对性预防与解决[11]。患者常年髋关节疼痛不适、行走障碍会出现焦虑等不安情绪,康复护理通过与患者交流沟通,缓解患者手术压力同时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认同感,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患者手术等治疗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通过术后饮食等指导,加强患者营养及抵抗能力,避免因长期饥饿和手术应激损伤患者胃黏膜等[12,13]。术后健侧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及面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呼吸困难,预防静脉栓塞发生。术后患者意识清晰后嘱患者适当活动,预防压疮,适当抬高患侧髋关节,保证渗出液能及时引流排出,避免渗出液积聚造成关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4,15]。术后1 周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首先是脚趾活动及脚尖背伸与下压,保证踝关节活动度良好,查看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状态,做抬腿锻炼患者大腿肌肉,观察患者尿量及性质,评价患者膀胱功能,鼓励患者饮水,保护肾功能预防尿路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2%(9/110)低于对照组的21.2%(1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回访患者满意度93.6%(103/110)高于对照组的81.2%(6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科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康复护理模式对比常规外科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好,住院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