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03-28彭飞
彭飞
摘要:目的:分析针药结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5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针药结合;认知功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组织局部血液供应不及时引起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起病急、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营养脑神经为治疗原则。醒脑静属于中成药,可用于急性脑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和中枢性高热及老年痴呆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减轻脑水肿和脑神经细胞凋亡,进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有研究显示,醒脑静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有效减轻脑部神经功能损伤[1]。中医针刺疗法是对相关穴位进行针刺,用来治疗病症的一种方法[2~3]。本研究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头皮针疗法,旨在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5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女11例,男16例;年龄64~75岁,平均(68.32±4.68)岁;病程10~24 d,平均病程(17.64±4.27) d。治疗组女14例,男18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69.42±5.24)岁;病程11~27 d,平均(18.65±3.52)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中相关诊断标准;经辅助检查排除脑出血;存在神经系统症状;未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排除标准:伴心衰或病情危重患者;高热患者;头部存在瘢痕、创伤、感染或破溃患者;血压不稳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患者近期接受过相似针刺治疗;近期服用过本研究类似药物。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给予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调节血脂、清除自由基、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等治疗。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国药准字Z32020563)20 ml+0.9%氯化钠溶液250 m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4周。
1.2.2 治療组
给予针药结合治疗,药物治疗方法及剂量同对照组。针刺治疗使用头皮针穴位针刺,具体方法:穴位选择百会、四神聪和曲鬓,针刺针选择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5 mm毫针(注册证号津械注标20172270152),采用75%酒精消毒皮肤,毫针与皮肤间呈15°刺入穴位,进针0.5~1.0 寸后速轻捻转,速度持续200 r/min,连续捻转1 min;同时直刺内关、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和合谷穴,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40 min。每天1次,连续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认知功能
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包括注意力与计算力、定向力、语言能力、回忆力和记忆力5项,共30分,分数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正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最高30分,低于26分为认知功能异常,分数与患者认知功能呈正比。
1.3.2 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包括如何进食、修饰、洗澡、穿衣、能否床椅转移、二便控制情况、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等项,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差。
1.3.3 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生活可自理,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症状仍存在;无效: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其日常生活无法独自完成,需要他人协助。醒脑静注射液为中医温病学古代名方安宫牛黄丸的注射剂[6],由冰片、郁金、栀子和天然麝香等多种药物提取而成,其中麝香具有开窍醒神、辟秽化浊、活血通经和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主治闭证神昏;冰片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同时能够引药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部[7];栀子可泻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热毒;郁金活血行气。以上4味药物合用,可发挥开窍醒神、活血祛瘀的功效。
针刺是辅助治疗脑卒中的常见方法,包括作用于四肢的普通针和作用于头部的头针。本研究头针穴位选取了四神聪透百会和百会透曲鬓。百会为督脉上穴位,主要作用为开窍醒脑、回阳固脱,作为五经之会,是经气聚集的位置,而头又是诸阳之首,因此针刺百会穴可达到醒脑和安神的作用。四神聪则具有安神、开窍、明目的作用,同时曲鬓还具有清热止痛、散风消肿的作用。普通针选择的穴位包括内关、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和合谷穴,针刺以上穴位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达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未溶栓患者,可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程长松,王先文.针药配合针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211-212.
[2]聂宏慧,祁艳凤.脑卒中偏瘫患者针灸推拿联合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0-41.
[3]周红,覃少东,黄东挺,等.针药结合认知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9,36(5):40-41.
[4]刘鸣,张苏明,郝子龙.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的制定及解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6):369-374.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李宏图,杜春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3):2..
[7]钱悠悠.电针联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A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