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2021-03-27冯兰
冯 兰
(宜兴市统计局,江苏 宜兴 214200)
前言
人口普查是重要的国情调查项目,是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中的收集人口资料的基本方法[1]。通过进行人口普查可以对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国民经济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2]。截止到2021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从过往的人口普查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的人口普查工作尚存一些不足,尤其是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口普查的工作仍有值得优化的空间。本文就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做出分析,分析了统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人口普查的意义,制定了相应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措施,以探析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人口普查的意义
1.给人口普查带来新方式,简化统计人员的工作
在常规的统计模式下,技术、填制信息、录入数据等大多依靠统计人员手工录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以人工统计为主的方式下开展人口普查工作,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在手工录入信息时极易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的情况,导致返工率、失误率较高[3]。通过将统计工作信息化可以为人口普查的工作提供新模式,搭建新平台。人口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下诞生的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将信息采集工作由纸质报表填报转变为信息化智能操作的模式。同时,通过统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协同多部门开展人口普查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公安部门管理户籍及人口数据信息与统计居所取得的数据通过采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平台串联起来,通过政府部门间的良好协同工作,可以降低统计人员工作的重复性,提升普查工作的效率。
2.提升统计结果的准确性,缩短数据处理时间
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求较高。必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口相关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分析,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在以往人口普查工作中进行数据分析的难度较大,导致信息的利用度不高[4]。信息化系统可以全面地对所取得的信息进行录入、处理和分析,充分完成对现有人口普查资源的管理利用,提高人口普查工作效率,更好地实现人口普查的价值。
3.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加工作积极性
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统计人员需要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进行全面的学习。通过将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工作应用在统计工作中可以有效处理信息,并且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更高[5]。同时,各级统计局通过吸纳如计算机技术人才、网络技术人才等,能够初步使得我国普查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构建有信息化处理能力的专业统计团队,能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需求。人才效用发挥的作用不光可以使人口普查的工作得到更高效的开展,在平时业务工作中、其他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中也能长久地发挥作用。
4.充分发挥人口普查的价值,为各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光可以提升人口普查的工作效率,为人口普查工作提供便利,还可以在不同行业都发挥其独特的价值。特别是在教育领域、金融领域、食品健康领域、医疗保健领域、电子商务领域,都能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得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人口普查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率较低
截止到2021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从过往的人口普查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我国县乡镇的人口普查工作尚存一些不足,尤其是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人口普查的效率不够理想[6]。由于县乡级政府缺乏对统计信息化的了解和重视,且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尚在推进中,导致缺乏具有信息化开发能力的人才和信息科技公司,无法为人口普查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使得部分地方级统计局在取得人口普查数据后,没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的现象,限制了数据可以体现的价值。
2.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不足,无法利用信息化技术
由于人口普查工作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进行走访和数据统计,基础乡镇普遍采取招募调查员和普查员的方式来配合统计局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普查员和调查员大多来自基层,存在年龄偏大、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计算机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的建设。在传统的统计方法下,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处理还停留在录入、汇总、上报的基础阶段,工作效率较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限制了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存在统计专业人员不懂计算机、懂计算机人员不懂统计的情况,也影响到了人口普查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实现其价值。
3.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市民担心个人隐私泄露
由于受到缺乏专业的计算机和统计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和硬件设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8]。近年来,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普及,黑客攻击和信息泄漏等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市民较为担心个人隐私泄露,从而出现了市民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配合和不支持现象。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措施
1.提升统计人员专业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意识
政府和统计部门需要提高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在开展人口普查工作时要积极实施各种措施来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开展讲座、培训、再学习等活动调动统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升统计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所有参与本次人口普查的统计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尤其加深对统计相关知识的全面学习。在开展普查工作前,组织统计人员进行统计知识及计算机技术相关的考试,考核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让其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数据统计,有序推进人口普查工作。
2.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统计局需要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建立县乡镇之间互联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统计数据在全市的互通,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对统计局的网站进行更新和升级,在公众号、电视台、地方报纸等平台公布统计局官方网站网址,提高网站点击率,鼓励市民积极主动填报信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采用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子化普查登记方式。组成专业的信息安全维护团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基础设施,制定有效的策略打造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防止计算机病毒和非法入侵事件的发生,避免对市民的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影响。对统计信息的交换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监督与管理。
3.整合县乡镇各级统计数据,形成综合数据库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将县、乡、镇各级的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和串联。通过统计局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网络平台,建立起统计数据库。利用政府资源将统计部门分数据库和公安系统、农业系统、财税部门系统、政务系统的数据库相互联通,形成综合数据库,以设置数据权限等方式加强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库要具备完善的查询、共享、传输等功能,操作界面需简单明了,方便统计人员和市民使用。
结语
通过进行人口普查可以对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国民经济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在既往的人口普查工作中,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通过统计人员上门走访,挨家挨户登记纸质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工作,数据收集完毕后再进行手工录入电脑系统进行数据入库,最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人口普查结果,出具人口普查公报。各个环节均需要耗费大量人员。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速度,提升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普查所需要的时间,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对提升市民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可以为人口普查工作做出有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