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

2021-03-27曲伟涛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生素养语言

曲伟涛

(青岛太平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育方式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而根据相关教育部门的新要求,要在教育学生、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加大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素养,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语言素养的培育是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

一、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的核心是语言素养

核心素养体系的第一层面就是语言素养,也是能够稳定发展高级素养的基本基石。想要发展思维能力就必须依靠语言的不断累积和成长,语言素养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在各个类别的语言综合时间活动过程中,小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思维方式并逐步熟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与发展思维能力。小学生年龄阶段处于高级素养的初级阶段,而教师往往不能忽略或者弱化语言素养的培育。只有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语言素养的累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才能让小学生在文化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是语言素养

语言学习的爆发期就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也是培养语言品格以及语言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处于记忆力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构建积累语言和规范语言。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小学生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砖(2011年版)》中明确表明:“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就是语言教育。教师要始终围绕小学生开展语言成长相关的教育活动,同时,也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3.小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语言素养

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能力是成正比的。简单来说,小学生在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上就是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情商以及智商等技能的水准。

二、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培育误区

1.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充足

要充分地认识语言素养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建构语言素养能力是思维能力发展、提升审美能力以及传承文化的基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语言应用以及文字运用能力。小学生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表达,才能够进入高级艺术文化活动。语言素养是所有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换句话来说,就是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当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过程中,语言素养应当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要结合各个小学各个学段的学习特点,进行开展语言素养的相关培育。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要素的认识、积累以及运用当作是教学重点。但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了解到,很多教师利用炫目的声音、煽情的语言以及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过度地强化了语言渲染,这往往忽略了语言教育。在低年级学段过早的进行“催熟”高级素养的培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2.语言素养培育实施力度不强

语言素养不仅具有层级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小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心智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生也处于语言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心智也比较不成熟的阶段,而这时候的教学重点目标应当是累积知识材料和构建知识能力,要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不仅如此,随着学生的年龄不断增长,也逐步提升了人文性教育的地位,最终,人文性教育会与工具性教育齐平甚至超越。例如,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识字教学中:低年级学段是起步阶段,教学重点是以音和形,依次来增加汉字的亲和力;而在中年级学段,教学重点会以科学识字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识字习惯以及识字能力;在高年级学段,会把教学目标放在理解汉字文化内涵和体会汉字的优美上,从而能够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使用汉字的精妙以及独立识字的能力。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却有不同,相关教育部门曾明确禁止超前或者超标教学,但是依然普遍存在的校外培训机构,这种做法也已经严重地违背了小学教育的规律,甚至干扰教师在校内正常教学的节奏。

3.语言成长环境不够重视

小学生语言的成长环境不单单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也包含了课外培训的环境,所以要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外语言环境中对学习语言效果的影响。相对来说,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社会生存都属于弱势群体,小学生的辨识力度和稳定性也比较低,所以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被环境因素侵蚀和挤压。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语言的场景也越来越变得复杂、多样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也要面临着不可控的挑战,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语言歧视和语言暴力等情况。而小学生也缺少一定的辨识力,而好奇心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学生进行模仿和被动接受,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小学生的语言记忆,造成后期很难纠正的情况。除此之外,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规范性,具有明确并且具体约束师生在校园的言语行为。但是家庭语言环境的变数比较大,小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和知识水平等原因影响,无法得到语言教育的重视,从而无法保证语言的规范性[2]。

4.语言学习角色定位不准确

小学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灌输式”教育方式,还是没有让学生成为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体系处于主体的地位一定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语言,也会扭曲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就会从“我想学”变成“家长、老师要我学”的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灵性。

三、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培育的策略

1.优化语言的发展环境

语言学习的主题是小学生,而小学生非常容易被语言的环境所影响,特别是家庭语言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从校内、家庭以及社会三个角度为小学生创建健康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是家庭环境。小学生长时间处于家庭环境中,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最深的,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分析和判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要对小学生出现不好语言行为时给予及时纠正,以防小学生养成不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二是学校环境。学校在建设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过程中都要突出语言素养的核心地位,要加强校园环境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三是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语言环境也逐渐形成文明的、良好的、得体的环境,加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3]。

2.扩展语言的学习渠道

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以及交际工具就是语言,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点在于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家长要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要时刻配合教师完成相关阅读语言的任务。开展亲子阅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让家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孩子的语言成长,同时能够给孩子一定的保护。第二,要重视阅读,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感知语言能力,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语言意识。第三,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让语文的教学和生活结合到一起[4]。

3.规范语言的训练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应当得到重视,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在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尊重小学生的语言天性,避免出现约束学生以及压制学生语言的相关行为,要尽量给予每个学生在学习语言习惯上的充分尊重。

4.加强语言的使用技能

语言素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发音、朗读和书写,还要掌握语言的规范以及内部结构。小学低年级学段可以从认读拼音、识字写字、拼读技巧和基本句式等不同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培养语言技能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规则以及语言概念,指导学生进行建构语言知识,要用“已知”得“未知”[5]。

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地发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语言素养是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最核心的是语言素养的培育,在小学阶段培养语言素养的过程中要利用科学的语言教育观来引导,能够让小学生成为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同时,具有善于交流、乐于交流的学习主题。小学生能够把语言表达形成一种习惯就是运用语言技能的最佳效果,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自身的观点,就能够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语言素养。

猜你喜欢

小学生素养语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