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信行”模式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诊断及对策
——基于思想教育视角

2021-03-27蔡晨笑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知信行通用性观念

蔡晨笑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

量也年年新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就业为导向”也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向标。本文利用健康教育领域的“知信行”模型的逻辑思路系统诊断大学生就业新问题,探索在企业数字赋能、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大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在新时代下就业新形势。

一、“知信行”模式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Model,KAP Model)是健康教育领域的著名理论模型之一,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也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由美国哈佛大学梅奥教授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综合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提出的。“知信行”即“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该理论模式认为,人们要通过学习健康相关知识,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能够改变消极有害的行为,促进积极有益行为的产生[1]。

“知信行”模式是美国预防疾病中心最具影响力的行为干预的模式之一。该理论模式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特定人群对于某种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应对。在教育领域,“知信行”模式多被应用于与健康相关的课程教育模式建构。大量的学术研究文献都表明“知信行”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改变模式,通过增加相关知识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

本文创新性地将“知信行”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诊断中,即从高职学生的“就业知识技能(知)”“就业情感观念(信)”以及“就业实践行动(行)”三方面进行论证、诊断,从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实践进行有效且有益的探索,系统思考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诊断

本文围绕高职学生的“就业知识技能(知)”“就业情感观念(信)”以及“就业实践行动(行)”三个维度展开,了解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存在“就业知识技能不足”“就业情感观念不正”“就业实践行动不准”的问题,而在这三类问题中,“就业情感观念不正”是内隐的、根本的问题。

1.就业知识技能不足

就业知识技能是指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与岗位相关的专业性知识技能以及能够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通用性知识技能的集合,其中通用性知识技能包括就业信息的获取能力、面试等职业情景应对能力、合作能力、职业道德、学习力等。高职大学生就业知识技能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就业知识技能的缺失。另一方面是就业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1.1就业知识技能缺失。就业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内容性质上具有专业性和通用性的双重性质。专业性的就业知识技能来源于高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专业见习实习等,在高职院校,一般都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相关的就业知识技能。而通用性的就业知识技能包括就业信息的获取能力、面试等职业情景应对能力、合作能力、职业道德、学习力等,这些通用性的知识技能目前主要是通过课程教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参与感较弱,导致其在通用性就业知识技能上有所缺失。

1.2就业知识技能不匹配。用人单位需要知识技能素养兼备、有才有德的人才,而很多高职大学生眼高手低、就业知识技能不足。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历、知识很重要,因此,在专业性的就业知识技能学习上更为重视,而容易忽视通用性就业知识技能。但用人单位更看重人员的通用性能力,比如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等,因此,呈现出,学生就业知识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不匹配的情况。

2.就业情感观念不正

就业情感观念是指大学生对于求职就业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分为积极的就业情感观念和消极的就业情感观念两类。这种就业情感观念是在大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态度、认识、评价以及心理状态,对大学生的就业相关行为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不正的就业情感观念,其中比较明显的两种是“消极被动”和“贪图安逸”。

2.1“消极被动”就业情感观念。目前,高职学生中,存在低年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和了解不足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或者是毕业了之后才开始考虑自身就业问题。对就业信息的搜集和获取不够积极主动,自主获取信息能力比较薄弱,一味地等待学校、老师等发布的信息。另外,目前创新创业风潮正盛,然而高职学生创业意愿不强,缺乏“创造就业岗位”勇气。

2.2“贪图安逸”就业情感观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主要源于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够合理,这种就业结构上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学生贪图安逸就业情感观念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社会阅历较浅、极少有机会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因此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普遍存在怕到基层、怕就业环境差等心态,一心只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工作待遇。

3.就业实践行为不准

就业实践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的时候所采取的实践行为回应。例如就业准备、就业应聘、就业适应、就业发展等相关的实践行为表现。高职学生就业实践行为不准体现在大学生就业行为懒缓和大学生就业行为不稳定两方面。

3.1大学生就业行为懒缓。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就业行为懒缓现象严重。就业行为懒缓是指大学生对于毕业之后并不急于就业找工作,反而选择观望、抉择,甚至逃避就业的行为。造成就业懒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职大学生思想观念不正、缺乏职业规划、焦虑和拖延心理等。

3.2大学生就业行为不稳定。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调研发现,频繁跳槽甚至“闪辞”或“裸辞”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高职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往往不低,但就业稳定性不足,这其中的原因有高职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攀比心理、以自我为中心等因素,归根到底是就业情感观念的问题,是高职学生就业思想上的问题。

4.就业“知信行”问题的逻辑诊断

在上述“就业知识技能不足”“就业情感观念不正”“就业实践行动不准”这三类问题中,本文认为,“就业知识技能不足”以及“就业实践行动不准”这两类问题是外显的、表象的问题,而“就业情感观念不正”是内隐的、根本的问题,也是因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不足而引起的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应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职学生“就业情感观念”,进而提升并改善其“就业知识技能”和“就业实践行为”。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所诊断出来的问题,本文围绕“知信行”模式提出,在“信”的层面,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在“知”的层面,要把脉市场需求,储备就业知识技能;在“行”的层面,要精准就业行为,制定科学职业规划;最后,要聚焦三全育人,贯通就业“知信行”。

1.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本文认为,在“信”层面的大学生就业情感观念问题是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情感观念问题的途径要是通过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用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获取有效的就业知识技能、选择正确的就业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认为要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端正就业情感观念。

2.把脉市场需求,储备就业知识技能

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不仅体现专业性的就业知识技能,还要体现一些通用性的就业知识技能。学校要把脉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生要积极投入课程,利用每一次实践机会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努力储备自身就业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3.精准就业行为,制定科学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就业行为懒缓、就业行为不稳定等现象,反映出高职学生的就业行为不够精准。学生精准就业需要在现代化智能型校园的发展新形势下,多方、多部门协同发力、共同合作。紧跟时代、紧抓政策,建立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协助学生制订科学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

4.聚焦三全育人,贯通就业“知信行”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科学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形成学生就业服务指导全员合力;搭建科学就业指导体系,贯通大、中、小学就业指导教育,形成全过程就业辅导;从就业情感观念、就业知识技能、就业实践行为多维度开展就业全方位指导,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素质全面综合提升。

猜你喜欢

知信行通用性观念
Improving polyp detection at colonoscopy: Non-technological techniques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基于元模型的通用性列控仿真平台基础环境研究
健康观念治疗
抛丸机吊具的通用性设计以及抛丸器的布置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汉语教材编写的本土化特征——基于《汉语教科书(1954)》与通用性教材、“一本多版”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