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一”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03-27潘睿琦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潘睿琦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一、“精一”文化的内涵

“精一”取自学校核心文化“惟精惟一”。“惟精惟一”源自儒家经典《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句,据传,这是尧舜禹用来嘱托后代的“十六字心传”,意为:“人心险恶难测,道心微妙难明,只有用功精深,用心专一地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其中,“惟精惟一”意指“用功精深,用心专一”。之于校园文化,“精一”体现的是一种“精诚、一心”的道德品质、“精进、第一”的价值追求、“精细、专一”的职业素养、“精益、唯一”的拓新精神,概括而言,可总结为二十四字,即“为人求诚、为事求精、为学求益、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争一流”[1]。

二、“精一”文化建设之路径

1.构建“精一”文化的软环境

1.1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与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师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重新提炼“三风一训一精神”以及办学理念、治校理念、宣言誓词等,精心打造以“惟精惟一”为核心的理念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理念文化的每一条纲目和阐释的出炉都经过了反复琢磨,充分践行了“精一”的工匠作风,将“精一”价值观沉淀为学校的价值标准,弘扬“发强刚毅、生生不息”之精神,秉承“尚德尚贤、惟精惟一”之训导,营造“笃实日新、和衷共济”的校风、“博爱博学、立己达人”的教风、“正心修身、好学力行”的学风,培养师生恒持“精一”思想,涵养“精一”精神,塑造“精一”品质,精诚团结,务实精进,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此外,在主要景观、楼誉、道路命名上充分贯彻了理念文化之精髓:校园中轴线上的“开物广场”“天工楼”“状元山”突显“精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状元精神,融合专业特色的系院楼名富有职教特色,取自地方名人名字的路名彰显地方色彩。

1.2制度文化。首先,要结合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态势、新政策和新思路,根据自身实际,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让“精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无论是修订原有的规章制度,还是出台新的制度,都要用心筹划,立足实际、彰显特色,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师生的切实利益与发展诉求,得到师生员工的支持和认可,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要以“精一”为尺,遵循“至真至诚,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立责立范,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以及“选贤用能,适才适位”的人才理念,保持学校制度文化与“精一”核心文化的一致对接。

最后,要将“精一”文化贯彻到制度的执行中:各级管理干部要带头践行“精一”文化,以人格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并在制度执行中耐心解读,深入贯彻;师生要深入学习、透彻理解各项制度,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做起,自觉做规章制度的模范践行者[2]。

2.创设“精一”文化的硬环境

2.1视觉文化。视觉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学校核心文化,创建一套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视觉识别系统。在“精一”核心文化的引领与指导下,通过个性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对以校徽、标准色、标准字为主的基础要素和160多个应用元素进行规范设计,为学校发展营造独特的视觉形象。

如新校徽的设计从多角度体现了“精一”文化:“春”字变体,融入山之立、书之形、卦之象、水之动之意象,彰显学校“春宜万物、职赢未来”的美好前景。将蕴含“精一”文化的学校标志应用于办公系统、公关宣传系统、指示系统及服装系统等,使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价值在校园物质文化中蕴藏沉淀,对内有助于让师生员工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频繁、充分地接触、感受“精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外有助于塑造统一又极具个性的学校文化形象,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2.2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是彰显“精一”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建设一座饱蕴“精一”文化的秀美校园,其一,以“精一”的工作作风打造“精一”的校园环境,为建成一座高品质的开放花园校区、彩色山水学苑、人文精神家园汇聚蓬勃力量。其二,将契合“精一”文化的各种元素融入校舍建筑,校园景观等,致力使校园的每一处景观、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成为“精一”文化的物质载体,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作用。其三,创设突显“精一”文化的系列精品景观,形成“精一”文化带、景观群,以鲜明、经典的文化景观突出“精一”文化的主体性。其四,着力打造图书馆、校史馆、展览馆等最能够集中展现学校历史和学校文化的场所,让这些场馆成为“精一”文化集中展现的舞台,充分发挥它们的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其五,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宣传栏、横幅标语以及线上、线下媒体平台多方位展现“精一”文化,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此外,各二级学院要着力于学院人文环境、专业特色的挖掘,以多样和谐又独具特色学院环境文化折射和彰显学校文化特色,让“精一”环境文化无处不在,又成宣传系列,浸润全校师生,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内化成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2.3智慧校园。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的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打造技术先进、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示范性高水平职业院校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支撑,充分体现了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一”精神。

与此同时,将智能硬件等数字化手段应用于学校各领域,有利于更好更优地实现精细化管理、高质量教学、人性化服务。且在“智慧校园”中,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牢牢把握思想文化传播的主渠道,通过信息化平台使“精一”文化得到更为丰富、多元、立体、全面的展现,致力实现“精一”文化建设的智慧化。

3.打造“精一”文化的教育场

3.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氛围等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是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性与知识性统一的培养途径,是彰显校园风气与校园精神的重中之重,对教人、育人有着突出作用。

在“精一”课堂建设中,首先,教师要以“精一”为尺对标言行,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修炼“精一”品质,深入践行“博爱博学,立己达人”的教风,将德行培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要以“精一”之风对待课堂,课前精心准备,课堂因势利导,课后认真反思,力求把每一堂课上出特色,上出质量,上出效果;要以“精一”之心对待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看作一块璞玉,用心、用爱、用智、用技细细雕琢、慢慢打磨,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的技术技能人才”。

其次,学生要以培养“精一”品性为首要,有敬业精神,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心存敬畏和热爱;有精益精神,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每项技能上,勤学苦练,追求极致;有专一精神,执着坚守,心无旁骛,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有创新精神,不甘现状,追求突破,追求革新,成为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

此外,学校要着力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上探索出一条助力“精一”文化践行的特色育人体系,把“精一”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推动蕴含工匠精神、专业精神、状元精神、创新精神的“精一”文化培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形成“精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理解并自觉践行“精一”文化,成就出彩人生。

3.2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课外实践主阵地,能够从不同维度引导师生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在积极参与,切身感悟中,将“精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要精心筹办组织契合“精一”标准的高水平、高质量活动,在活动文化建设中做出特色。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以“精一”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对“精一”文化的内涵以及彰显“精一”精神的典型人物及其事件进行专题宣讲,选树一批“精一”团队、“精一”教师、“精一”校园人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师生更深刻地把握“精一”文化的实质,以之作为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和取向;举办以“精一”为题的思想引领类、精品艺术进校园类、文艺竞演类、文艺创作类、体育健身类等校园特色文体艺术活动,使“精一”文化活跃在校内外的大小舞台,营造专心专注、精益求精、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实践,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培养“精诚”品质,练就“精细”作风,秉持“精益”态度,塑造“精进”追求;引导扶持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多举措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主创业成功比例,着力培养追求完美、追求超越、追求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结语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以“精一”文化为引领,力图通过凝练“精一”理念,建立“精一”制度,创设“精一”环境,打造“精一”课堂,开展“精一”活动,将“精一”文化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融入每一名师生血液,渗透于办学的每个角落,丰富发展内涵,形成文化气场,“惟精惟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惟精惟一”建成特色鲜明的中国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以“精一”之志扬起明日之帆,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