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探讨

2021-03-27

中文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德医学

左 峰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课堂,都有教书育人的作用,所以立足医学诊断学的教学工作践行上,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上,一方面,要进行医学诊断学专业内容教学;另一方面,要融入思政课程改革的内容,促使教师在医学诊断学的学科教学上,能够真正立足临床医学诊断角度出发,培育更多具备突出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事实上,结合既有的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来说,最早就有学者提出了要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到医学诊断学融入思政课程教育改革,在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教育工作者为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努力。虽然我国在医学诊断学的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探讨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当前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为此本文在观点分析上,从足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角度出发,融入思政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的相应特点,进行思政元素的深挖,基于此推动教学改革实践的有序落地。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希望本文在观点分析上,能够切实立足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效果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实现医学诊断学和思政教学改革完整教学方案的制定。

一、在医学诊断学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改革的意义

医学诊断学也是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教师在开展医学诊断学的临床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基础医学诊断学知识的教学,还要充分立足学生良好医德培育教学出发,尽可能为医学诊断学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教育教学引导,掌握扎实的医学诊断学基础知识,同时,培育较为出色的思政素质,让医学院学生在掌握诊断学知识的同时,培育良好的医德医风[1]。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在进行医学院医学诊断学专业学生教育工作开展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医学诊断学知识的传授,还要通过融入思政课程改革相关内容,促使医学院的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树立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过去我国在医学诊断学的临床教学工作践行上,仅仅关注的是学生基础医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育,较少关注学生思政素质的教育,导致一部分医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不具备良好的医德塑造,致使培育出的学生在医德医风表现方面有较为严重的缺失现象。所以在进行医学院诊断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上,要实现诊断学教学和思政课程改革的融合,通过将思政课程和诊断学课程的融合,在学生教育工作的践行上,促使学生能够基于思政课程教学,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加深学生对医生职业责任感的认知。

二、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措施

在推动医学诊断学教学和思政课程改革融合过程中,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同时,通过思政课程教育提升专业道德素养,保障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医学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医德。为此,在实现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仪式教学,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医护人员常常被人们称作是白衣天使。穿上了一身白大褂,肩上背负的是救死扶伤的重任。对于医学诊断学专业学生而言,其未来主要是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服务。所以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其给出的临床诊断结果是否准确,是患者后续治疗的基础支撑。若是在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服务过程中,出现误诊、错诊的情况,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威胁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教师在开展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时,要重视推动该课程和思政课程改革的融合,在教学时要塑造教学的仪式感。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感知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并通过仪式增加学生对医生职业的敬畏之心,让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始终保持赤诚之心对待医生这个职业。在实现仪式感到医学诊断学课程融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训课中,为学生讲授白大褂礼仪,并引导学生身着白大褂宣誓并拍照,将所有照片做成照片墙展示。通过这些行为的践行,让每一名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自己能够穿上一身白大褂引以为傲。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

首先,教师在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上,要真正立足学科教育角度出发,推动课程教学和思政课程改革内容的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医学诊断学知识传授同时,还要将医德医风塑造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中。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入,促使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的落地上,不仅完成了医学诊断学知识的传授,还可以通过思政课程改革内容的融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医德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诊断学课程教学,促使教师能够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感和肃穆感有更深刻的认知,并为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2]。

其次,教师在开展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上,还可以通过角色饰演的引入,让学生在角色饰演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培育效果。在实训课教学工作的开展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医生或是患者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了解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通过医生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参与实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检验所学的医学诊断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通过引导学生扮演患者角色,能够确保学生在扮演患者角色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患者在就医治病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作为患者对医生的期待。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扮演方式开展实训教学,能够引导医学生可以换位思考,立足患者视角出发就自身扮演角色的评估和分析,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有助于更好实现学生医德医风的塑造。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误诊案例的引入,融入思政课程改革内容,培育医学院学生出色的责任认知。医生肩上肩负的是患者的希望,甚至是患者对生命的渴求。所以医生在为患者提供临床诊疗服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精准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关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医学院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医学诊断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误诊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引以为戒。在目前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有较多因为医生误诊导致患者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导致患者病情被延误,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的案例发生。教师在进行诊断学课程教学上,通过这些触目惊心案例的引入,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医生误诊给患者带来的可怕后果,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绷紧责任弦,提升医学诊断学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效果。

最后,引入现场病理教学,言传身教。教师在开展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上,还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现场诊断案例的引入,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诊断学的核心所在。通过现场诊断教学,促使医学院学生能够加深对诊断学在临床医学治疗中价值的认知,并让学生了解到诊断学对患者疾病治疗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扎实学习诊断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医德。

三、医学诊断学思政课程改革的注意内容

在推动医学诊断学思政课程改革的践行上,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效果,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要想更好地推动医学诊断学和思政课程改革的融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底蕴,不仅要对医学诊断学专业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和认知,教师本身也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确保医学诊断学思政课程改革效果的基础所在。

唯有教师本身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底蕴,才能够促使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医学诊断学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掌握出色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突出文化素养,从而充分确保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个体素养和教学工作的融合,推动医学诊断学和思政课程改革融合的效果。

2.做好诊断学和思政课程改革的统筹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上,要做好诊断学学科教学以及思政课程教学融入的有效统筹。一般来说,结合目前思政课程改革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践行上,可以充分结合思政课程改革内容要求,在诊断学教学活动中巧妙实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融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可以确保在实现思政课程改革和诊断学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医德培育效果,还可以尽可能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扎实深入的推动医学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3.不断推动思政教育载体以及融合形式的创新

在实现医学诊断学教学和思政课程改革融合上,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变革,不断引入全新教育载体,实现二者融合形式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够保障教师在开展诊断学课程教学上,能够将思政课程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产业的发展,对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目前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来说,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上不仅要重视医学诊断学基础内容的教学,还要关注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和医学诊断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推动二者的融合,确保学生在接受医学诊断学课程知识教育同时,借助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培养良好医德。所以结合目前医学院医学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践行来说,实现思政课程教育改革和医学诊断学教学工作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值得推广和普及。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德医学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医学的进步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