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琳仪辨治无汗症经验探析*
2021-03-27刘金国
姜 宁 刘金国 张 烁 袁 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葛琳仪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在疑难杂症上多有建树。无汗症是指人体皮肤表面局限性或全身性无汗或少汗。既可为很多临床疾病的伴随症状,也可独立成病,并且容易发生变症。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和后天获得性无汗症,前者是一种以无汗和痛温觉缺失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极为罕见,多由NTRK1基因突变引起;后者多由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气血津液亏虚等引起,常伴有皮肤干燥瘙痒、烦热、浮肿、肢体酸楚疼痛等症状,本文主要探析葛教授治疗后天获得性无汗症的经验。无汗症属于临床疑难杂症,国医大师葛琳仪提出无汗症腠理闭而汗液不得外达、气血伤而汗液无以化源的病机,从风寒、湿热、津血虚、气阴虚的角度辨证施治,复营卫气机之常,补气血阴津之虚。兹结合医案探析如下。
患者范某,女,32岁。因“全身无汗3月余”于2020年6月5日初诊。患者曾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无法明确诊断,因患者情绪日益烦躁,西医拟按焦虑症处理,患者内心极为抗拒,转而求助中医治疗。患者诉3月余前无诱因出现全身无汗,即使剧烈运动后也几无汗出,烦躁不安,夜寐欠佳,纳差,大便不爽,小便调。舌尖红、苔白腻微黄,脉濡数。中医诊断:无汗症,证属湿热遏表、湿重于热。治拟化湿清热,宁心安神,处方:半夏、藿香、佩兰、黄芩、豆豉、柏子仁各9g,厚朴、蒲公英、枳壳、夜交藤、炒枣仁各15g,茯苓、草果各12g,栀子、木香、陈皮各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2020年6月12日二诊:服药后但头面部汗出,烦躁不安缓解,夜寐改善,食欲、大便基本同前。舌脉大致同前。原方去黄芩、黄连、蒲公英,加大黄6g,焦山楂9g,焦神曲30g,炒谷芽30g。7剂。2020年6月19日三诊:服药后感全身微汗出,纳可,大便爽利,但四肢酸痛。舌质淡红、苔白微黄,脉滑。原方去大黄,加桑枝15g。7剂。2020年6月26日四诊:服药后四肢酸痛缓解,余症消除。嘱患者清淡饮食、适当运动调养,不必服药。
按:葛教授认为,无汗症多见于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束表,腠理闭塞。本例患者乃由湿热遏表,湿重于热,犹“水包住火”,腠理闭合失常,津液不能化汗外达。热被湿郁,心神被扰,故烦躁、失眠。湿邪弥漫三焦,中焦纳运失常,腑气不畅,故纳差、大便不爽。治疗上予化湿清热为主,配合健脾助运治疗,酌加安神之品,冀湿散汗出、热透神宁。一诊后患者但头汗出,《伤寒论》曰“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此例患者非小便不利而是大便不爽,但湿热病机相同,故加大黄通腑泻热利湿后遍身微汗而解,盖得汗解非独麻桂辛温发汗。三诊汗出而解后四肢酸痛,盖因邪从外散,四肢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予桑枝通利关节引药攻邪而解。
葛教授从外感、内伤两个方面,提出无汗症腠理闭而汗液不得外达、气血伤而汗液无以化源的病机,化繁为简,直指本质。在治疗上,提出化湿热、散风寒、养心血、补气阴的治疗原则。汗液的产生与五脏有密切关系,肺卫司开合而控玄府,肺气宣发而布津于表;心在液为汗,心血可化汗;脾气散精,上归肺而布散全身;肾主水与津液,肾气蒸腾气化;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本例主要涉及肺、心、脾,无汗症的从肾、从肝论治有待进一步总结探讨。《医碥》中指出“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肾脏与汗液的分泌、排泄均有一定关系。肝郁气滞血瘀也可导致无汗。除了中药治疗以外,无汗症的治疗还可从耳针、针灸入手治疗。后天获得性无汗症属于临床疑难杂症,而先天性无痛无汗症的防治更是当今医学难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处理和保护性措施。从后天获得性无汗症到先天性无痛无汗症,中医药的防治,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