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效能感在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中的表现分析

2021-03-27杨益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表现

杨益昌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中的表现特点,提出提升自我效能感合理化建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02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 (1)自我效能感在性别、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t=5.575,p=0.000),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t=2.026,p=0.043),高收入高于一般收入和低收入。(2)打篮球、踢足球、攀岩、骑自行车、器材健身体育运动项目能明显的提升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3)一周参加体育运动的频次越多,单次锻炼时间越长,激烈程度越大,其自我效能感越高。结论 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依托于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表现。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体育运动行为 表现

本文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在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中的表现特点,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挥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学业成绩提升、增强他们的自尊水平,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干事担当的积极性,促进自我实现,为下步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成长打下牢固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云南国门1029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18人(50.3%),女生511人(49.7%),大一345人(33.5%),大二449人(43.6%),大三183人(17.8%),大四52人(5.1%),理工类297人(28.9%)、艺术类308人(29.9%),体育类424人(41.2%),本科生440人(42.8%),专科生589人(57.2%),独生女133人(12.9%),非独生女896人(87.1%),汉族679人(66%),少数民族350人(34%),家庭经济条件差771人(74.9%),经济条件一般247人(24%),家庭经济条件好11人(1.1%),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体育运动行为中的表现。

(二)方法

采用华南师范大学王才康〔1〕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GSES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GSES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评分时,“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 记2分,“多数正确” 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SPSS19.0软件,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统一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

(一)自我效能感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民族、年级、学历、专业方面均没有表现出差异,在性别、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别方面,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5.575,p=0.000),具体对比差异可知,男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24.93),会明显高于女生的平均值(23.14)。应用型国门高校男女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全国平均水平,男大学生26.9,女大学生25.5),独生子女方面,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t=2.026,p=0.043),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24.89),会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23.91)。家庭经济收入方面,收入高、中、低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5.643,p=0.004),三者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体为自我效能感:高收入>一般收入>低收入。见表1

一般人口学特征自我效能感分析

(二)自我效能感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表现特点

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自我效能感在是否参加所列举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除羽毛球、乒乓球、跑步、散步、轮滑和其他类以外,其余全部表现显著差异。也即,打篮球、踢足球、攀岩、骑自行车、器材健身这些体育运动项目能明显的提升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见表2

(三)自我效能感在体育运动参与行为上的表现特点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一周参加体育运动的频次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10.909,p=0.000),LSD对比差异可知,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1-2次>从不;3-4次>从不;5-6次>从不;更多>从不;5-6次>1-2次;更多>1-2次;更多>3-4次;单次锻炼时间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13.643,p=0.000),LSD对比差异可知,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30分钟-1小时>30分钟以下;1小时以上>30分钟以下;1小时以上>30分钟-1小时”;激烈程度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8.439,p=0.000),LSD对比差异可知,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中等激烈度>较低激烈度;高度激烈>较低激烈度;高度激烈>中等激烈。见表3

三、分析与讨论

(一)人口学特征影响自我效能感

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有可能与“边境”、“国门”疫情高风险特点有关,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具体影响的程度是多少,如何影响,有待下步深入研究。张媛〔2〕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一般自我效能、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在本研究中,应用型国门高校男生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任广林〔3〕对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的研究一致,与刘洪〔4〕等研究结果一致,卜鹏翠〔5〕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形成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往往表現为更多的积极性有关。从社会普遍观念来看,男性往往被要求有更高的自信心与自我肯定,因此男大学生会努力达到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标准,这也可能会潜在地影响其自我效能感水平〔6〕。

徐羽立〔7〕、邓淇尹【8】的研究证实了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较非独生子女高。专门对应用型国门高校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研究之前尚处于空白,缺乏对照,本研究显示,应用型国门高校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其原因可能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更多的关爱与支持,比较自信,当处于当前的竞争环境时更易于表现出高自我效能感状态。

家庭经济收入方面的表现为,收入越高,物质需求满足度高,自我效能感呈现越高水平,家庭经济收入对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预测作用。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也符合人们的普遍认知。

(二)体育运动项目能影响自我效能感。本研究认为,打篮球、踢足球、攀岩、骑自行车、器材健身能明显的提升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张媛等前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在体育运动参与行为上,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一周参加体育运动的频次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从对比结果来看,只要他们花一些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集中在篮球、踢足球、攀岩、骑自行车、器材健身项目上,比起从没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来说,是能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感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根据对比结果:每周5-6次>1-2次;更多>1-2次;更多>3-4次,说明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频次保持较高水平(更多、5-6次),那么自我效能感水平表现相较频次较少(3-4次、5-6次)的要好,然而,如果他们每周参加体育运动频次之间相差不大,自我效能感水平则没有显著差异,这提示,要想提升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应保持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在频次上,尽量保持较高水平。

他们单次运动时间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30分钟-1小时>30分钟以下;1小时以上>30分钟以下,说明单次运动时间较长(至少保持每次1小时)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另外,从对比结果:1小时以上>30分钟-1小时来看,单次运动超过1小时的自我效能感变化比起1小时以下30分钟以上要显著,总体呈正向倾向。

从运动激烈程度来看,对于自我效能感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高度激烈>中等激烈度>较低激烈度。说明低激烈度的运动不利于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高度激烈的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唤起肌肉高度紧张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四、结论与建议

(一)应用型国门高校男女生自我效能感水平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男生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对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正向影响。

(二)打篮球、踢足球、攀岩、骑自行车、器材健身这些体育运动项目能明显的提升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一周参加体育运动的频次、单次运动时间、激烈程度对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差异。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应保持较高频次且有针对性的体育运动来获得自我效能感。他们只要保持较长单次运动时间(至少保持每次1小时)有利于提高自我效能感。高度激烈的运动对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作用。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应保持较高频次运动、坚持较长运动时间、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较为激烈的运动来增强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依托于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表现。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应分门别类,因人施策。已有的研究证明,合理的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应制定合理方案,形成机制,提供相关保障,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基金项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2020年立项项目“应用型国门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0YZBXY020

参考文献:

[1]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34-40

[2]张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32):44-45

[3]任广林,在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J].循证护理2019.5(6):573-574

[4]刘洪,周明君,颜南,等.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9):1202-1204

[5]卜鹏,翠.农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 19(10):1255-1257.

[6]陈洁,刘铁桥,郑敏婕等.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对抑郁 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799-800.

[7]徐羽立,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对策研究-以Z大学中药学院为例[D].青海师范大學.

[8]邓淇尹,张娜.“00后”高职学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大学,2021,(33):134-136.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表现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