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饮食、睡眠习惯的现状
——以本班幼儿为例

2021-03-26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独生子女饮食

朱 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212)

一、幼儿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1-2]

表1 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表1 中可以看出,我班幼儿在饮食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挑食厌食,其次是进食情绪不高,个别幼儿存在不会使用餐具的情况。

表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从表2 的数据可以看出,我班的幼儿主要为独生子女,占82.9%,存在少数的非独生子女。笔者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独生子女在饮食方面存在着挑食厌食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的情况,而非独生子女中二胎的挑食厌食多于那些作为头胎的非独生子女。当然,这只是笔者在观察该班时得出的结论,并不代表普遍存在这种情况。笔者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本身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异,他们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其实是由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与态度所影响与决定的。过去的家庭一般养育几个幼儿,往往以家庭温饱为奋斗目标,这样的家庭虽然会对幼儿的教育有所松懈,但是,在这样的家庭下生活的幼儿一般不会挑食厌食,而且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强。与过去相比较而言,在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因为这一代新时代父母并没有独自抚养独生幼儿的经验,他们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害怕会失败。所以,他们总是对幼儿百依百顺,过分包办代替,不让他们做一点点活,就算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也不例外。

另外,从表2 中可以看出幼儿进食时情绪不高是继幼儿挑食厌食的第二大饮食习惯问题。那么,为什么幼儿会在吃饭时情绪不高呢?笔者在观察时发现,除幼儿身体不适时进食情绪不高外,教师在餐前活动时所采取的行动与所说的言语对幼儿的进餐情绪影响很大。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对幼儿进行了言语批评或者利用肢体动作发出了一些警告,那么幼儿进餐时情绪就比较低落,甚至会产生害怕心理,从而不能很好进食。相反,如果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夸奖、鼓励了幼儿,或者向幼儿传递了微笑,抑或是餐前进行了安静活动,那么幼儿进餐时的情绪往往会比较高涨,进食状态比较好。

表2 中还可以发现,该中班存在一个幼儿还不会使用勺子吃饭。《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在进餐时应该熟练地使用勺子,但是为什么该幼儿还不会自己用勺子吃饭,甚至都不会正确地拿握勺子呢?笔者在与该班老师的交流中发现,该幼儿在家里从来不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甚至连走路都很少走,而是一直由父母抱着。老师多次与其父母进行沟通,要求他们与教师合作。教师在午餐时教孩子怎么拿握勺子和怎么吃饭,家长则在家里继续教该幼儿自己吃饭,这样的方式才能不断强化与巩固幼儿所习得的吃饭能力,很好地做到家园配合。但是,该幼儿的父母表面上答应了教师的要求,在家里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喂饭,所以,在该幼儿是否学会了自己吃饭的问题上,答案是可想而知的,最终他还是没有学会自己吃饭。老师对该孩子的“吃饭教育”也收获甚微。

那么,面对该中班幼儿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挑食厌食、不会使用餐具、进食情绪不高等饮食问题时,教师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方式来指导幼儿的饮食呢?

图1 教师指导幼儿饮食时的方式

笔者以教师一个月30 次指导方式为总数,在观察中发现,在指导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方面,教师通常采用批评、鼓励、强化、耐心教育的方式来进行指导,其中以批评的方式最多,占43.3%。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采用批评这种指导方式对幼儿进行的指导只能在短时内提高幼儿的饮食能力,却不利于幼儿长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而且还会使幼儿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相反,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如果对幼儿进行正面积极的指导,幼儿会情绪高涨并乐于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虽然这种指导方式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时间下去,好的饮食习惯将会在幼儿心里得到内化。

那么,在幼儿园里是不是只有教师可以改变幼儿的饮食习惯呢?当然不是,有时候,同伴之间的影响一点儿都不亚于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利用同伴关系对幼儿的影响,以下是笔者在饮食方面对幼儿进行的访谈。

案例1:我问:“你饭吃的有点慢哦,为什么不快点吃饭呀?”

A 幼儿:“因为我们这一组都不在吃饭,他们也吃得很慢呀,为什么我要快点吃呢?”

案例2:喝水的时候,a 幼儿不按规则排队,而是直接倒了水就喝了。问:“老师说过,喝水的时候要排好队,不能插队的,为什么你刚刚喝水不排队呢,小朋友都在排队呢?”a:“我刚刚看见b 插队了,他插了队、喝了水,没有小朋友说他,所以我也插队啊。”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好模仿,不仅会模仿老师、父母,还会对同伴进行模仿。在幼儿园中,幼儿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周围的同伴了,所以同伴的行为对于幼儿的行为示范作用是巨大的。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幼儿在选择模仿同伴的言行时,会非常主动地去选择那些不正确的行为,而不是去学习一些好的方面。所以要给予幼儿一个正确的引导。

二、幼儿睡眠方面存在的问题

午睡是在园幼儿一日生活中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环节,午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但是,现在的在园幼儿在睡眠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将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面临的难题。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经笔者观察,幼儿在午睡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图2 中。

图2 幼儿睡眠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幼儿在睡眠上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睡眠姿势不正确、做恶梦、梦游、不能按时入睡、打呼噜等主要问题。其中,不能按时入睡是睡眠的首要问题,占43%。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幼儿不能按时入睡的呢?下面笔者就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3:

我问:“为什么你还不睡觉,其他小朋友都睡觉了,不睡觉不是好孩子的哦。”

A:“因为每天我妈妈都哄我睡觉,现在妈妈不在,所以我睡不着。”

我问:“为什么把手伸出来,快伸进被子里去,快点闭眼睡觉。”

B:“我的娃娃不在,所以我睡不着。”

从案例3 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幼儿睡觉时没有长辈哄其入睡或者手中没有玩具时,幼儿便无法独自入睡。所以,家长过分地溺爱孩子,如每天哄着他们睡觉或者买很多玩具陪伴他们入睡,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不但难以养成幼儿的独立性,还不利于幼儿适应集体的生活。

笔者认为,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与家长的责任,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做到积极的配合,幼儿才会按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在改造幼儿这些不良睡眠习惯时,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指导方式呢?

案例4:

教师:“你要是再不闭眼,让我看见你在玩,待会别的小朋友起来你就一直睡着,不要起来了……”

A 幼儿:“不要,呜呜呜……”

教师:“你还不睡啊,苹果娃娃不找你做好朋友了,你还要不要大苹果了?”

B 幼儿:“要”(但是刚才的对话并没有让该幼儿马上睡,幼儿还是睁开眼在玩,因为教师基本每次都用这个方式来管教该幼儿)通过以上教师在处理幼儿不按时入睡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幼儿不能及时入睡这个问题上一般采用一些外在的方式去影响幼儿,比如代币嘉奖法、言语恐吓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成效不大,而且会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使得他们过分注重外在或者变得胆小怯懦。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应更多地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与性格特点这些内部因素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缺乏新颖性的教育理念。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与众不同。同一个生活习惯问题放在不同的幼儿身上那就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和实际发展水平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结束语

饮食、睡眠习惯是幼儿生活习惯中两个重要的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独生子女饮食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春节饮食有“三要”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