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品牌化对产业扶贫中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基于“会宁县产业扶贫督导”的思考

2021-03-26汪连海

甘肃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会宁县肉羊农业产业

汪连海

甘肃省种子总站,甘肃 兰州 730020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十三五”规划期间,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人口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1]。甘肃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位置,大力培育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2]。

会宁县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是甘肃人口、地域大县,也是国扶贫困县和甘肃省深度贫困县。2017年会宁县提出产业到村到户达标全覆盖奖补政策,以促进会宁县农业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在脱贫攻坚之际成立了65个产业扶贫包抓督导队,对所有贫困县进行产业扶贫包抓督导,同基层同志一道为甘肃脱贫攻坚助力。

一、产业扶贫下会宁县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

(一)达标奖补激励下,会宁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脱贫攻坚以来,会宁县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选择以奖代补的产业扶贫形式,贫困户可根据自家实际情况,发展蔬菜、肉牛、肉羊等产业,可享受不同形式的产业扶持资金。全县初步形成了东南部肉牛产业、中北部肉羊产业、国道247线蔬菜产业,产业体系框架在达标激励政策下逐步完善。从图1、图2来看,会宁县到户产业政策实施前4年里,贫困户肉牛、肉羊饲养量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4万头、45万只、8万亩,到户产业政策实施后的3 年,贫困户肉牛、肉羊饲养量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已经发展到5.7万头、70.1万只、10万亩,比政策实施前分别增长67.6%、20.4%、20.0%。

图1 2013-2019年贫困户肉牛和蔬菜产业发展趋势图

图2 2013-2019年贫困户肉羊产业发展趋势图

(二)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

会宁县全力打造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2家,规范提升70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给农村输送产业资源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贫困户将帮扶资金入股到企业或者合作社以壮大发展。随着利益联结机制的逐步完善,农民收入也逐年增长,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人均收入5177元,比2016年3293元增长57.2%、比2013年2534元增长103.9%(见图3)。利益联结机制下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将会持续增长,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加,产业增收在稳定脱贫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图3 会宁县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趋势图

(三)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初步显现

会宁县通过摸底调查,对从事蔬菜、肉牛及肉羊产业的生产、经营户建立职业农民信息库。通过分析、研判有针对性的邀请畜牧、农技、兽医等方面的专家,为贫困户进行职业农民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会宁县出现了一大批农机服务、养殖大户、“土专家”、农业经纪人等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的培养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可持续发展。2013年建档立卡时,全县有贫困人口16.99万人,贫困发生率31.44%;2014—2016年共脱贫贫困户20536户、贫困人口8902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8%。2017—2019年共脱贫贫困户20116户、贫困人口91494人,目前剩余贫困户1216户、贫困人口400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8%(见图4)。

图4 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减少趋势图

二、会宁县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不足

(一)企业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业扶贫主要以基层组织带动、合作社带动以及龙头企业带动等模式体现,其中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最为理想。这种形式的带动效果,使产业化发展高度集中,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强。会宁县龙头企业带贫效果初步显现,但是发展空间有待提升,应在品牌塑造、管理和推广力度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会宁企业的弱势为:规模小、经营分散、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可见其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这种模式下的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容易导致脱贫攻坚战整体进程的滞后。

(二)农副产品开发的力度存在不足

会宁县土地广袤、土壤肥沃、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大。面对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市场,分散、弱小的农户不能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会宁有“十村九杏”之称,随处可见茂密的杏林,但是杏仁露、杏皮茶、杏脯等杏产品精深加工不足;扎子塬的硒砂瓜味美、甘甜、品质优,但是就地加工、消化比例低,常常出现滞销的情况。有些优质农产品科技开发和宣传力度不足,不能将其有效价值转换为经济效益,如:新源羊羔肉膻味轻微,香味浓郁,但是地域偏远、宣传力度不够,市场效益开发潜力巨大。

(三)种、养产业市场风险大

产业扶贫重点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其共同特点就是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具体来说就是供求、价格和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导致明显的波动。当某一种农产品在一定阶段内的供应无法满足其市场实际需求的时候,价格自然就会上升,甚至涨幅很大;然后就会导致后续的生产大幅度增加,等到市场基本饱和的时候,不仅仅价格下降明显,甚至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状;那么生产就会减少,然后价格随着减少的程度发生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养殖业和种植业由于产业自身的特点很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现象,从而导致其自身发展很容易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无法做出有效规避。

三、会宁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塑造品牌、提升管理

结合本地的传统优势和发展现状,依据产业种类和规模布局,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属于当地特色的产业类型。

1.讲故事,明原理。通过深挖农产品人文、历史、地理等相关产业故事,塑造农产品品牌。加强优质农产品科技开发和优质资源开发,将其有效价值转换为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品文化、吃健康。目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再停留到吃饱阶段,而是吃好、吃健康。会宁县文化底蕴深厚,土壤无污染,当以此为突破,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一批保健类养生产品。

3.强优势、打市场。以“甘味”农产品品牌为契机,发挥区域优势,扩大市场影响,发展“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等农产品品牌。

(二)加强农副产品的开发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加强农副产品的开发。

1.大整合、小产品。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搭建优质的、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通过市场调研、分析,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不同的农副产品。

2.建基地、定标准。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建立完善的生产基地;制定生产、加工、流通、质检、标识等完整的产业链标准。

3.引人才、强产业。通过产业扶贫项目的创建结合乡村振兴,提升和打造一些新型企业,吸引当地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政策支持,为家乡的发展填筑人才保障,将新的理念带入到家乡的建设当中,为产业的发展以及特色品牌的打造提供智慧资源。

(三)强化调研,规避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市场选择,准确的市场选择在一定程度规避了有效的市场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政府层面。充分利于好各类农业协会这根指挥棒,深刻发挥其市场调研、市场开拓、风险预测的作用;做好农产品风险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借助农业保险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2.企业层面。通过全面而深刻的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导向,预测市场价格,挖掘市场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生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3.农户层面。借助互联网、电视等信息平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指导,了解、掌握市场行情。不盲目跟风,通过企业或合作社合作,签订生产订单抵抗市场风险。

综上所述,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让贫困地区能够依托自己的力量摆脱贫穷,让贫困户参与到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践当中,增强地区经济活跃度和积极性。产业扶贫督导,就是因地制宜督促贫困县落实好各项产业扶贫政策,壮大贫困县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较快增收,巩固脱贫成果持续稳定。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品牌化、专业化是实施产业扶贫的根本举措,是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会宁县肉羊农业产业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浅谈会宁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
甘肃会宁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