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2021-03-25陈士国张蓉
陈士国 张蓉
摘 要: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与生俱来的文化土壤中成长、成熟,意义重大。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让语文教学植根于乡土文化之中。文章从地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材内容衔接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以及组织教师对地域文化内容编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四条策略,阐述了如何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开展语文教学。
关键词:乡土文化;农村;语文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要自觉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将地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文章以漳县的盐文化为例,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
一、 地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材内容衔接整合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选择合适的契机把地域文化补充进语文教材的教学中去,在课堂进行系统地学习,是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可以極大地丰富教材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普及教育,培养他们的家乡文化自豪感,牢记弘扬传承乡土文化的使命,将来能更好地建设家乡,奉献祖国。课堂中以具有乡土文化色彩文章为切入点,寻找家乡的地域文化,有效地衔接语文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巧妙地延伸到家乡的文化资源。如何做好乡土资源与语文教学内容衔接整合是关键,下面作者通过在课堂拓展漳县的盐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在学习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章时,如《赵州桥》,在介绍完赵州桥的历史,桥体结构,历史意义之后,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可以补充本地区的古建筑,如介绍漳县的古代建筑——盐神庙(盐昌寺),通过对盐昌寺的介绍,再引出漳县的千年盐文化,漳县依托自己的盐业资源,早在先秦时代就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盐川寨,漳县因盐置县,也因盐繁荣,漳县的盐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古镇盐川寨有堪称华夏第一井的古老盐井,四千多年的食盐生产、销售、管理,创造了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的漳县立县文化——漳县盐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能进行拓展,能与当地的文化相勾连,教师要积极地查找资料,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本地乡土资源进行整合,选好切入点,才能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蕴藏的文化资源不断地丰富语文课堂。
二、 地域文化资源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借助地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积极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让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成为学生的写作乐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首先,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学生为了写作,自己去发现地域文化,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地域文化,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通过自己遣词造句,构思文章结构描述地域文化,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进来,不但对地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可以用漳县的盐文化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文章创作,体裁不限,可以是议论文、散文、记叙文、诗歌等。借助地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最关键的一步是指导学生去收集素材,写作最重要的是内容要丰富,逻辑清晰,因此,要求学生收集丰富的素材是写作指导的关键,为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去各种场所如博物馆、盐井、制作现场等场所了解盐的制作流程,盐业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时避免内容笼统,泛泛而谈,才能确保写作内容的质量。例如,以《漳县盐文化——我们的骄傲》为题写一篇作文,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了解漳县盐的制作工艺,漳县盐的发展历史,漳县盐对漳县人民产生的影响等内容,只有把这些内容了解清楚,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内涵,有感染力。总之,农村语文教学中,要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指导学生的写作,必须扎根农村,做到就地取材,在写作中描绘生活,描绘乡土文化,抒发对家乡,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深入理解地域文化
第一,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学习地域文化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资源的有效措施。语文课堂不能局限在教室里,教学内容不能局限在教科书里,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突破条件的限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大的学习平台。地域文化的特点在于,它们切切实实地存在于当地,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要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就必须挣脱教室和教科书的束缚,参加社会实践,到社会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发现乡土文化的真谛。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关键要做好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比在教室开展语文教学更难,因为要考虑学习地点的选址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如果没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随意找个场所进行教学,社会实践很难进行,即使进行了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提前选好教学场所和教学内容。第二,组织学生亲自体会,亲自实践。例如学习“民俗风情”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用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例子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去实地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城隍庙会,是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的一种民间集会,漳县每年五月十八也有庙会,在庙会上有戏曲表演,戏曲内容多是讲述漳县盐的发展史,让学生走进庙会,在热闹的庙会中,感受民俗风情,了解漳县的盐文化。为了组织好这次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好带学生赶庙会的前期工作,如确定庙会的时间,庙会的举行地点,然后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进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做好了这些才能顺利地开展社会实践,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 学校组织教师对地域文化内容编书
组织学校教师就当地文化内容整理编成书籍,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是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能单单依靠语文课本,更重要的是靠课外读物,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图书馆几乎没有,书店也比较少,农村学生获得课外读物比城里学生要困难,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整理、编成书籍,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外读物。在丰富了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弘扬了地域文化。例如,漳县盐井镇某校就当地的盐文化为主题,组织该校教师编写的小册子——《盐川古镇——盐文化的发源地》为例,分析如何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漳县盐川镇的一所学校,为了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的盐文化,该校组织了教师编撰了一本专门介绍漳县盐的小册子在学校发行,让全校师生都能了解盐川的盐文化,小册子不但简单介绍了盐川镇盐的发展历史和制盐工艺,制作流程,还收入了很多盐川镇保留的制盐作坊的照片,古盐井照片,盐川镇的风景照片,村民在盐神庙庆祝活动的照片等,内容丰富而全面,贴近生活,因为这本小册子是本校的教师编撰的,内容又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收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成为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典范。学校自己组织力量,把本地的文化资源整理編成书,值得大力推广。
五、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引进地域文化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独行的重要手段,以地域文化为契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弘扬地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措施。因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例如,开展以漳县盐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漳县盐文化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给予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漳县的制盐业能发展壮大的原因。教师的指导可以让研究性学习紧紧围绕主题,给学生指明研究方向,但是研究性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比如,漳县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中,要探究盐文化的发展原因,教师首先在帮助学生确立研究的要点,第一,有盐井资源——首要条件;第二,漳县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第三,漳县人在制盐工艺上的创新;第四,历朝历代政权对盐的政策扶持等。教师给了四个研究方向之后,学生可以按照这四大要点,自己去查阅资料,补充内容,为四个论点找到详细的论据。例如探究漳县的地理位置对漳县盐的成功推广的影响,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东连武山县,西接卓尼县,南靠岷县,北与渭源县接壤,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漳县盐得以成功推广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自己经历查阅资料之后,才能对漳县的盐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更关键的是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见识,掌握学习方法,最终获得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臣之,张利纯.我国地方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研究述评[J].课程教学研究,2017(2).
[2]肖菁敏.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的统整及策略探微[J].华夏教师,2016(10).
[3]黄云.乡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11(9).
[4]冉俊良.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7).
[5]王培江.浅谈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3(12).
作者简介:
陈士国,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三岔小学;
张蓉,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盐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