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述评

2021-03-25范琼

学理论·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数据可视化

范琼

摘 要:《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全国唯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定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使用citespace对1983年至202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文献呈总体增长局部波动趋势;形成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机构;以聂运麟教授为代表的核心研究作者群;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学术争鸣氛围活跃;研究质量较高;以逐步形成的学术共同体为引领快速发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守正创新、提高研究能力、优化研究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述评;citespace;数据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2-0013-03

《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全国唯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定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筛取《马克思主义研究》1983年至2020年的4 904篇有效文献进行研究,探析追踪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动态,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轨迹,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文章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期刊来源,时间节点为1983年至2020年,共检索文章5 323篇,剔除通讯稿、学校简介等与研究无关数据,共计有效文献数据4 904篇。研究以科学计量学为主要方法,以citespace、excel等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二、研究内容与结果

(一)文献年代分布分析

文献年代分布可以直观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文献产出基本情况及研究发展趋势。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研究》1983年至2020年载文量分析统计发现,研究文献呈总体上升局部波动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为逐步上升期,文献从1983年的43篇增长至1988年的130篇,年发文量约90.7篇。这一时期期刊以季刊形式发行,不设具体版块限制,多角度宽泛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们搭建了重要学术交流平台。第二阶段为停滞期,1990年至1994年发文量为0,期刊处于休刊期。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期,1995年至2004年年发文量约91.3篇。1995年期刊复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发行量增加。第四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05年至2006年发文量由111篇增长至275篇,达到峰值。此后每年发文量维持在200篇以上,年发文量约245篇。这一阶段发文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期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载文量增加;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得以确立,学科蓬勃发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二)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分析可以呈现出该领域研究专家和学者的基本情况。根据科学计量学中普赖斯定律(N=0.749×■),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N为作者群发文量的临界值,发文量大于N的作者即可视为核心作者。根据对文献的作者分析,最高产作者发文量为30,计算得出发文量大于4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因文献基数较大,篇幅有限,这里仅列出排名前五的核心作者,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聂云麟教授,发文30篇;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发文20篇;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发文19篇;教育部田心铭教授,发文17篇;上海财经大学丁晓钦教授,发文16篇。同时,为进一步探究作者之间是否有合作关系,是否形成研究團队,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了合作网络分析。分析发现,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形成了主要以聂云麟、程恩富、刘淑春教授为核心的三个较大研究团队。这些专家学者们以强烈的学术使命与担当,雄厚的科研水平与实力,较强团队合作能力,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三)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分析可以呈现该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或科研机构。通过分析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以727篇发文量位居第一;中国人民大学以219篇位居第二;武汉大学以155篇位居第三;除此,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发文量分别在100篇以下,位居第四至第十。可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我国形成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是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是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其余研究机构均为国家985工程或211工程建设院校。以上核心研究机构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无论是师资水平、科研实力或研究生培养能力都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四)聚类分布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共词提取和聚类分析,可以从内容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四大内容进行,具体如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者主要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对于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指导意义进行了重点探析。

(1)毛泽东思想研究,文献168篇,占总文献3.4%。学者们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人权思想、政治思想、宗教问题、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主要矛盾问题、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等思想进行深度挖掘与思考。有学者提出,毛泽东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思想是对儒家重民、利民和从民思想的发展和飞跃[1]。也有学者提出毛泽东不赞成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应该是中国革命的起点。针对有人将毛泽东思想认为是民粹主义的现象,学者们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同时从毛泽东对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体系的贡献、毛泽东的行政发展思想对当代价值、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此外,学者们对毛泽东思想的海外研究进行了有效探索,发现海外研究除了重视质性研究之外还非常注重实证研究,同时也发现海外研究存在伪造、曲解和滥用史料的问题。

(2)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138篇,占总文献2.8%。主要涉及邓小平制度自信思想、“一国两制”思想、共同富裕思想、“南方谈话”思想、对邓小平的评价等。研究认为“南方谈话”具有鲜明特点,在价值目标上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价值定位遵循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点,价值践行以推进改革开放为要求[2]。也有学者提出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思想,特别是提出的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原则。认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成功地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文献17篇,占总文献0.3%。学者们主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以及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3]。也有学者认为在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时,仅仅用三句话来概括是比较狭隘的,应该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实际来理解。

(4)科学发展观研究,文献67篇,占总文献1.4%。学者们主要从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以及它的现实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我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要从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去理解,要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领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4]。在现实指导意义中,研究聚焦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认为科学发展观为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

(5)习近平重要论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论文88篇,占总文献1.8%。研究主要涉及意识形态、精准扶贫、国家安全、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学者们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5],具有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等特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人民获得感思想回答了“如何才能获得,怎样持续提升获得感”的问题。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党的建设、文化发展、医疗卫生等工作都进行了重要论述,值得我们梳理和学习。

2.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献共有77篇,占总文献1.5%。国内较早进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为徐崇温教授,研究中学术争论比较激烈的主题有“什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还是非马克思主义?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等。这些研究主题引起了徐崇温、杜章智、宫敬才、余文烈等学者之间的激烈论战。杜章智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可疑的概念,是否存废还需要学者们认真考虑[6]。徐崇温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是一种和马克思主义有区别的、西方社会中的左翼激进主义思潮[7],在性质上不是马克思主义的[8]。而宫敬才、段忠桥以及王雨辰对此进行批判。面对学术界的争鸣,有学者提出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实质一方面是概念的名称问题,一方面是代表人物的归属问题[9]。到底是叫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抑或是新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归属问题上分歧最大的是对卢卡奇、葛兰西、萨特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归属问题。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三大组成部分研究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学者们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关系三方面进行。学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在于发现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能准确看到问题所在,并从实践出发解决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区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逻辑的不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研究。针对将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有学者提出应该用社会主义科学代替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11],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除此,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我们通过对4 904篇文献进行追踪研究还发现,不同时间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不同。1983年至1986年,学者们比较关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尤其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1988年至2015年,学者们聚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2016年至2020年,突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三、讨论与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研究紧扣时代主题,与时俱进,突出政治性、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学者们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以时代发展为背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始终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二)研究成果丰富,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

从以上研究发现,文献研究成果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1983年的年载文量43篇到2006年载文量275篇,到现在每年载文量保持200篇左右,研究成果丰富,也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们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界公认的具有高标准的学术刊物,所刊载文献具有一定思想性、批判性和创新性,能够反映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标准。

(三)研究方法多样,内容广泛,学术争鸣氛围活跃

学者们的研究既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也引导我们科学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内外发展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为解决现实困境与难题提供思路。既有学者们独立思考,又有学术争鸣。研究方法种类多样,学者们大多采用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理论研究方法。但研究方法偏质性研究忽视定量研究,研究内容偏重于解答现实问题,对经典研究相对较少,学术争鸣中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较多,其他内容的学术探讨氛围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科研实力提升,团队合作增强,学术共同体逐步形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整体实力不斷提升,形成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一批国内知名院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以聂运麟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以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求真创新的学术精神、文化强国的学术使命与担当引领着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同时,专家学者们比较注重团队合作,逐渐形成以聂运麟、程恩富、刘淑春等学者为代表的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呈梯队结构的研究团队,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展望未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守正创新、提升研究能力、优化研究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2]

参考文献:

[1]戴立兴.毛泽东人民观对儒家民本思想的超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2).

[2]张志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价值内涵与深刻启迪[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2).

[3]范希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

[4]李崇富.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

[5]吴家庆,陈德祥.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7).

[6]杜章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可疑的概念[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1).

[7]徐崇温.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1998-09-09.

[8]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问题种种[J].现代哲学,1998(1).

[9]李怀君.谈谈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实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3).

[10]常卫国.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6(2).

[11]王伟光.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8).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3.

(责任编辑:张 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数据可视化
移动可视化架构与关键技术综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本科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的构建
可视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数据、叙事与设计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