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设计的“点”

2021-03-25杨平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脉络主线语篇

杨平平

摘   要

文本主线是文章外在结构和内在逻辑线索的体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准提炼文本主线并围绕文本主线设计高质有序的阅读教学活动,构建阅读教学的脉络。结合教学案例,提出英语阅读教学中主线设计的切入点,即追踪主线脉络、聚焦主线支点和彰显主线内涵,并提出了运用主线设计的三个着力点,即关注主线与结构的逻辑递进、关注主线与呈现的切合适当及关注主线与内容的内在联系,旨在落实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文本主线  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主线是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是文本的写作线索,体现文本的内在层次和逻辑关系[1],它常常隐含在文章的体裁、脉络、内容、语意和主题内涵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围绕主线脉络、主线支点和主线内涵来设计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把握文本主线的能力,以此理清文本线索,赏析文本语言,探索文本主题。本文以区域研训活动中优秀课例为依托,探讨基于文本主线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旨在切实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设计的切入点

1.追踪主线脉络,理清文本线索

文本的写作思路外在表现为文本结构,是文本内容的经纬和脉络,它贯穿全文,服务于文本内容,有时甚至是文本的精髓和作者的匠心所在,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追踪主线脉络的关键性突破口。文本结构由文本的体裁决定,体裁各异的文本都有特定的结构。文本线索则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内在发展线索。要引导学生在追踪主线脉络过程中与文本、与教师展开有效对话,来理清文本线索。不同体裁的文章主线大不相同。

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行文主线分为时间线、空间线和逻辑关系线。如译林版《英语》(下同)7B Unit 3 Reading部分Welcome to Sunshine Town就以地点的推移为基础,介绍了阳光镇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之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可用表示空间顺序的信号词串起文本,让学生用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梳理主线脉络,并理清文本线索。

议论文中总有一条通贯文本的逻辑主线,通常表现为点明论点(what)→证明论点(why)→实现论点(how),或者引论(总)→本论(分)→结论(总)等。议论文的写作方式常分为双面对照式、并列式、剥茧式和贯珠式等。例如牛津英语9A Unit 1 Study skills版块How is your personality formed?就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分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晰体裁,再以议论文常用的主线模式来梳理文章的主要信息,可按表格的形式呈现语篇关键信息,理清文本说理明事的线索。这样就清楚地呈现出了文章的脉络、内容和主题。

记叙文的文体要素分为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师一般据此来引领学生提取文本主线,如人物线、事件线、情感线、因果线和对比线等。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标记出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情感等,让学生在探寻答案的同时感受时空的转变、情节的发展走向和人物情感的变化等,以达到梳理主线脉络与理清文本线索的目的。

以9A Unit 7阅读材料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语篇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属传记类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的人生历程。传记类文章有着“总述-分述-结语”的结构特点。本文共有七段文字:第一段简述了赫本的基本信息及对她的总体评价。第二段到六段以时间为序详细讲述了赫本的早年经历、演艺生涯、社会活动及获得的荣誉等。第七段讲了赫本生命的最后時光。作者在第一段最后连续使用三个“great”(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a great humanitarian)来评价她的一生。教师可从文章主体部分提取出时间顺序的主线,并围绕“great”三个方面来组织阅读活动。

首先,教师引领学生运用略读策略,纵观全文并捕捉赫本三个不同阶段(Early life-Acting life-later life)的关键信息,绘制括号图,把握语篇结构。其次,在细读阶段,教师引领学生绘制流程图,分时段理清赫本的经历,明晰一生。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作者对赫本的总体评价是以赫本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拥有梦想,年轻时抓住机会,奋力拼搏并取得成果,晚年时投身慈善)为依据,评价得当。至此,学生在追踪主线脉络的过程中厘清了文本线索。

2.聚焦主线支点,赏析文本语言

给学生一个主线支点,可以“撬动”整个文本。主线支点不仅是文章主线的关键点和支撑点,而且是作者行文的凝聚点与作品语言价值的聚焦点。主线的支点通常隐含在语篇的标题、主题句、总领句和过渡段中,可以是一个关键单词、一个中心短语或一个自然段。在实施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主线的一个突出点来提取文本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与文本互动,以文本主线为支架对主线支点进行多维度的投射,来丰富主线的内容。在围绕主线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向文本语言本身,引领学生赏析文本的语言,深入感悟文本的语言价值和核心内涵。

(1)关注标题中的重点词

标题通常隐含着文本的主题和情节发展的主线。标题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情节),表明写作对象,点明线索,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或揭示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标题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文本的大致框架和主旨。标题中的某个重点词常常统领着语篇的主题或文意。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黑布林版课外阅读文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整书导读课教学为例,本书是一部侦探小说,主要讲了福尔摩斯在巴斯克维尔庄园找到隐藏在猎犬背后真正凶手的侦探故事。作为正式阅读名著前的激趣课型,教师可根据hound一词提取小说主线。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关注封面和标题并提问:What information can we get from the title?学生立即回答了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Hound和Baskervilles。接着追问:Q1:Whats special about the hound?Q2:Who or what are the Baskervilles?Q3: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hound?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迅速进入阅读情境并充满了阅读期待。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简介和目录。小说的目录通常暗含故事的主线,并体现章节内容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将作品的章节目录串成选词填空(见图1),让学生在了解作品大意。在此铺设下,教师提出一个支撑性问题:Do you think the hound is the real killer?接着让学生跳读精彩章节并寻找破案线索,以小说主线为支架并附加细节,建构文本信息。学生初步感知了侦探小说的跌宕情节和人物丰满的形象,赏析了小说的精彩语言。最后,回归标题,师生再次一起探讨小说标题的内在涵义,旨在把文本标题、内容和脉络三者合一。至此,导读课作为整本书阅读激趣课型的效用得到了完美体现。

(2)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

关注文本的关键词句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线,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价值。文章的关键性词句可能在开头或文末,或者在主题句或过渡段中。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厘清文本信息点之间的关联,并据此建构文本信息,让学生解构文本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层次理解。

例如,牛津英语8A Unit4 Reading版块My cousin and DIY中第一小节“My cousin Andrew is crazy about DIY and he loves to repair things and decorate his house.But when he finishes,the house always looks terrible.”就传递了一些关键信息:(1)文章的主人公为我的表哥Andrew。(2)主人公痴迷DIY。(3)主人公经常做一些DIY,但是每次都以糟糕的结果结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crazy和terrible这两个词,思考主人公什么样的疯狂举动导致怎样糟糕的后果。文末作者给他买书并建议他上DIY课程,可是他生气了,作者只好自己看这些书并上DIY课程。教师应提醒学生关注文末angry一词。本文逻辑线和因果线明显,三个关键词crazy,terrible和angry串起了文章的脉络,为学生利用文本主线复现文本内容提供了便利。复流程图能直观、简洁地建构文本主要信息。

学生在完成图的基础上分析主人公形象,并对DIY的适切性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迁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高阶思维的能力。

3.彰显主线内涵,探索文本主题

每个语篇都蕴涵着特殊的主题意义。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应围绕主题提炼主线并且在特定的主题语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基于文本主线的阅读活动自始至终要贯穿“探索主题”思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基于主线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整合,概括出结构化知识,为讨论主题意义奠定语言、内容和认知的基础,学生利用主线建构语言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的方式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挖掘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3]。

围绕主题的主线常常和其他方面融合在一起呈现。例如8A Unit 5 Reading语篇The story of Xi Wang,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呈现文本主线:Story-Problems-Danger-Solutions-Spirits,这条主线清晰涵盖了文本结构、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为学生提供了复述文本的思路线索。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黑布林版本的课外阅读文本《白牙》整本书赏析课为例,该小说讲述了白牙为求生存,跟随妈妈离开弱肉强食的森林世界,却因各种原因误入人世,饱尝人间冷暖后终被爱治愈且回归天性的故事。小说蕴含着人道主义的主题意义。

在《白牙》整书赏析课中,结合小说主線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教师以白牙的成长为主线,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阅读活动:第一,借助白牙所处的不同环境及和不同主人生活经历的人物关系线,梳理白牙性格的改变过程(学习理解类)。第二,分析白牙的情感变化及性格转变的原因,体会环境对性格的决定性作用及爱的力量(应用实践类)。第三,结合个人实际,谈谈人类怎样和动物在爱中共存(迁移创新类)。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章节标题,并找出章节标题信息之间的关联点。学生通过概括得出,章节的标题以人物关系为线索体现了白牙生活的不同环境和他的性格变化。教师适时抛出一个总领性问题:Why did White Fang have such changes?并让学生运用寻读策略从作品中找出其性格变化的重要人物:Kiche→Gray Beaver&Beauty Smith→Scott,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依据主题语境有逻辑、有层次地提取信息,深入了解白牙在不同生存环境里的情况,体会并理解文本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和小说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为助推主题意义的探索,教师接着提问:How did White Fang feel when he lived with different people?在此基础上,学生基于文本主线梳理和概括文章的表层信息并挖掘隐形的深层情感信息,提炼出白牙性格转变过程中的一条情感线索:kind/brave→craftier/savage→wiser/calmer,做到内容和情感的互通。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读文本,以人物关系为框架让学生品读文本语言,要求学生分析白牙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性格和行为,找出白牙与不同主人生活阶段的关键信息,梳理出主人性格对白牙性格的影响,描述并剖析白牙性格转变的根本原因。如白牙和Beauty Smith生活在一起时,Beauty是一个非常残忍和邪恶的人,通过白牙和别的动物打斗来赚钱,因此白牙也变得凶残和好斗。教师使用箭头来厘清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和信息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再比如,白牙的最后一个主人Scott是一个善良公平的人,白牙也由此在和他共处的过程中变得开心和冷静,最终回归天性。此项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分析语言背后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文本所包含的深层文意:环境和周围的人对性格起着很大的作用。

基于上述活动,学生逐步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并提炼出作品的主题:Love can cure the most heartbreaking despair.最后,为提升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教师创设新的情境:How can people and animals live in love?至此主题意义的探究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文本的育人价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二、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设计的着力点

1.关注主线与结构的逻辑递进

文本结构是指文本中各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显现了文章内容的经纬和脉络。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内容之间存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会形成特定的文本结构。文本主线是文章外在结构和内在逻辑线索的体现。关注主线与结构的逻辑递进意在帮助学生梳理基于文本主线的行文脉络,有助于实现阅读教学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主线和结构的内在关联,利用语篇信息间的联系,通过整合、概括等方式处理信息,搭建新的知识框架,不断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9A Unit 8 Reading语篇25-year-old Computer Engineer Murdered為例,本文讲述一个二十五岁的电脑工程师被谋杀,警察展开调查的故事。两类行为即“谋杀”和“调查”之间的因果关系明显,教师可用谋杀事件发展的因果线为文本主线,在梳理谋杀原因和警方调查结果的过程中厘清文本逻辑框架,通过提取故事主干信息,把零散的案件信息按因果关系理清楚,使故事发展的过程更加直观化。

2.关注主线与呈现的切合适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具体特征选取最适合其主线呈现的方式。如概念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时间轴、空间轴和阶梯式等。不管用什么呈现方式,目的都在于直观恰当地展示作品的篇章结构、核心思想或主题意义等。主线呈现方式的适切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言价值和主题意义把握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8B Unit 8 Reading语篇是一篇博文,主要介绍瑞士保护环境的方法。语篇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定法律等维度作了介绍,树形图既符合语篇主题,又适配语篇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把握文本的主线——Ways to go green in Switzerland。

又如9B Unit1 Reading文章介绍了中国两个旅游城市:北京和桂林,属说明文中的“匹配—比较型”语篇。两个语篇以介绍两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为主,既有共性,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教师可以使用交叉圆圈图呈现文本主线——Attractions of the two cities。看了这样的介绍,学生既可以发展比较性思维,也能够拓宽旅游视野,提升文化意识。

3.关注主线与主题的内在联系

主线是语篇脉络筋骨和逻辑线索的体现。主题是文本的内在灵魂,彰显着语篇的育人价值和交际目的。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主线是学生提炼主题的关键线索,更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切入点。主题的探究要依托主线,选取整体解读视点,并据此分层布点,逐点疏通,层层跟进[4]。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主题意识和主线意识,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目的和路径。

例如,牛津英语8B Unit 6 Reading板块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蕴含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主题涵义。教师以如何成为特奥会志愿者为主线,引领学生通过三方面即Causes to be a volunteer, Methods to be a volunteer与Opportunities to be a volunteer来探索语篇的主题意义。学生在经过多层次阅读后,真切感悟到语篇的核心价值和主题意义:Helping others is the happiest thing in the world。

文本主线是语篇材料的“枢纽”。教师要依据语篇特征选择适切的基于文本主线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把握文本全局的基础上,精准提取并妙用清晰、合理且具有思维价值的文本主线,围绕文本主线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基于主线提取、梳理和整合文本的表层信息并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地建构文本主要信息并把握文本的语言价值、核心内容和主题意义,进而实现阅读整体化和深层化的目的,以落实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和阅读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艳荣.基于课文主线的初中英语读后拓展性活动设计[J].英语教师,2016(18):42-44.

[2] 李香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主线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1):18-22.

[3] 许颖.基于文本主线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8):38-43.

[4] 郑春.主线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18-120.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脉络主线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四川非遗类旅游纪录片发展脉络浅析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通性通法:我们的常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