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仪式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功能

2021-03-25许胜利黎立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个体仪式校园

许胜利 黎立夏

摘   要

学校仪式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学校隐形课程,有着鲜明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学校教育仪式的类型有周期性仪式、纪念性仪式、表彰性仪式、日常仪式和交互仪式;学校教育仪式的特征为情境性、体验性、象征性、参与性、独特性和一致性;学校仪式教育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教育性、导向性、德育性,社会性。学校仪式教育中应强化正面引导,发挥仪式教育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学校仪式  教育类型  教育特征  教育功能

学校仪式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形成的、经过多次重复而形成惯例的活动或程式化活动的统称”[1]。学校仪式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属于学校隐形课程。学校“仪式是一种融知、情、意、行于一体的活动”[2]。学校日常生活仪式具有育人价值和社会功能实现的双重基础,承载一定的职责和社会功能,是师生日常生活自我呈现的重要表达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生命主动、和谐、积极、向上、健康地发展。

一、学校仪式教育的类型

1.周期性仪式

学校按照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地点举行的周期性的仪式教育活动,当无数次教育仪式叠加在一起,终究会对个体产生“核聚变”的教育效应,内化为个体一种主动自觉的行为。

周期性的仪式是学校制度化教育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教育活动。周期性仪式让个体接受重复的仪式熏陶,在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指引下,获得“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个体对共同价值的认同。学校借助升旗仪式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国家意识、国家情感和国家认同,对个体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纪念性仪式

每逢重大的纪念日举行的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纪念性仪式最为重要的主题。比如“植树节”“清明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抗战胜利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国家宪法日”等开展系列活动。此类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树立了为祖国奋斗的远大理想。国旗下的讲话是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重要的学习仪式,如在国旗冉冉升起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励志,让学生接受道德洗礼,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表彰性仪式

仪式是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其程序具有的“仪式感”,发挥了仪式的激励功能。表彰性仪式是对优秀师生进行奖励,如开展竞赛活动的总结性表彰以及学校为先进班集体、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举行的表彰仪式,表彰的意义在于彰显示范性,表彰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更好地努力上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表彰性仪式价值在于对学生具有激励教育功能。

4.日常性仪式

也称为常规性仪式。我国是个礼仪之邦,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从小学校教育我们要讲究礼貌,尊敬长辈,爱护弱小,待人友善。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教育聚焦于日常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遵守。在校园如上课起立,进入教师办公室要报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晚自习保持安静,有问题举手,这些都是常规的校园礼仪形式。它有利于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交互性仪式

校园是讲究礼仪的地方,交互仪式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学生见到老师,一声“老师好”,彰显出对教师的尊重。上课时,“起立,老师好。”“坐下,同学们好。”互尊互爱中开始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此外还有,如“早上好!”“同学好!”“hello!”“马上要考试了。”“作业完成了吗?”等。师生见面或彼此之间的一个微笑、点头都是最为常见的礼仪,它温暖了彼此,拉近了二者间的距离。

二、学校仪式教育的特征

1.情境性

校园仪式是在学校独特的情境下开展的活动,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学校针对不同的仪式营造相应的仪式氛围,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让个体产生强烈的、持久的情绪体验,带来心灵冲击、震撼,产生共鸣。仪式的情境性唤醒了个体生命自觉,激发了个体的内驱力,促进了个体健康、积极、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情境性是学校仪式教育的内核标志,让个体产生天然的“向心力”,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引领个体努力发现自我,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2.体验性

个体的生命都具有其独特性,体验性是个体生命本质特征。人生是个体的独特体验和追寻,任何一场仪式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个体情感体验,是一种体验性教育。学校仪式的体验性是集“虚拟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统一。体验性是仪式教育最为基本的特征,正是由于仪式体验性特征的存在,从而使得仪式让个体产生共鸣。“学校仪式教育的参与人数较多,群体性的仪式场域利于参与者之间相互慰藉,强化每个在场者的存在感。”[3]

3.象征性

国旗和国歌作为特定的符号,是伟大祖国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起来”表现了在国家危难之时,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不畏生死、自强不息的力量和骨气。在校园仪式中,许多话语不仅优美,具有诗的韵律,充满了诗的意象,饱含着深邃的哲理,讓学生深深感受到校园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和积极的教育意义。升旗场仪式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体验中因祖国强大自豪感油然而生。

4.参与性

校园仪式要求全体师生必须参与,在校园特定的场域开展特定的教育活动,其必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一个极其重要阶段,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成长“十字路口”的“关键期”。学校的仪式教育作为伴随个体成长足迹在“原生态”的校园开展教育活动,符合个体身心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个体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仪式,让个体在潜移默化中积蓄力量,雕刻成长的烙印。在制度化的学校仪式教育活动中,学校仪式教育的开展影响和促进个体的发展,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独特性

学校各种仪式蕴涵着传承多种文化因素,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使是相同的仪式,依然还是有自身的显著标志。仪式,蕴含着丰富的逻辑,让个体心灵接受生命的洗礼,产生多重效应,能够对个体产生“教育辐射”效应,是一种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教育仪式是一种唤醒,唤醒个体不断地超越、完善自我,让个体拥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园仪式是一种独特的“校园教育文化场域”,在这个教育场域产生“文化效应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通过这一‘场的引力、潜能、辐射,可以凝结智慧、约束行为以及激励师生”[4],从而实现学校仪式的教化功能。

6.一致性

学校仪式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一致性,其目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未来德才兼备的“四有”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教育仪式让参与者产生价值共鸣、价值认同、自我归属,内化为个体的一种自觉行为,树立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形式各异的学校教育仪式,能够让参与个体得到自我最好的发展,促进个体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学校仪式教育的功能

1.教育性

校园的日常行为仪式,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日常社会礼仪、基本常识和程序规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校园生活其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对个体的成长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它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仪式作为“典礼的秩序形式”,是校园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显性和隐性教化功能。学校各种仪式通过规范的程序,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认同和接受国家观念、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形成情感价值的统一认同,发挥思想教育功效。校园仪式有助于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导向性

“校园仪式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就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群体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仪式的参与者来说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5]如,升旗仪式要求全体师生保持庄严肃立、神态凝重,向国旗行注目礼,增强了感染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长期的熏陶和引导,形成学生自我身份认同,达到文化育人导向功能,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升旗仪式对于增强个体体验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个体崇高的神圣感、责任感,产生一种对祖国认同感、归属感、效能感、安全感和使命感,激发个体爱国情怀,这是培养师生爱国情感的一项常规教育的“必修课”,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形式。“学校仪式的根本特征为‘教育性,表现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6]

3.德育性

道德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校园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守纪律、讲道德,核心价值认同,树立信念理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比如,校园中的行为规范教育,符合学生学习和心理认知发展特点,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对学生教育的良好效果,让学生追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一种内在的本能和生命的自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交互礼节程序化、模式化、习惯化并转化为内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学生在潛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熏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学校仪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递,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彰显学校教育特色和展现新时代特征。学校日常生活因仪式被赋予丰富的意义,具有德育的价值。学校仪式“通过唤起内心神圣与庄严的情感体验,形成持久的动力,从而实现道德教化的功能”[7]。

4.社会性

教育是个体进行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校园的日常行为仪式,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日常社会礼仪基本常识和程序规范,礼仪以得体的语言、优雅的行为、规范的表达,体现个体的涵养和素质。如在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中庄严肃穆,使人产生使命感;庆典仪式中所建构激动人心的氛围,给个体带来紧张、喜悦等多重体验,舒缓个体情绪,形成集体观念,在仪式活动中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维持,从而达成共识,提升个体综合素质。学校举行的“成人礼”宣誓仪式,标志着个体从此走向独立,成为肩负责任感的合格的国家公民。这些活动在个体的成长中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实现个体从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学校各种仪式在校园特定场域举行的集体性的活动,必然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学校仪式的日常化、生活化,对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都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个体的社会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学校仪式活动在不断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校园仪式形式表现各异,不同的仪式有其开展的目的,具有自身独特的育人价值。“校园仪式不仅体现了一定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教育秩序与教育关系,而且集中表征了一定社会群体的意识、思想、情感等心理品质。”[8]总之,我们在校园仪式中要强化正面引导,增强仪式的神圣感,发挥仪式教育的积极功能,克服仪式教育的消极功能。

参考文献

[1] 何茜.文化育人的载体:校园仪式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88-91.

[2] 张梅.对当前我国校园仪式教育功能缺失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42-44,38.

[3]李宏伟.仪式教育要彰显仪式特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7(01):48-52,59.

[4]李红真.学校常规活动仪式的文化解读[J].现代教育论丛,2008(10):47-50.

[5] 潘晓蕾.艺术院校校园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浅析——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5(04):100-101.

[6] 赵雅卓,李晋男.学校仪式在情感教育中的价值实现[J].教学与管理,2020(24):34-37.

[7] 倪辉.对学校生活中仪式的道德审视[J].江苏教育研究,2008(03):39-42.

[8] 张云霞.论大学校园仪式的象征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3):100-103.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个体仪式校园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Talking strategies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