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方式与备考

2021-03-24王波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批判性思维

王波

摘 要 批判性思维逐渐成为新高考中的考查重点。本文重点审视了2020年新高考Ⅰ卷对澄清概念、有效推理和充分论证等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考查特点和命题角度,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不能拘泥于今年的考查重点,要拓宽备考视野,在言语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澄清概念;有效推理;充分论证;言语实践

“批判”一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中仅提到4次,且主要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出现;而该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出现多达11次,并且已经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18个学习任务群中也反复提到,如:在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强调“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中强调“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然成为高中学生必须训练的一种重要能力,那么高考会如何考查这种能力以引导教学呢?笔者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为例评析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方式。

一、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从澄清概念起步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澄清概念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入口。如果一个概念的边界、内涵、外延不够清晰具体,使用概念者就会思考混乱,读者更会感到语言模糊、思路烦杂。2020年新高考Ⅰ卷信息类阅读题就对澄清概念进行了重点考查。这种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文本阅读层面重在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澄清概念,试题命制层面主要考查了下定义这种题型。

用比较法澄清概念主要是指把被定义概念与相邻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区别、凸显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新高考Ⅰ卷运用比较法澄清概念最明显之处如下:

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该文段主要从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性质两个层面对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进行比较,把握好这两个标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就比较容易区分了。

此外,从整个材料一来看,作者还从两者的历史形成过程和科学基础两个层面进行了对比。通过这四层比较,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学的内涵和外延就非常具体清晰地呈现给了读者。

定义法也是澄清概念的重要方法。定义有多种,如词典定义、关系定义、功用定义、内涵定义等,而内涵定义在高考考题中最常见。今年新高考Ⅰ卷中就考查了这一题型: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在做该题时,首先,根据“请结合材料内容”确定答题区间为两则材料;其次,排除相邻概念“沿革地理”的干扰;再次,浏览文本,找到属概念和历史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即种差);最后,连缀成语义通顺的文句。答案如下: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學的分支学科,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当然,按照习惯,下定义一般应为单句。同时,下定义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原则:不应循环定义,不使用否定陈述,不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下定义等。

下定义本是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一个题型,如今将其放置在信息类阅读中考查,这绝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化。下定义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中就是考查语言的简明和连贯,价值不大;而放在阅读中考查,需要学生吃透文本,从繁芜丛杂的信息中寻找到属概念和种差(即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其价值触及文本内涵的理解。

二、有效推理是批判性思维考查的重点

所谓推理就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思维过程。而推导过程的相关性和充足性是有效推理的关键所在,正如董毓所说:“推理的任务,是把证据的真实性和含义传递到结论上,并确保不要让结论有超出证据支持的成分。”从2020年新高考Ⅰ卷来看,推理过程中有没有逻辑漏洞,能否周延、充分地从前提推出结论是命题者聚焦的重点。通常意义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类,新高考Ⅰ卷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考查。

1.演绎推理

2020年新高考Ⅰ卷对演绎推理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并且常带有“应该”“可以(看出)”“意在(强调、说明)”等字样。同时,命题者并不为难学生,主要还是简单的三段论考查。直接对演绎推理进行考查的试题有第2题(A、B、D项)、第3题、第6题(B、C项)、第7题(B、C项)。

以第2题A项为例,展示一下该题的推理过程:

《汉书·地理志》成书于公元1世纪,记载和考证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等。(大前提)

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

况。(小前提)

所以,《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结论)

这类选择题的共性是大前提在文本当中,小前提在选项当中,大前提和小前提进行对照和简单推理,即可得出结论。如果命题者想要设错,则主要陷阱在大、小前提中的不一致问题。很遗憾的是,新高考Ⅰ卷中涉及演绎推理的选项全部为正确选项。

本次演绎推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比较简单的直言三段论。随着对批判性思维考查的深入,假言三段论、选言三段论都会渐渐进入命题者视野,而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假言三段论中的反证法和归谬法,因为这两种推理方法在统编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是重点强调的。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有多种类型,但命题者更青睐因果推理。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除第6题D项考查类比推理外,其他涉及归纳推理的题目都考查了因果推理,这类题目包括第1题B项、第2题C项等客观题和第8、14、20题三个主观题。

以第2题C项为例展示推理过程:

原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选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通常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从原文来看,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研究传统、科学原理、技术方法和领域拓宽等,但选项却表述为“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忽视了其他原因的共同作用,属于单因谬误。从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涉及因果推理的题目来看,客观题多设置单因谬误,主观题多为一果多因式探究。2020年新高考Ⅰ卷仅仅考查了多因一果这种推理方式,范围比较狭窄。

归纳推理类型多、难度大。但在备考中还是应该集中力量攻克因果论证。过去常考查的因果倒置、强加因果等要让学生熟悉,其他的因果推理设误方式,如以时间先后为因果、远因谬误、原因混淆等也要训练到。

三、充分论证是批判性思维考查的新方向

推理和论证的逻辑本质是一样的,但也有显性区别:推理重在发现新知识,是一个从前提推测结论的过程;论证重在说服性,是一个寻找论据去支撑、证明观点主张正确性的过程。这类论证分析题不同于论证特点分析题,该类题的设计特点非常明显:第一,题干中会给定结论;第二,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该结论。学生做题时先要透彻理解题干给定的结论,然后进行循证性阅读,从文中找出依据,再有条理地组织答案即可。这类题目主要考核学生精细阅读、仔细分析、精准表达的能力。新高考Ⅰ卷中第9、16、19题均为此种类型。

以19题为例展示思维过程:

题目: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分析:“比喻具有相似性”这是命题者给定的结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是给定的论据思考范围,“简要分析”这是答题要求。在作答时要先找到本体和喻体,然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特征。

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找到本体和喻体)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相似性特征分析一)

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杂质多而黏稠流动缓慢相似。(相似性特征分析二)

从近几年出現的这类论证分析题来看,命题者在题干中提供的结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中阶段学生司空见惯的结论,一类是大学阶段学生将要学习的文艺学理论。前者重在考查学生的缜密思维和精准分析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2020年新高考Ⅰ卷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还是相对保守,仅仅考查了澄清概念、有效推理、充分论证中相对简单的内容。这明显是从旧课标旧教材向新课标新教材过渡的一次试水,是综合评判疫情影响和顾及学生感受之后的明智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从新课标新教材的强调重心来看,还是从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长远目标来看,今后的高考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力度一定会加大,难度会上升。在新一轮高考备考中,质疑、实证、推理、批判与创新等思维能力都要熟习,且需要加大训练力度。当然,加大训练力度并不意味着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理论学习,而是应该放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典型的言语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系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高中语文经典文本‘守正出新教学策略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3703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宗学耀,山东淄博第一中学;王 波,山东淄博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批判性思维
巧用假设,推促言语实践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批判性思维: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或然性突破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批判性思维视角解读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