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化了的作文教学咋办

2021-03-24凌士彬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能力素养弱化作文教学

凌士彬

摘 要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内容里作文教学无独立内容,无独门体系,无独特品相,一线教师必须要加强研究,适度补充和修订,灵活把握作文教学策略,抓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本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系统性、一体化教学思路,自主安排作文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做到“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前后呼应,品貌双全,自成一体。

关键词 作文教学;弱化;能力素养;完善体例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内容,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题鲜明,体例新颖。但是,与人教版老教材相比,教者认为,新教材,尤其是必修内容明显弱化了作文教学,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无独立内容。从内容安排上来看,人教版老教材有独立的写作内容——“表达交流”,每个模块由若干个专题和主题组成,“雙题”结构,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思路清晰,从写人叙事(1个模块4个专题)到描写虚构(1个模块4个专题),夯实记叙文基础,把说理思辨(2个模块8个专题)和创新提高(1个模块4个专题)作为重点,与高考“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相呼应,教学上有内容,有抓手。比如“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每个模块都有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和训练题都很具体明确。而新教材就没有“表达交流”这一项学习任务,书面(或口头)表达仅仅分散在“单元学习任务”里,基本上就是一个话题或议题(题目),无专题辅导,无主题引领,显得单薄寒碜。写作指导只是以教材“补白”的形式出现,游离在作文内容(题目)之外,蜻蜓点水,难以激智激趣。能够与单元文本教学内容密切配合,是其编排优点,但仅是零星呈现,没有连贯、清晰、具体的教学体系,从属文本教学,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内容。

无独门体系。因为要与教学内容相配合,教材文本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文本又是人文组元,单元主题和文体相对离散,各单元之间必然缺少读写的内在逻辑联系,于是作文教学就变成了迁就文本教学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训练主题,与现实生活也必然疏远,读写的能力迁移也就低效。语言表达的核心素养不能串点成线,什么样的文本决定什么样的作文,比如必修上第一单元诗歌是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作文就是写诗;第二单元是人物通讯,劳动光荣,就来“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的写人叙事文;第三单元是古典诗词鉴赏,于是作文就“选择一首诗”来写文学短评。作文的根须在生活,尤其是现实生活,没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就很难有活色生香、风生水起的文本,镶嵌在“学习任务群”里的作文教学就是夜幕流云里的“闭月”和葱茏绿荫下的“羞花”,时隐时现,晃人耳目,不会激荡人心,不能大开大合,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蜻蜓点水款款飞”,作文教学成了文本阅读的点缀,不成体系。

无独特品相。就仅有的作文学习任务来说,也是“张家湾锣鼓,各打各的”,似乎编得很随意。再以《语文》必修上册为例,第一单元学习写诗,难道不能写小小说?第二单元写一个熟悉的劳动者,难道不能写议论文“劳动光荣”?第三单元写文学短评,难道不能写读后感?作文教学内容与形式安排只有偶然性,没有必然性。至于第四单元是参与家乡文化生活,没有明确的作文任务,算是综合实践活动吧,含有某种作文因素,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也没有明确的作文任务,与上单元类似。第六单元是“劝学”新说,议论文,第七单元则是写散文,第八单元是词语积累和解释的语文活动,也没有作文任务。这样的作文编排是不是很随性,内在外在,均无必然应然的关系。缺少主题开拓性、思维启发性、内容开放性和文体包容性。没有精细的作文教学品相,“散打”必然“打散”,七零八落,不能成线,没有品格,一般难以练出基本功,更难练出真功夫。

这种弱化作文教学的教材对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是个不小的考验,顺着教材走,必然走马观花,挂一漏万,“碎碎为文”,难以“岁岁为功”,应付学业检测尚可,应对高考选拔就很难。自己如果没有作文教学的想法和做法,长此以往,必然是乱点鸳鸯的“花式”作文,难免会剑走偏锋。所以,新教材的作文教学必须要加强研究,适度补充和修订,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作文教学一体化规划和设计,最好以三个学年来安排教学内容,完善高中作文教学体例,与新课程分层分类思想接轨,与学考、高考对学业质量的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课程标准里核心素养和表达交流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面对新教材作文教学“三无”现状,教者提出了作文教学“4334+高考”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尝试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教材背景下作文教学零打碎敲、信马由缰、放任自流的状态,系列化解决作文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一、从影响作文水平的“四个”主要因素入手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写好作文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但一次作文指导和训练又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侧重一点,带动其余。只有这样多维、长期厚积滚动,才能见效。教者认为,影响学生作文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生活阅历——这里强调“阅历”,意在突出生活的参与性、体认感,历练心态、眼界和格局。因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思不悟,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会留下。在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下,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关注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习以为常里发现美,理解真,表现善。可以设计观察体验的主题,如环境体验、对象体验、情感体验、事理体验,还有比较性体验和综合性体验等不同内容,以观察日记的方式来落实。

思考魅力——思考之所以有“魅力”,在于它在灵感触发下“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的发现。当一个人从苦闷困惑到豁然开朗,他会心花怒放,就像那位桃源渔人,一定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提高自己的识见品位、鉴别能力和审美修养。“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通过道德评判、审美品评、哲理引领,在是与非、高与下、大与小、实与虚、开与合等方面,提升学生思考生活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读书功力——要求学生大量系统阅读写作常识、文学名著、精美短文和时文英华。范文是最好的作文教材,正如鲁迅所讲,“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读书的功力主要体现在体悟名家名作的言语经验和技巧,构建有自己特色和追求的语言体系。立足语言,贵在思想,巧在思考。如“一日一文”“一文一悟”“一语一说”,皆是化整为零、以零凑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积累到模仿,从模仿到创造,从创造到创新,不断取得进步。

表达能力——表达是个逐步建构、渐练渐熟的过程。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让学生力争做到语言准确、鲜明、流畅、生动、形象,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只是文章写作,所有语文活动,语言必须在场。让品质化语言美化所有的语文活动。从碎片化语言活动到逻辑化文本生成,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从遣词造句到结构成文,从立意构思到布局谋篇,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活动中修炼语言,在主题研修和系列训练中提高表达能力。

二、从认识生活的“三个”层次入手

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有了生活,未必就有作文。这就是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能力问题。要对生活有所用心,才有作文活水;对作文表达怀有匠心,才有精词、丽句和美文。

首先是清晰度——对物事情理要认识准确,表达清晰。要体验生活,积累语言。面对纷繁芜杂的生活,要有敏锐的眼光,圣贤所谓“格物而后知至”。有表象,有印象,有意象,就会有清晰的形象。正如王阳明所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从“看花是花,看水是水”开始,逐步发展到“花非花,雾非雾”,发挥联想想象,串起意味深长的精美意象。

其次是深刻度——认识问题要周全辩证,深入本质。要哲理思辨,睿智认识,锤炼思维。有生活味,有情理味,有哲理味。一般说来,“比较鉴别”“打破定势”“再跨一步”“换换位置”,即有一定的深刻度。有人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站在对面悟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能彰显认识生活的深刻度。

再次是新颖度——想人难想,写人未写。要求新求变,独辟蹊径。材料新,角度新,构思新,语言新。要与时俱进,日日求新。在习见习闻中发现,在言语文本中表达。有谚语说:“脑子里测出来的东西叫智商,脑子里测不出来的东西叫智慧。”从操作层面的智商,逐步上升到策略层面的智慧,新颖就变成了创造,能力就变成了素养。

三、从优秀作文的“三个”维度入手

优秀作文总要表达什么,总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以生活为依托,表现人类的共同认识和情感,是作文的重要目的。

生活维度——体察生活细节,储存生活表象,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思想要有底色,审美要有根本,情感要有源头。比如,我们每天出门入门,有人就能领悟这样的道理:“所谓门槛,能力够了就是门,能力不够就是槛。”情理蕴含在生活里。

审美维度——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缘景生情,移情于物,让物象活起来;深思慎取,摒弃芜杂,就其一点,为我所用。是非曲直,人情短长,要有情感态度的流露。有人劝慰失意的人:“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就有情理,有趣味。

哲理维度——哲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道理。文中要见人见理,文章要有人生的真实感悟。语言要有辐射的光芒,读来意味深长。如:“假话如同台词,常常是背熟了再说;真话如同咳嗽,多数是在压抑不住的时候喷涌而出。”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发人深省。

四、从作文水平发展的“四个”阶段入手

不同学生或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作文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材施教,点上突破,渐进积累与提升,就至关重要。大體说来有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可以参照课标学业质量水平一和二的要求,以学业水平考试为旨归;第三、四阶段可以参照课标学业质量水平三、四和五的要求,以高考或其他特长发展为旨归。

阶段一:无话可说——有一些学生阅读有限,感悟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很稚拙,他们往往倦于观察,困于思考,拙于表达。我们不妨从感悟生活和精读范文两方面入手,先用读书笔记来积累语言,再从遣词造句开始,然后扩展成段,结构成篇,不断研究名家美文表现生活的技巧,所谓名家“手把手”,美文“心教心”。

阶段二:有话乱说——许多学生知道写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下笔随意,措辞不准,表达欠周,往往不简洁、不得体,啰嗦别扭,有“凑字数,拼文本”的嫌疑。要求学生每造一句,每写一段,坚持“有用”的原则,在准确、流畅、得体方面多努力,做到“泼墨如洒有原因,惜墨如金有理由”。

阶段三:该说才说——少数学生语言悟性好,善表达,“会”作文——明得失,有分寸,知放收,能简练,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词句、篇章拿捏得很到位。语言准,思路畅,技巧手法娴熟。要求这些优秀学生在固本强根的基础上,向新颖、精美方向努力。在文化、审美和哲理的层次上多努力,多探索。

阶段四:说好才说——少数拔尖学生天赋足、乐动笔,能思会写,善于创新创造。他们往往奇思妙想,巧语如珠。我们可以提倡个性化写作,给予适度包装,推荐刊物发表。作为兴趣特长培养,也可作为未来职业方向来要求,在阅读上注意面与专相结合,在学业水平五方面多做努力。

五、突出高考作文教学重点

建议高一高二阶段在以上四个方面,十四个关键要点上,用“主题+专题”的形式,引进时代活水,关注当下热点,呼应文本教学,设计训练内容和形式,夯实作文,尤其是思辨性议论文的基础。到了高三,在以上“4334”基础教学工程之上,再建立高考作文教学体系,进行高考作文的系统化、规范性训练,以应对高考的选拔性要求。

重文本精读,轻作文教学,已是很多学校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当教材编写者或因学分减少而压缩教学内容,把作文教学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放给教师时,我们不能漠视这种教材上的“空白”和“短板”,一定要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里,灵活把握作文教学原则和策略,研究作文心理特点,抓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本质,设计系统性、一体化教学思路,自主安排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进行扎实的训练,长期坚持,作文教学一定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前后呼应,品貌双全,自成一体。

[作者通联:合肥市肥西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力素养弱化作文教学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浅谈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企业政工师能力素养分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写字教学的弱化与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