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断脐长度联合脐带自然干燥脱落在降低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22黎月银
黎月银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通向新生儿内环境的门户。如处理不当,细菌通过脐带残端入侵、繁殖引起急性炎症,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1]。国外:医院出生<2%,家中分娩>21%[2]。国内研究对断脐的操作规范、创口愈合的评价标准、不同层次家属参与护理的不同,数据收集存在偏倚。在国内期刊中有较多研究显示二次断脐可降低脐炎的发生[3-4]。但国外研究中未见有二次剪脐的报道,国内外的教材中也未见此类文献。有研究证实脐部创面重新暴露,可加速细菌繁殖增加脐部感染[5-6]。脐带自然脱落期间的各种不当操作均可导致脐部感染,加之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极易引起全身感染。二次断脐的时间和操作技巧不易把握,脐孔周围组织松软,新生儿哭闹时腹压高,腹腔组织向外突起,断脐易致脐周皮肤和周围组织脏器受伤。针对传统断脐长度及二次断脐存在的不足,不同断脐长度及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脐炎的影响已逐渐引起国内医护工作者的重视[7],但研究方法和结果存在差异,未能对临床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本文分析了应用常规断脐与不同断脐长度联合脐带自然干燥脱落的应用效果,降低新生儿脐炎中的价值。具体内容做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节点为2019年7月—2020年6月,将本院出生的新生儿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为足月新生儿,体质量为2 500~3 800 g,Apgar评分为8~10分,产妇均状况良好,无宫腔内感染情况。根据等分方法随机分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纳入新生儿52例,研究组男33例,女19例,新生儿体质量为2 542~3 682 g,平均体质量为(3 112.70±15.82)g。对照组男20例,女32例,新生儿体质量为2 611~3 672 g,平均体质量为(3 141.50±16.11)g。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新生儿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在距离脐轮4~5 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方0.5 cm处剪断脐带,所留脐带残端共4.5~5.5 cm,将脐带残端内的血挤出,使用10%的碘酊进行断面消毒,应用脐包绕脐1周保护脐部。
对照组新生儿脐带在距离脐轮0.5 cm处用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上方0.5 cm处剪断脐带,所留脐带残端共1 cm,将脐带残端内的血挤出,使用10%的碘酊进行断面消毒,应用脐包绕脐一周保护脐部。
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的第1天用脐包绕脐一周保护脐部,24 h后脐部清洁暴露护理,取消二次断脐,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
1.3 观察指标
对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情况判定标准:良好状态是指断脐2 d后创面干燥,没有出血现象或者炎性分泌物出现;差状态是指2 d后创面出现渗血、渗液等,且其分泌物出现异味[8]。脐周并发症:需要记录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残端不完整脱落现象、脐部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各项数据录入到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利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则是以率(%)表示,对比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研究组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6.88±1.54)d,对照组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为(11.06±2.31)d,研究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7 1,P=0.000 0)。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现象比较
研究组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例数50例,占比为96.15%(50/52),对照组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例数41例,占比为78.85%(41/52),研究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1 0,P=0.008 0)。
2.3 两组脐周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新生儿的脐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脐带呈现一种浊白色,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为两条动脉、一条静脉,直径则在两厘米以内,作用是母体和胎儿间交换营养物质与代谢废物的通道,其血管周围包裹着大量的华通氏胶组织,存在大量的水分,当胎儿娩出之后需要将脐带剪断,脐血管由于收缩和重力的作用下,其水分便会大量逸出,脐带的残端由于干瘪收缩造成和腹壁表皮的连接位置发生裂口,最后脱落后形成脐[9-10]。
新生儿断脐后,无血液供应的残端很快有细菌定植。脐带自然脱落期间的各种不当操作均可导致脐部感染,加之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极易引起全身感染,严重的会诱发败血症,甚至生命威胁[11-12]。目前新生儿断脐多是对脐根及周围消毒后,在脐根上方0.5 cm处结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剪断脐带,对脐带消毒包扎,第2天始脐贴保护创口。为了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现普遍对脐部护理的重视,脐炎在城市中已较少见,但在镇区及农村仍不少;同时近年来,医护人员针对如何降低新生儿脐炎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临床护理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经过研究得知,研究组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是(6.88±1.54)d,对照组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是(11.06±2.31)d,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率为96.15%,对照组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良好率为78.8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新生儿的脐周并发症率显著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新生儿脐带在距离脐轮4~5 cm处结扎,在结扎部位上方0.5 cm处剪断脐带,所留脐带残端共4.5~5.5 cm;新生儿在出生第1天用脐包绕脐一周保护脐部,24 h后脐部清洁暴露护理,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取消二次断脐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脐部的干燥脱落,有效避免脐炎的发生[13-14]。
表1 两组脐周并发症情况比较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而言,适宜的断脐长度联合脐带自然干燥脱落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脐部渗血、潮红症状的出现,进而帮助新生儿的脐部残端实现自然干燥脱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