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

2021-03-22蒋保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预测值

蒋保云

丙型肝炎通常简称为丙肝,是一种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具由较高发病率,且可通过密切接触、输血、针头注射等途径传播[1]。丙型肝炎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肝腹水、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等情况,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目前可用于丙型肝炎诊断的方法较多,丙型肝炎病毒重组免疫印迹法和核糖核酸检测是两种较为准确的检测方法,但是均具有较严格的实验条件,操作较为复杂,检测成本高,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3]。丙肝抗体在丙型肝炎诊断中较为常用,近年来丙肝核心抗原检测也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检测操作均较为简便,普通实验室即可完成操作,但单纯丙肝抗体或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4]。基于此,本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单位采集的单试剂丙型肝炎阳性的献血者血样180例,采集其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6.75±4.2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集样本保存于-80℃条件下待检,丙肝抗体检测采用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抗-HCV检测试剂盒,丙肝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丙肝抗体和丙肝核心抗原,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所有标本均进行重组免疫印迹试验,其试剂盒由美国凯龙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丙肝抗体以S/COV≥1.0为阳性标准,否则为阴性、丙肝核心抗原以OD值≥Cut off值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并分析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以丙肝抗体、丙肝核心抗原中任一项结果阳性作为阳性判断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独丙肝抗体或丙肝核心抗原检测结果

本研究180例的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84例,阴性96例,阳性率为46.67%。经丙肝抗体检测诊断为阳性76例,其中真阳性71例,假阳性5例;诊断为阴性104例,真阴性91例,假阴性13例。丙肝核心抗原诊断为阳性68例,阴性112例,具体情况见表1。

2.2 单独丙肝抗体或丙肝核心抗原检测的诊断效能

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为诊断标准,丙肝抗体诊断丙型肝炎的灵敏度为84.52%,特异度为94.79%,阳性预测值93.42%,阴性预测值87.50%。丙肝核心抗原诊断丙型肝炎的灵敏度为77.38%,特异度为96.88%,阳性预测值为95.59%,阴性预测值为83.04%。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较为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抗体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略高于丙肝核心抗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诊断结果

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检出阳性85例,阴性95例,其中真阳性和真阴性分别为81例和92例,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6.43%(81/84),特异度为95.83%(92/96),阳性预测值95.29%(81/85),阴性预测值96.84%(92/95),见表3。

表1 单独丙肝抗体或丙肝核心抗原检测结果(例)

表3 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诊断结果(例)

表4 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2.4 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丙肝抗体联合丙肝核心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单独指标检测(P<0.05),见表4。

3 讨论

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传染病,可通过血液、医疗器械等多种途径传播,每年都会增加几百万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5]。丙型肝炎具有高度慢性化特征,患者早期无明显特征,不易发觉,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肝硬化、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等情况,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6]。丙肝病毒感不容易受到人们重视,且丙肝病毒容易变异,疫苗不易制作,所以在预防接种方面难度较大,丙型肝炎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性大于乙型肝炎[7]。有研究报道,将近73%的肝癌患者发病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有关,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8]。对于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性治疗和预防方案,所以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丙型肝炎,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是当前防控丙型肝炎的关键。

临床通过采用或重组免疫印迹法来判断患者有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这类检查方法操作复杂,难以推广应用,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且易于推广的丙型肝炎诊断方法具有必要性[9]。血清丙肝抗体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在临床诊断中较为常用。由于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初期,机体并未产生丙型肝炎抗体,即便血清丙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也并不一定能够说明患者没有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所以该检查方法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10]。另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可出现丙肝抗体阴性的情况,而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也无法确定其是既往感染还是目前感染。靳秀英[11]学者认为,丙肝抗体检测虽然所需时间短,灵敏度较高,但“窗口期”的问题不容忽视,丙肝病毒感染后通常要1~7个月才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部分丙肝病毒感染早期患者在检测时抗体尚未产生,可降低诊断结果准确率,导致丙型肝炎不能及早诊断,不利于丙型肝炎传播的预防控制。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出,血清丙肝核心抗原检测能够较好地反映丙型肝炎病情,且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操作简便,易于推广[12]。当前普遍认为,丙肝核心抗原的窗口期与丙肝抗体窗口期短将近30 d,所以早期感染也能够较好地检测出来。有研究报道,丙肝核心抗原几乎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同时出现,是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重要早期感染指标[13]。虽然丙肝核心病原能够在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第一时间出现,但是随着丙肝抗体的产生,患者血清中的丙肝核心抗原会逐渐减少,最后会完全消失,所以单纯进行丙肝核心抗体检测也会存在不足,对于感染丙肝病毒较长时间的患者容易被漏诊。因此,为确保临床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可考虑将这两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相互补充,以便早期发现和确诊患者病情。

刘清银等[14]学者通过对血清样本进行丙肝病毒抗体、丙肝核心抗原检测,以HCV-RNA为判断标准发现,丙肝抗体与核心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86%,与单独检测相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获得极大提升,提示丙型肝炎筛查中,丙肝抗体与核心抗原两者具有互补性,将其联合检测可促进临床诊断效率提升。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检出阳性84例,阴性96例,以该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发现,丙肝抗体诊断的灵敏度为84.52%,丙肝核心抗原诊断的灵敏度为77.38%,略低于丙肝抗体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者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相当,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将丙肝抗体检测与丙肝核心抗原检测相结合,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纯丙肝抗体和丙肝核心抗原检测,提示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减少误诊和漏诊等情况出现,且操作简便,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够开展。

综上所述,在丙型肝炎诊断中,联合应用丙肝抗体与丙肝核心抗原检测能够弥补两者单独检测的不足,有效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筛查效果,及早发现和诊治疾病,对患者预后改善和丙型肝炎传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预测值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