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例

2021-03-19徐晓菊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法复位

徐晓菊

【摘要】目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以短暂、复发的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典型的体位改变诱发的眩晕。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持续时间短,一般超过1分钟,不伴耳鸣及听力变化,手法复位是治疗首选,根据不同的半规管选择不同的复位手法。掌握BPPV的诊断方法对于快速识别该类患者至关重要。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1

1.病案资料:

患者女性,79岁,因“反复头昏伴视物旋转3天”于2021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在向左侧翻身时突然出现头昏伴视物旋转,持续约1分钟左右,伴有明显恶心,无呕吐,平躺后眩晕症状逐渐缓解,但仍遗留有头昏感,不伴有耳鸣及听力减退,不伴畏寒、发热,不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行走不稳等。3天来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在向左侧翻身时出现,院外医院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来我院治疗。既往有外伤致右下肢活动障碍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入院后行体格检查:BP138/68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意识清晰,口齿清楚,对答切题,粗测听力正常,骨导、气导均正常,双瞳等大等圆,双眼水平、垂直眼震阴性,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双上肢及左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既往外伤所致),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指鼻试验稳准。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感染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变位试验:Dix-Hallpike检查:左耳向地快速卧倒时出现标志垂直性上跳性眼震,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眼震持续时间约30S。对该患者病情进行总结:患者在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向左侧翻身)出现反复发作性的眩晕,眩晕持续时间短,约1分钟,回转体位症状可缓解,行位置试验检查有典型的眩晕及位置性眼震,患者院外头颅CT未见中枢性病变,患者无耳鸣及波动性听力变化,无上感症状,既往无头痛病史,故可排除中枢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性偏头痛等疾病,结合患者眩晕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典型的位置性眼震及辅助检查结果故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管石症)。结合患者Dix-Hallpike结果,考虑后半规管、管石症,故予以Epley手法复位,复位后患者仍有头昏症状,故予以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循环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1周后出院。

2.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85%~90%的BPPV患者是由后半规管耳石引起(即半规管耳石症),5%~15%为外半规管,仅1%为前半规管耳石所致。

在一项基于人群的调查中,BPPV的终生患病率为2.4%。BPPV的一年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18至39岁人群的7倍。在所有年龄组中,BPPV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据报道比例为2:1到3:1 [1]。

特发性BPPV占50-70%,继发性的BPPV多见于头部外伤、梅尼埃病等 [2]。BPPV通常归因于小管结石(即半规管内的钙碎片)。BPPV也是提升上颌窦底手术的一种不寻常的并发症,可能是通过振动或撞击力的传递。大多数水平管BPPV病例是特发性的或由于轻微的头部外伤。

临床表现症状——BPPV以短暂、复发的位置性眩晕为特征性的症状。BPPV的自然病程是反复、短暂的眩晕发作,可被已知因素诱发,并持续数周或数月。

BPPV的鉴别:1)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可与BPPV病混淆;2)慢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慢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都与快速转头后的短暂头晕有关;3)前庭性发作。有些患者,发作是无缘无故的;4)前庭性偏头痛,可表现为模仿BPPV的孤立性位置性眩晕;5)中枢性位置性眩暈,典型标志是下拍性眼震。

BPPV的诊断标准包括典型的体位改变诱发的眩晕,持续时间短,一般超过1min,不伴耳鸣及听力变化,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考虑诊断,其诊断的金标准是体位试验 [3]。Dix-Hallpike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后半规管BPPV,典型的表现是患耳向地时出现垂直性上跳性眼震,回到坐位时眼震方向逆转,管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石眼震持续时间>1min;Roll test主要用于诊断外半规管,典型的表现是双侧翻滚试验均可诱发向地性或者离地性眼震,持续时间<1min为管石症,持续时间>1min为嵴帽结石;前半规管在Dix-Hallpike检查时出现垂直性下跳性眼震。

BPPV的基本检查是位置试验,但仍需要完善其他检查排除类似疾病,主要包括前庭功能检查,听力检查,影像学的检查等。BPPV的治疗首选手法复位,根据不同的半规管选择不同的复位手法。后半规管首选Epley或改良Epley法 ,外半规管选择Barbecue或Gufoni法,前半规管选择Yacovino法,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推荐前庭康复训练。

3.结论

经验总结:BPPV是外周性眩晕最常见的一种,基层医院掌握BPPV诊断方法对于快速识别该类患者至关重要。对BPPV应重视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确,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Brevern M V , Radtke A , Lezius F , et al. Epidemiology of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7, 78(7):710-715.

[2] Kim H J , Park J H , Kim J S . Update on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0:1-6.

[3]ZHUANG Jian-hua. 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指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 19(2):6。

1819501705391

猜你喜欢

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估
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的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早期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后康复的影响
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