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BR联合PRF在口腔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19王聪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王聪

【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联合引导骨再生(GBR)修复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我院口腔科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皮瓣刮除术联合GB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RF和骨粉混合植入GBR并覆盖PRF生物膜。比较两组术后24 h疼痛、术后7 d出血、术后60 d骨缺损程度的差异。分别于术后60天和120天对两组患者的再生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比较两种重建程序60天后横向和纵向骨缺损再生程度。結果: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及术后7 d出血较对照组轻(P<0.001)。术后60 d骨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0 d和120 d再生骨密度均显着升高(P<0.001)。结论:PRF与GBR技术相结合,修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骨缺损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修复过程中的痛苦。

【关键词】口腔种植引导再生技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口腔外科

【中图分类号】R3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口腔问题出现在人们身上。牙齿脱落和受伤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种植牙越来越受到重视[1]。种植体周围炎主要是由种植体义齿周围进行性骨质流失引起的。这也是种植牙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的种植体修复和骨缺损重建已成为种植体周围炎的根治性治疗方法[2]。富含血小板的纤维蛋白 (PRF) 源自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PRP),由法国医生 Choukroun 在 2001 年创建 [3]。为探讨PRF在修复种植体骨缺损中的作用,本研究探讨PRF联合GBR在修复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口腔科接受种植体修复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80例。收集患者来院后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及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符合纳入原则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皮瓣刮除术,观察组患者植入PRF和骨粉的混合物并覆盖PRF生物膜。所有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得到了医院学术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编号:XXXXX)。纳入标准:(1)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符合一般诊断标准[4];(2)有种植牙指征(单颗),外周骨丢失≥4mm。排除标准:(1)因严重全身疾病不能进行种植手术者;(2)重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3)骨质疏松等骨病患者;(四)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或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5)精神病患者。

1.2研究方法

该过程如下:收集20毫升静脉血。静脉血用TD-4M台式低速离心机(山东百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3,200 rpm/12 min离心。离心后,去血小板血浆(PPP)在顶层,PRF在中间层,红细胞在下层。顶层的PPP与骨粉FDBA(Haiao prosthodontics骨粉,XCT005149)混合,用于填充缺损区域。中间层的PRF直接填充在伤口中,或与骨粉FDBA混合,或压缩成再生膜。进行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状况并确认植入后的炎症性骨状况 [5],术前患者牙龈炎得到控制。

主要做法如下:患处冲洗,局部消肿消炎辅助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酸盐,HYB1064-2,杭州浩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5天。对照组患者采用皮瓣刮除术。去除牙槽骨和种植体表面的肉芽组织。用庆大霉素溶液(北京益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Y0024)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进行紧密缝合。观察组感染部分患者行皮瓣刮除术,填充PRF和骨粉的混合物,然后覆盖PRF生物膜并缝合

1.3有效指标

术后24小时疼痛对比

治疗后24小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根据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等级:I无痛;I无痛;II 轻度疼痛,不服药可忍受;III 中度疼痛,可忍受,持续,影响睡眠,需要药物减轻;IV 剧烈疼痛,无法忍受,只能通过药物改善。对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术后7天牙周指数测量

测量和分析种植体周围沟液 (PISF)、改良斑块指数 (mPLI)、改良沟出血指数 (mSBI) 和牙周探针深度 (PPD)

术后再生骨密度比较

分别于第60天和第120天对两组种植牙后炎性骨缺损修复部位进行Micro-CT扫描,选择骨缺损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ROI)区域,确定缺损牙齿深度和再生骨密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比较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采用卡方(X 2)检验。此外,对于两个独立样本的差异,对两组疼痛水平的频率进行了Z检验。两组样本量均大于30,根据标准正态分布推断差异概率,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 <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对比

对两组术后24小时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类收集。通过两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有26例I型疼痛患者,而对照组只有11例。通过频率分析,两组疼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01)。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7天牙周指数测量

总结两组患者牙周基本指标。四个指标由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PISF、mPLI、mSBI和PPD的量存在显着差异(均P<0.001),说明观察组在填充PRF和骨粉混合物后覆盖PRF生物膜可以显着加速患者康复,见表2

注:PISF:种植体周围沟液;mPLI:修正的斑块指数;mSBI:修正后的沟出血指数;PPD:牙周探针深度。

2.3患者术后60天和120天的再生骨密度

再生骨密度结果显示,术后60 d和120 d再生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是种植牙修复过程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何减轻和消除这种炎症成为该领域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种植体周围炎虽然对种植牙的成功率影响不大,但對治疗和术后生活质量仍有一定影响。对其进行了各种研究,包括GBR技术的应用,以及GBR联合高压氧(HBO)在种植体周围炎引起的周围骨缺损的重建和治疗中的应用。然而,PRF联合GBR技术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据报道,PRF中的生长因子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同时也表明PRF非常适合作为上颌窦提升手术的填充材料和基材。PRF也适用于一般的种植牙手术,可以减轻炎症,增强成骨细胞粘附,诱导骨细胞再生,提高植骨效果,加速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伤口愈合。

本研究采用PRF联合GBR技术修复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结果表明,观察组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过程中的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在牙周指数的测量中,可以看出PISF、mPLI、mSBI、PPD四项指标存在显着差异,说明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中期恢复效果较好。同时,观察组修复后60 d缺损程度较低,后期再生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上述结果支持PRF可促进口腔手术区各阶段黏膜软组织的生长。PRF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有更好的中期恢复效果,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再感染和排斥反应,加速再生骨的生长,增加再生骨的密度,从而减少磨损和磨损。撕裂患者缺损部位。该结果与之前报道PRF联合GBR修复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结果一致。

本研究由该地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虽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在后续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需对PRF进行全面的临床研究。同时,该技术已应用于牙周骨缺损,但该研究的随访时间尚短,其远期治疗效果仍需更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Degirmenci K, Atala MH.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dental implant surface properties to osseointegration success of dental implants-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10;30:280-280. [Google Scholar]

[2]Duan YL, Wei CG, Yang LJ, Yan X, Liu HF, Ma H. Application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knee joint and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lesions. Clin Res Pract. 2019;4:158-159. [Google Scholar]

[3]Dohan DM, Choukroun J, Diss A, Dohan SL, Dohan AJ, Mouhyi J, Gogly B. Platelet-rich fibrin (PRF): a second-generation platelet concentrate. Part II: platelet-related biologic features.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6;101:45-50. [PubMed] [Google Scholar]

[4]Blanco J, Alonso A, Sanz M. Long-term results and survival rate of implants treated with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a 5-year case series prospective study.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05;16:294-301. [PubMed] [Google Scholar]

[5]Urban IA, Monje A, Lozada JL, Wang HL. Long-term evaluation of peri-implant bone level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ly atrophic edentulous maxilla via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sinus augmentation: a case series with 1 to 15 years of loading. 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 2017;19:46-55. [PubMed] [Google Scholar]

[6]Zhai Z, Yang XN, Qi ZL.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rich fibrin in fat transplantation. Chin J Plast Surg. 2019;35:205-209. [Google Scholar]4):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