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妇幼保健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1-03-19谢舒周偲谢春燕
谢舒 周偲 谢春燕
【中图分类号】R19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1--01
笔者所在医院为老牌三甲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医院在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仍有不少差距,笔者结合相关政策及自身工作体会,对医院的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1.存在的問题
该院虽是老牌三甲医院,在当地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多年来,专科的学术品牌并不突出,目前无国家重点学科、专科,专科领域(妇产、儿内、儿外系列)缺少学科带头人、专科带头人;此外,该院的科研产出一直是短板,专职科研人才缺乏,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少,科研团队与梯队建设不完善。
2.原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
一是该院所在城市为全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现有三甲医院近40家,有多所双一流大学医学院,相比于大学附属医学、三甲综合医院,该院在科研平台、教学和能够提供的经费上均有一定差距,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二是儿科医学毕业生不足,儿科医生缺口大,医学生多不愿意从事儿科专业,导致医院难以招到优秀儿科专业人才。三是该院研究系列人员职称晋升没有渠道,影响医院对专职科研人才的吸引力度。
2.2 内部因素
近年来,医院在人才引进的力度上不够,过去三年,该院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超过10人,招收博士学历人才仅8名。医院缺乏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过去几年,专科人才培养多以科室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培养,未从医院层面进行规划,培养的方向、力度都有一定局限性。
3. 人才队伍建设举措
3.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实施分类别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优秀博士、一般博士、紧缺专业硕士为主的人才层次体系,实行有区别、分层次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引进的医学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立项、新技术开展、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发挥医学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标准,探索个性化、高精准手段为人才量身定制不同服务方案,进一步增强供需匹配度,切实解决人才引进实际问题。
3.2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针对院内紧缺、亟需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以人才引进为主,引进人才在培养上以融入医院文化为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搭建儿内、儿外科专业体系。
实施后备学科带头人、青年医学菁英人才培养计划,对后备学科带头人,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业务骨干、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医学人才等进行重点培养,针对学科需要和个人特长,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经费和待遇保障,提供赴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访学、进修的机会。同时加强对初级医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以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主,保障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
加强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强医院运营、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等精细化管理人员的培养与能力提升。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在重大任务或重点领域设立“人才特区”、从管理体制、考核方法、人员聘用、薪酬福利、科研经费等方面实行特殊倾斜政策,积极搭建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的工作平台。探索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方法,提高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
完善职称评审和聘任考核机制,以业绩为导向,提高医德医风、科教研成果等考核权重,分设临床型和科研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指标,临床型人才重点突出技术、工作量和医德医风,科研型人才重点突出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不片面追求聘任数量,确保聘任质量。
强化科室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树立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甘为人才成长当人梯,将科室对人才培养的效果纳入科主任年度考核结果。根据医院学科建设工作要求,每个学科应重点培养3-5名不同专业方向的业务骨干,由科室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及外出进修学习计划、专业与技能提升计划等。
4.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以上举措,持续加大现有优势学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的建设力度,力争建成妇产科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集中力量提升妇产系列、新生儿疑难危重症的诊疗技术。同时加快儿内科、儿外科系列的专科建设,建立健全儿内、儿外专业体系,加快医院儿科系列专业的发展步伐。通过高层次、专职科研人才的引进,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招聘优秀应届毕业生等各项举措,进一步优化我院人才队伍结构,为医院打造一支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团队,为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方鹏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04):79.
[2]国卫医发〔2021〕27号: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的通知.
34795019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