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策略初探
2021-03-19缪璐
缪璐
摘 要: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改及新《课标》要求,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问题,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导学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1.054
从笔者收集的相关研究资料和了解的教学情况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和能力目标,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问题。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通过编写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导学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及新《课标》要求,解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这一问题。积极发挥学案导学的育人功能,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在复习回顾环节的探索
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中的复习回顾部分仅仅呈现上一节课知识点,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往往是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让学生先读书背诵知识点,然后会以各种方式检查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几乎不会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若想更好地达成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已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不仅要记忆背诵上一节课的重难点,而且应该把该知识点所含的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也要温故而知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再次体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他人、对社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笔者在编写七年级上册《增强生命的韧性》导学案时,在复习回顾环节除了呈现“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吗”“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重难点问题外,还进一步设置两个开放型的试题让孩子们填一填,“生活中青少年可能会遇到哪些灾难和危险?”“青少年有哪些自救自护的方法?”通过问题再现,提醒广大青少年要爱护身体,珍视生命,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在新课讲述环节的探索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新课导入”部分,传统的导学案在设计时,往往是由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找出它与本节课将要讲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过渡到新课的标题上。这种导入方式简单、自然,看上去教学节奏也比较流畅。但是,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一部分如果可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用他们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导入新课,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教材内容融入生活题材之中,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多准备,找到既与本节课将要讲述内容相关联的,又与初中学生日常实际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一些事例,或者是学生身边的案例,用图片或者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给学生。
例如,笔者在编写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导学案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导学案中“新课导入”环节呈现《周总理风采的故事》:曾经一位美国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提出问题:如果你当时在场,面对嘲讽,爱国的你会产生什么情绪?这种情绪会有什么后果?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揭开谜底:总理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你们却喜欢走下坡路。”引出导入新课语句:虽然总理很生气,但他用睿智,既保住了中国人的尊严,又化解了尴尬,可见情绪的管理是多么重要啊。
其二是“讲述新课”部分,这一环节对三维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影响重大。笔者认为,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导学案,应该是以问题为驱动,以结构为引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教科书,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快乐和成就感,才能主动肩负起学习的责任,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例如,七年级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这一课,在设计“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负面情感”这一问题时,笔者首先在导学案中抛出问题:遭遇车祸后,某人产生过哪些情绪?他是怎样看待这些情绪的?然后展示某人的故事。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材料,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我们应向此人学习,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培养、传递正面情感,把握好负面情感对生活的影响,保持身心愉悦,逐步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三、在课堂小结环节的探索
笔者认为,教师事前帮助学生在导学案中总结好本课小结的做法,肯定是有好处的,比如从分数本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来看,确实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再次加深对重要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如果导学案中课堂小结部分没有直接呈现,而是采用留白的形式,由学生在学完整节课内容以后自主总结,这样岂不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笔者个人观点,若把“课堂小结”部分更名为“我的收获”部分,明确地引导学生从“收获”的角度来总结、思考,教学效果应该会更佳。在“我的收获”环节,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回顾总结学习的知识点以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对学生本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以及学习完本课内容之后有哪些个人感悟,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归纳总结和反思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学生在学完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这一课后,在导学案“我的收获”留白部分总结说:除了学到本课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以外,还学习到了“海豹人”尼克·胡哲身上难以置信的勇气、智慧的头脑和对生命坚定的信仰,自己今后也会向尼克·胡哲一样,把生活中的各种磨难看成成长并学习的机会,永远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再如,笔者在收取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时,发现很多学生在“我的收获”留白中写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应该吸取“篡改高考志愿”那名同学的教训,树立法律意识。还有的同学写道:“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十年”中的小闫同学法律意识太淡薄,作为青少年,自己应该尽早地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
四、在课堂反馈环节的探索
传统导学案中课堂反馈部分一般由“易错易混观点”“单项选擇题”“非选择题”三部分构成,其实就是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点的再现,甚至有的题目顺序就是按照知识目标里的知识点的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笔者认为,导学案中课堂反馈部分肯定是需要上述这些题目的,同时如果能够增添一个或者两个既与本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有关,答案又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而是与当下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式问题会更好。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够领悟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也能切实提高他们参与生活的能力,顺利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例如,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一课,笔者在导学案中的课后实践环节编写的是“孝心行动——为5.15国际家庭日设计宣传海报”,学生通过亲手设计宣传海报,可以进一步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进一步认同中华文化中家的丰富内涵和“孝”的价值观念。再如,在七年级下册《情绪的管理》导学案中课堂反馈部分,笔者编写了一道开放性问题——因为顾客林女士的一次微博投诉,温州一火锅店的服务员朱某(未满18周岁)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将滚烫的开水淋到林女士头上,造成对方多处烫伤。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因犯故意伤害罪,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请结合“揭开情绪的面纱”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火锅店服务生朱某是如何表达愤怒情绪的?这样的事件可以避免吗?如何避免?从收集上来的学生导学案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感受到了调控情绪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自觉掌握有效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的必要性。
编写好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学案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导学案的贯彻实施。不是在公开课、展示课等特殊情况下的“应景”,而是要在每一节常态课中真正使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切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