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18李双月
赵 骞,李双月,杨 峰
0 引言
在目前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每年全球数千万次使用碘造影剂 (Iodinated contrast media,ICM)用于X线造影、血管造影和蛛网膜下腔造影等检查,并且逐年增加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但是随着其使用的迅速增长,ICM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也在不断增加[2-4]。虽然多数ICM过敏反应症状都比较轻微,易被临床忽略,仍然有少数病例病情较重而威胁生命[5-6]。目前,国内尚缺乏ICM相关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的报道[7-8]。因此,评估ICM相关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是避免过敏反应发生的有效措施[9]。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放射科和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放射科接受增强CT检查的6 58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发生ICM过敏反应患者和未发生ICM过敏反应患者的资料,探讨碘造影剂(ICM)相关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放射科、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放射科接受增强CT检查的6 587例患者的资料,将其中发生过敏反应的5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在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是根据病例组的特征从相同年龄、性别和机构的患者中选择,且使用相同的ICM产品。
1.2 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对两组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搜集信息包括:①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合并的基础疾病情况,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②既往药物过敏、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③既往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家族史;④用药前的方案;⑤出现过敏反应的症状、严重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
1.3 过敏反应的定义和分类[10-12]根据美国放射学学会发布的标准,①轻度(自我限制的症状和体征,无进展迹象):局限性荨麻疹和瘙痒,有限的皮肤水肿,喉咙瘙痒或发痒,鼻塞,打喷嚏,结膜炎和鼻漏;②中度(较明显的体征和症状,通常需要药物治疗):弥漫性荨麻疹和瘙痒,弥漫性红斑,生命体征稳定,面部水肿,无呼吸困难,喉咙紧绷或嘶哑,无呼吸困难,喘息或支气管痉挛伴轻度或无缺氧;③重度(危及生命的症状,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永久性发病或死亡):弥漫性水肿或面部水肿伴呼吸困难,弥漫性红斑伴低血压,过敏性休克伴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以及喘息或支气管痉挛伴明显缺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卡方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等其他过敏疾病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既往药物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ICM相关过敏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过敏反应患者(n=56)和无过敏反应患者(n=56)的比较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哮喘等过敏疾病、既往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被发现是ICM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OR=3.8,95%CI:1.5~9.0,P<0.05)、其他药物过敏(OR=3.7,95%CI:2.1~11.0,P<0.01)、其他过敏性疾病(OR=7.2,95%CI:5.1~16.8,P<0.01)、患者既往有ICM相关过敏反应病史(OR=1.9,95%CI:1.5~4.8,P<0.01)和ICM相关过敏反应家族史(OR=13,95%CI:8.0~55.0,P<0.01)是过敏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病例治疗及转归 本研究搜集到接受碘造影剂的患者共6 587例,56例报告有过敏反应,总发病率为0.85%。其中,0.67%是首次出现过敏反应。就严重程度而言,轻度过敏反应占78.2%,中度过敏反应占11.6%,重度过敏反应占1.2%。56例过敏反应患者中,35例(62.5%)未经治疗痊愈。其余21例患者进行了强化床边监护和管理。其中11例患者服用抗组胺药,6例患者同时服用抗组胺药和全身类固醇药物。4例注射肾上腺素,然后静脉注射类固醇。3例患者使用了止痛药和止吐药。8例未见好转的患者转急诊或住院治疗,由临床医生在病房进行症状处理。
3 讨论
碘造影剂的基本结构都是含碘的苯环,临床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因易发生不良反应而较少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虽然降低了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但由于造影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通常不能预测,同时也很难避免。本研究收集的6 587例接受增强CT检查的患者中,均使用非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发生过敏反应56例,发生率为0.85%,与以往文献报道近似[13-14]。
既往研究表明,碘造影剂过敏的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高龄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和药物代谢能力变化,易发生药物蓄积,导致过敏发生率增高[15],但本研究未能得出年龄是ICM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的结果,可能与本研究所选的患者没有过高的年龄有关。另外,有文献报道,造影剂引发的过敏反应与其他药物的过敏反应一致,与免疫机制有关,除药物本身毒理特性外,碘造影剂速发过敏反应多为I型变态反应,与机体释放组胺相关,难以预测及防范[16]。另外,特异性个体(如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包括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等,发生ICM 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明显高于非特异性个体[7,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ICM相关过敏反应病史、过敏性疾病(含药物过敏)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是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对于以往研究提及的过敏反应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遗传因素也是影响因素之一[18-19],本研究的结果同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具有ICM过敏反应的家族史也是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
对于如何预防ICM过敏反应的发生,有文献报道预先服用抗组胺药、改换不同渗透压造影剂、水化等可减少过敏反应复发事件[20-21]。本研究的56例过敏反应患者中,35例(62.5%)未经治疗痊愈,其余21例患者均进行了强化床边监护和管理,其中11例患者服用抗组胺药,6例患者同时服用抗组胺药和全身类固醇药物,4例注射肾上腺素,然后静脉注射类固醇药物。8例未见好转的患者转急诊或住院治疗,由临床医生在病房进行症状处理,无死亡病例。本研究所纳入的患者因为没有进行预先服用抗组胺药物,并未常规进行术前水化,因此未验证文献报道的结果。
总之,通过调查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虽然ICM过敏反应是少见的,但一旦发生,部分病例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ICM在临床诊疗的应用广泛,应重视其预防和处理,对于高危和多危险因素患者,医生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对检查获益和风险全面评估,未来建立与ICM相关的过敏反应的综合登记制度是必要的,以此作为制定预防ICM过敏反应复发战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