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与诗词融合略谈

2021-03-18黄振蓉

高考·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

黄振蓉

摘 要:文学艺术历来是一家,音乐与诗词更是一脉同宗的关系。音乐是流淌的诗歌,诗歌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诗歌的本位,诗歌的写作是为了吟唱。人们以歌吟的形式读诗,吟诗一词就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诗歌的写作原本,就是按照音律而写,让人们按照音律歌吟。音乐与诗歌的密切关系从古至今已经存在几千年,在今天我们提出来将这两个文学艺术形式联合起来,以一种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进知识的兼容和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融合审美;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

新课改实施以来,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教育领域积极倡导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及跨学科融合等教育理念,对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课题。笔者和同事一起开展的“学诗歌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就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进行实践探索。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实施跨学科融合在高中阶段尤其迫切,学生高考的综合素养亟须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用很有必要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诗歌是一种凝固的音乐,将二者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目前学科融合以及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为什么要进行学科教学的融合呢?怎样融合?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音乐教学与诗歌融合的意义

文学艺术历来是一家,音乐与诗词更是一脉同宗的关系。音乐是流淌的诗歌,诗歌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诗歌的本位,诗歌的写作是为了吟唱。人们以歌吟的形式读诗,吟诗一词就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诗歌的写作原本,就是按照音律而写,让人们按照音律歌吟。

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的审美也是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在古代,早已有之。据史记记载孔子进行游学、讲学,就是以歌的形式进行的。“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诗歌的写作有韵律的要求,有韵的文字朗朗上口,以歌咏形式进行讲学,更容易获得听众的认可,所以孔子的讲学以歌咏的形式备受欢迎,深入人心。另外我国的诗歌经典《诗经》也是按照音律的形式分为风、雅、颂三类,按照固定的曲调填词。《诗经》中的“风”所属北方民歌类;“雅”则是庙堂上的正音,供帝王欣赏的文人音乐;“颂”是祭祀时所需要的音乐,舞蹈所用也为“颂”。由此可见,中国的诗词由来已久,源远流长。诗词与音乐是彼此伴生的关系,有诗有歌。历经千百年,二者也没有分开过,彼此如同一对孪生的兄弟。宋词的词牌也都是古人确定的固有曲调,一首词写出来,就和着一首曲子歌咏出来。《吕氏春秋·古乐篇》详细记载了当时诗、歌、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场景。

朗诵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音乐与诗歌合体的模板。一首诗歌配以适当的音乐,立即提高朗诵的效果,给听众不一样的感受;而音乐因为有诗歌的相伴,也立即“活色生香”,吟诵到高潮处,音乐也随着高起,天衣无缝珠联璧合。

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当下,国学内容空前受到重视,大量经典的古诗词和现代诗歌都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根据经典诗词谱曲的音乐作品也被编入高中音乐教材鉴赏内容中。这是音乐与诗词融合的契机,在音乐中欣赏诗歌,在咏诵中聆听音乐,亦诗亦画、亦文亦乐,给学生带来美好的享受,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高中音乐与诗歌教学的有机融合

学科整合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一种运用多学科教学理论展开教学的创新方式,跨学科整合教学是由老师围绕各学科共有学习内容来组织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在新课改大力提倡跨学科融合、知识综合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也进入到新境地。语文与历史与思政的融合,数理化与生物教学的融合,都已经走出一段探索之路,而音乐与诗歌的融合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是也表现出大有作为的前景。那么在高中阶段,怎样才能将音乐与诗歌教学有机融合呢?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下面就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一)用音乐诠释诗歌的节奏美

诗歌最初是以歌词的身份存在于世人心中的,诗作为歌词最先出现。诗词写作是作者情感和情绪的抒发,是内心激荡时的文字表达;音乐也是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的表现,也是澎湃激情的音符表达。因此在创作目的和表现形式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形式和感受是一样的。诗歌有格式及韵律,音乐有节拍和旋律,二者的相同之处像鱼和水无法分开。比如: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极具节奏美,而音乐赋予这首诗苍茫辽远的意境之外,又用舒缓的节奏和旋律抒发了朋友离别在即的伤感和不舍。在音乐课上,我们首先请学生预习了解这首诗,理解整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蕴含的情感,然后在课堂上,再现为这首诗谱写的乐曲,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的旋律理解这首诗歌的情绪表达。诗歌是一只待飞翔的小鸟,音乐是诗词飞翔的翅膀,诗歌和音乐互相帮衬互相装饰,有机融合增加意境美、音律美、节奏美。诗歌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是相辅相成的,互为映衬,节奏一致才完美。《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是苏轼的《赤壁赋》,写的是对三国时期战争的回忆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悟,我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雄浑的气势,遥想当年火烧连营,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那些散发的弓箭,那些涌起的浪花,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以及军事家的智慧才能、谋划才能等,那些历史人文立即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烙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升了艺术审美品位。

(二)乐器演奏展现诗词的美

乐器是音乐的载体,音乐是通过乐器的演奏实现表现效果的,否则没有乐器只有音符就不能称其为音乐;诗歌是用文字作为载体表情达意,音乐是用音符抒发情感,而乐器则是再次升华诗歌、音乐的装饰画。没有乐器的參与,诗歌和音乐都是无声的静态,只有乐器参与才让诗词和音乐有了声色,乐器的声音之美,是音乐美的极致,或激昂或悠扬或沉郁,丝竹管弦悦耳,乐器是音乐的外化,乐音促进学生内心知识的构建、审美的形成。在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乐器,以乐器的声音表现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比如:《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词,诗词慷慨悲烈、雄浑壮阔、震撼人心。配上音乐,更加的震撼、雄壮,上课时,让学生自带乐器,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乐器表现诗词的意境,这样将诗词与音乐的融合之美立即体现。西风烈的苍凉悲壮,长空雁阵的辽远,喇叭声咽的雄壮……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用乐器表现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词的美与音乐的美结合形成综合的艺术审美。再比如:《黄河大合唱》中的风在吼、马在叫……这样雄壮的场面如果用乐器表现,应用什么乐器最合适?要用怎样的情绪表达这种情感呢?这样就将语文和音乐两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共同呈现艺术美。也可以让学生聆听钢琴协奏的《黄河颂》,体会诗歌中那种气势磅礴的雄壮之美。再比如:《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是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的诗歌,谱曲后,融入了马头琴的演奏,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立即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学生也由此了解了马头琴这一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乐器,增长了知识,了解了草原音乐的特点。

(三)用旋律激活诗词的美

旋律是诗词腾飞的翅膀,文字有了旋律就等于插上翅膀,才能飞得更远。正是由于诗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很多经典的诗词都被音乐家谱成了曲,传唱很广。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时候,就会想到那些相得益彰的旋律装饰后的诗词。古诗词都有一定的曲牌,也就是固定的曲调,词人们在写作时,都是按照固定的旋律进行写作的,因此也叫“填词”,即按照一定的格式、一定的规律去写作,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填文字。因此,诗词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先有曲后有词,这是古代诗词的写作特点。现代人已经不再或者很少为固定的曲牌填词了,但是现代诗歌的写作也還是注重形式和节奏的,因此也有很多的诗歌被谱曲。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海子的诗歌,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毛泽东的《长征》《沁园春·雪》等,很多的经典诗词都有了很好的曲子,并被广为传唱。诗词本身就具备声律美、形式美,朗朗上口的文字节奏,再配上恰当的曲子,文字有了翅膀,音乐有了根基。用旋律激活诗词的意蕴美,激活文字的情感美。

(四)寻找恰切的契合点

高中阶段的跨学科整合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尤其是数理化学科的整合,早已经被广泛实践了。音乐和语文的整合在我校还是首次,因此我们在课题实践中就探索了如何寻找两个学科的契合点,然后进行整合教学的尝试,寻找其中相联系的内容和教学融合要素。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几点的探索:

一是确定跨学科教学素材和跨学科教学合作对象。就当前的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诗歌进行归类,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对人教版诗歌各种题材可能产生的跨学科教学进行探讨,找出合适的适合展开跨学科教学的素材,确定跨学科合作对象。

二是和跨学科教学合作对象确定跨学科教学计划。如某一诗歌素材适合与音乐学科的跨学科教材教学,在研究前期找出相关的素材并和音乐教师开展讨论,对跨学科课程如何展开,以及课堂如何指导、课堂课后作业如何布置做好教学计划。

三是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完成之后展开跨学科教学,利用语文课程时间及音乐课程时间,开展跨学科课程教学。按照计划进行,每月、每季度、每学期抽出固定课程时间展开跨学科教学,并评估其效果。

三、音乐与诗歌审美融合的思考

跨学科的知识融合是目前高中课程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两个学科的教师要密切合作,融合的知识由谁来讲授,教学时间是否冲突,这些都影响着二者的有机融合。如果单纯为了融合而融合则意义就失去了,融合是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与诗歌的伴生关系决定了这两门学科是可以互相渗透的。但是在渗透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的问题,教师要做一名复合型教师,多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力争在学科渗透和审美鉴赏方面游刃有余。

结束语

能打动人心的文字往往是诗歌,能感染人的事物往往是音乐,用音乐强化文字的感染力,用诗歌衬托音乐的朦胧美,二者在互相渗透的过程中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二者的审美也极其相似,是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熏染,提升文化积淀的最佳载体。

参考文献

[1]尹丽红.诗歌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

[2]胡克君.浅析小学阶段古典诗歌教学的策略与创新[J].才智.2017(24).

[3]李丽娟.试论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20(31).

[4]冯静.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诵读指导[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0(11).

本文系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中学诗歌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立项编号:FQ2020GH006)的阶段性成果。

3652501908293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整合核心素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