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17黄志兰郑素芳

中外医疗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备皮外伤颅脑

黄志兰,郑素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急救医学科,福建莆田 351100

颅脑外伤是常见的急诊科疾病,是因为暴力间接或直接作用导致头部脑组织损伤。在大数据调查显示,颅脑外伤的主要致病原因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钝器击打[1-2]。在颅脑外伤患者重伤后1 h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将伤后的1 h命名为“黄金一小时”。但是,在实际临床救治中,很多患者在伤后1 h多耗费在路程上,严重影响救治的效果,导致不良预后甚至死亡。颅脑外伤成功抢救的关键因素在于积极开展救治,充分把握抢救时间。常规护理干预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3-4]。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恢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为评估颅脑外伤急诊抢救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该文方便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的80例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开展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0例,常规护理干预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小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19例;年龄25~66岁,平均(45.69±6.22)岁;致伤原因:17例交通事故、13例高处坠落、7例钝(锐)器击打、3例其他;损伤种类:12例脑挫裂伤、11例硬脑膜下血肿、8例硬脑膜外血肿、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组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23~68岁,平均(45.72±6.12)岁;致伤原因:16例交通事故、12例高处坠落、8例钝(锐)器击打、4例其他;损伤种类:13例脑挫裂伤、10例硬脑膜下血肿、10例硬脑膜外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种类)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在受伤24 h内入院治疗;③患者的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②血液疾病患者;③精神类疾病患者;④存在原发性脑部器质性病变者。该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控制出血,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开展对症治疗与护理,为颅脑外伤患者安排手术具体时间。

1.2.2 观察组 应用优质护理干预。(1)建立院前急救模式,负责接受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急救队准备相应的设备、药品等,急救人员在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事故原因、受伤时间及现场情况,预先做好清理障碍物等抢救工作,确保救护车到达受伤方。由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赶赴救治现场,评估患者情况,立刻处理致命伤,及时确保现场能够立即生命支持,处理完毕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待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安排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制订救治方案。(2)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缩小急救服务区域,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立即参与抢救,准确判断伤情,为严重多发伤患者开放绿色通路,采用网络化管理,医生结合患者的检测结果拟定治疗方案,具体如下。①使用CRAMS评估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意识水平,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致命性损伤,及时进行处理。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重大伤害,心脏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②纠正呼吸障碍,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口腔中的碎牙齿、活动性义齿和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处理,解除气道压迫,若患者气道反射条件差,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给予充足氧气。③建立静脉通路,提供液体复苏,用止血绷带止血,纠正失血状态,并且为患者进行体征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及时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疝及颅内压增加,并监察心率、呼吸及血压等重要指标的变化,对受伤部位骨折进行适当固定。④转运干预,如果出现心脏骤停,及时心肺复苏,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争取手术机会。到达急症室后,若患者情况危殆,医护人员会及时发出危殆通知,并严格按照转送系统转送危殆患者。⑤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在术前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吸氧处理,协助患者完成检查。(3)急救优化管理,在途中联系医院急诊室开始后续急救准备,确保检查和治疗措施能够正常使用。对于经检查后有外科适应证的患者,做手术准备时应在其急诊病历上记录生命体征数据,详细填写转院表格,并及时通知手术室为转院做好准备。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②统计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③统计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问卷进行打分,包含20个问题,每项0~3分,总分60分,分为不满意(0~44分)、基本满意(45~49分)、比较满意(50~54分)、非常满意(55~60分)。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对比

观察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对比[(±s),min]

?

2.2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颅脑外伤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颅脑外伤病情危急,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导致。颅脑外伤发病急、进展速度快,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颅脑外伤患者往往存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器官、组织损伤。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较多并发症,患者的损伤部位多,病情复杂,致残和死亡风险高[5]。颅脑外伤作为一种急性意外疾病,发病率较高,急诊抢救应及时进行,抢救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急诊抢救和护理的成功率。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病死率[6-7]。

随着急诊科的研究和发展,提升抢救成功率是科室的重点研究工作,分诊时间在科室中又被称作黄金抢救时间,该时间段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的损伤,帮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工作,提行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满意度[8-9]。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常规护理效果不佳,科学、规范性的护理模式是提升抢救率的保障[10-12]。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接诊人员在出诊阶段的工作效率,及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派出救护车抢救患者,从而缩短准备时间。使其在到达医院抢救后直接进入手术室,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实现各个环节抢救措施的无缝连接,从而提高抢救效率[13-14]。优质护理干预下,可以保证科室间的协调合作,由于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工作会涉及较多科室,通过为患者建立绿色通路,完善管理环节,可以缩短患者接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和术前抢救时间。护理质量管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救治工作,能够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展开施救,可以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应变能力。

张丽娟等[15]在研究中,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0.37%)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42.59%)(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07%)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63%)(P<0.05)。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P<0.05),与张丽娟等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颅脑外伤急诊抢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恢复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更好地保证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急诊抢救中效果提出,有利于缩短患者的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结局,可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备皮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带你了解备皮法
四肢外伤急诊手术前快速备皮方法的比较*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