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环境-健康体系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调查

2021-03-17刘明霜孙小芳

中外医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血糖发生率糖尿病

刘明霜,孙小芳

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护理部内分泌科,贵州安顺 561000

糖尿病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其发生率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1]。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最后一类为特殊糖尿病,1型糖尿病在糖尿病中的发生比重不足5%,而2型糖尿病占有绝对比重[2]。近些年随着社会老年化程度不断加深,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老年人群健康越来越受到影响。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长期血糖不稳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病变等[3]。糖尿病作为一类终身性疾病,由于无法彻底治愈,因此病情稳定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临床除强调用药治疗,也注重对患者的综合性干预[4]。考虑到糖尿病的发生及病情进展与作息、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5],该研究尝试构建集人-环境-健康于一体的护理体系为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以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这一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该院确诊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中男17例以及女23例;年龄50~78岁,平均(60.79±0.64)岁;病程2~7年,平均(4.86±1.97)年。对照组男20例以及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0.19±0.33)岁;病程2~8年,平均(5.29±2.03)年。两组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6]中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 mmol/L,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 mmol/L,OGTT葡萄糖负荷后2 h血浆葡萄糖≥11.1 mmol;病程>2年;年龄50~78岁;认知、意识、理解能力正常;护理依从性良好;患者知晓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者;心肝肾肺等机体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者;流动人口非本地区固定居住者。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干预,除口头介绍疾病知识,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供患者自行学习,并将患者拉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群与患者保持长期沟通,在群内分享健康知识,为患者答疑。

观察组构建基于人-环境-健康体系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开展综合性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3.1 基于人层面的护理实施 ①做好心理干预:部分患者了解糖尿病是一类终身性疾病且目前无法治愈后可能会产生悲观心理,抵触治疗,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做好知识宣教,转变患者的错误认知,使患者认识到只要坚持用药、保持科学生活方式稳定血糖水平,控制好病情则能基本保证正常生活不受影响。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病程较长的患者向病程较短、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由老患者向新患者现身说法,分享自身抗病经验,并鼓励新患者表达内心疑问,通过充分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心态应对治疗。②强调健康宣教:建立糖尿病大课堂,在大课堂进行现场授课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指导。按照糖尿病相关量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量表包括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日常生活自我照护活动表、个性化健康处方,根据量表中的项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通过持续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知识,掌握院外自我管理方法,提升自我护理技能。

1.3.2 基于环境层面的护理实施 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使家属认识到家庭支持对病情控制的作用,日常参与到患者病情监测、用药监督,并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日常对患者保持耐心,使患者有被重视感。另外定期组织糖尿病患者参与社区活动,如广场舞、老年健身操、象棋、书法、剪纸等,增加患者的社会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交际圈。

1.3.3 基于健康层面的护理实施 ①指导血糖监测:护理人员要通过宣教使患者认识到自身感觉不能代表血糖控制情况,必须重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掌握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对于不了解血糖自我监测的患者护理人员亲身示范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介绍使用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示范后观看患者操作,对其操作不当之处给予指导,确保患者完全掌握。对于血糖不稳定或控制不好的患者,告知患者每天监测血糖6次左右,时间最好选择在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夜间1∶00-2∶00几个时间段。②重视饮食与运动指导:饮食上保持3~5餐/d,保证营养均衡,指导患者掌握食物交换份法,食物保持清淡、低脂、低糖,可选择鱼肉、瓜果、黑木耳等,蔬菜上选择糖分含量低的类别,控制脂肪摄入,不要食用动物内脏、动物皮脂、肥肉。运动上保持每天规律性运动,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上下楼梯、老年健身操等,活动量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运动时间选择在饭后1h后,运动时携带饼干或糖果以避免低血糖。

两组均接受持续2个月的护理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水平:利用同一个血糖仪在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

②自我管理能力:利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ummaryofdiabetesselfcareactivities,SDSCA)[7]分别在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进行1次评价,主要评价过去1周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共有11个问题,每个问题采取Likert8级评分法,评分0~7分,总分0~77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③生活质量:应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oflifescalefor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 mellitus,DMQLS)[8]分别在护理前、护理2个月后进行1次评价,共有11个方面,均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11~5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

④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低血糖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前后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与组内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2个月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x±s),mmol/L]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发生率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还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药物控制血糖是糖尿病病情控制的重要方法,但实践发现仅重视药物治疗无法保证全部患者获益[9]。糖尿病是一类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一项针对确诊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接受相同药物治疗前提下,日常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患者血糖可更持续控制在稳定水平,持续随访发现,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2]。因此当前关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但常规护理方式仅关注疾病本身,仅注重进行用药知识宣教,指导病情监测,缺乏对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医疗服务模式逐渐从单一的生理模式丰富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该研究构建的人-环境-健康体系护理模式即在这一理念下提出[13-14]。人-环境-健康体系除了强调关注糖尿病疾病,还增加了对患者心理、社会层面的关注,其中基于人层面的护理强调做好患者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通过宣教使患者掌握全面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端正对疾病的认知,能够以积极态度、正确心态应对疾病,这对于稳定患者患病期间的情绪、增加患者治疗依从度有重要作用[15-17]。基于环境层面的护理主要强调为患者争取社会支持,糖尿病并非独立的个人,日常生活与家人、邻居、朋友紧密联系,通过鼓励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注与重视,为患者组织社区活动,使患者有更高的社会参与者,这有助于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消除内心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生活,进而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18-19]。基于健康层面的护理强调开展血糖监测、运动指导、饮食指导,使患者具备自行监测病情的能力,且坚持保持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对病情控制、减低健康损伤度有积极作用[20-21]。

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5.70±1.05)mmol/L、(7.64±1.07)mmol/L vs(7.06±1.19)mmol/L、(9.82±1.34)mmol/L (t=5.420、8.040,P<0.05),可知于人-环境-健康体系基础上的综合性护理实施能提升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能保证更稳定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达成对糖尿病病情的持续有效控制。陈韶丽[22]研究中综合组护理6个月后空腹血糖水平为(6.03±0.77)mmol/L,低于基础组空腹血糖(9.41±1.30)mmol/L,综合组护理6个月后的餐后2 h血糖水平也明显低于基础组(8.11±0.87)mmol/L vs(10.24±1.00)mmol/L(P<0.05)。其结果与该研究一致,均证实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应用价值。该研究观察组护理2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59.86±6.83)分,高于对照组(50.61±6.21)分,生活质量评分为(18.49±3.17)分,低于对照组(25.45±4.43)分(P<0.05),表明人-环境-健康体系融入护理实施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沈梅芳等[23]研究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1.42±11.34)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2.04±10.93)分(P<0.05),该研究关于生活质量的结论与该研究相同。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是由于该研究纳入对象偏少,但仍能得知观察组采取的人-环境-健康体系护理模式对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构建人-环境-健康体系进行糖尿病护理可实现血糖水平的更有效控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糖发生率糖尿病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