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

2021-03-17郭萍萍

中外医疗 2021年3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疼痛

郭萍萍

厦门市中医院骨一科,福建厦门 36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病症之一,其主要病因是椎间盘退变、损伤、妊娠及发育异常等因素[1-2],多发于青壮年、工作姿势不良者及孕妇等。隔姜灸法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但治疗周期较长,加之疾病本身带给患者的疼痛感强烈[3-4],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导致治疗效果减弱。常规护理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效果不理想,综合护理已在多种给患者带来疼痛感的疾病中运用,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于该院接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综合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32)和观察组(n=32)。纳入标准:①满足《骨科临床诊疗手册》[5]中关于腰椎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②经X线平片检查发现正位片上腰椎侧弯,在侧位片上可见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间隙狭窄;③接受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④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风湿、骨折、结核或肿瘤等疾病患者;②存在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其中参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26~59岁,平均(42.39±8.67)岁;病程2~7年,平均(4.27±1.26)年。观察组男23例,女9例;年龄29~62岁,平均(43.72±7.94)岁;病程2.5~8年,平均(4.69±1.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

1.2 方法

了解所有患者的发病史、诱因、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及体位等状况,对患者的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进行评估,遵循医嘱给予患者X线、CT检查。给予所有患者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将新鲜姜汁与姜末混合后沿着督脉感知在相应的穴位涂抹,点燃艾绒,20~30 min/次,以缓解患者疼痛。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含以下方面:①病情观察: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探讨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做好病情相关记录;叮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给予患者推拿护理,推拿后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患者腰腿疼痛情况;待患者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坚持腰背肌锻炼;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②药物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评估结果,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予以镇痛,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督促患者药物的服用量,避免患者过度依赖药物镇痛;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摄入含有增强骨骼强度、肌肉力量的食物,特别要含有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如奶类、豆类、虾米、海带等;对于卧床休息的患者消化功能明显降低,胃肠蠕动慢,但日常活动量减少,所以日常饮食的摄入量应适当减少,多摄入一些蔬菜类、水果及豆类食品,肉类及脂肪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另外,饮食应避免寒凉、煎炸、生冷、辛辣食物,防止消化系统压力过大;④情志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让患者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⑤临症施护:对于急性期患者,指导其硬板床平卧休息,缓解患者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患者疼痛,待症状缓解后给予佩戴护腰下床活动;患者卧床休息时,给予患者定时翻身,3~5次/d,在翻身时注意保持患者身躯上下一致,同时翻转,避免脊柱屈曲或扭转,造成二次伤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15~20次/d,5~10 min/次,防止神经根粘连;⑥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在硬床板上卧床休息,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病情,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日常与患者相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缓解焦虑、不安等心理,热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克服疼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给患者推荐一些有利于舒缓心情的书籍、电影、音乐等作品,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调节患者的心态;②健康传教:护理人员在日常与患者沟通时应注重聊天内容和聊天质量,多让患者在聊天过程中不断了解病情,让患者对疾病的基本情况及自身病情有所了解和认知,通过一些关于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案例,改变患者对疾病悲观的心理;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日常饮食、休息、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加强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和护理参与度,帮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认真完成相应的康复训练;③疼痛护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7]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不同方式的缓解疼痛方式,轻度疼痛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方式,中度疼痛患采用敷热或按摩等方式,重度疼痛患者,在患者无法忍受的情况下遵循医嘱给予患者药物缓解,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④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退步走,两腿呈弓子步的方式行走,走的时候身体向后倾斜,30~50 m/次,40~60 min/d;指导患者定时进行仰卧蹬车训练,仰卧于床上,双腿向上做出类似蹬自行车状,10~15 min/次,2次/d,早晚各1次,指导患者进行燕式运动训练,俯卧在床上,双臂向前伸展,双腿伸直,抬起上半身,同时经身体两侧抬起,做出类似燕子飞行动作,5~10 min/次,2~3次/d,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指导其进行引体向上运动,让双脚悬空吊一会儿,手麻或无力后休息,休息好后又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反复多次,2~3 h/d;⑤出院回访: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回访,关注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训练情况,解答患者的疑惑,1~3次/月,指导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1 d及护理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Roland-Morris评分功能障碍问卷(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 疗 分 数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

①ODI[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该量表包含10个问题,除考察疼痛程度外,还涉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能力、坐、站、社交生活、旅行、性行为及睡眠周期等方面内容,每个问题0~5分,0~4分表示无功能丧失,5~14分表示轻度功能丧失,15~24分表示中度功能丧失,25~34分表示严重功能丧失,>34分表示完全功能丧失,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②RMDQ[9]:该问卷由24个受腰痛特定影响问题组成,包含了行走、站立、弯腰、卧床、穿衣、睡眠、生活自理、日常活动等8个方面,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为24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③JOA[10]:该量表包含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ADl)(14分),共29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

④VAS:量表的主要内容是一条长度为10 cm的线段,0 cm处标志者无痛,10 cm处标志着剧痛,线上无其他标记,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划出标记所在位置对应的长度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线条越短表示疼痛程度越低。

⑤患者满意度:运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专业度、护理舒适度、疼痛程度、护理安全、医院设施及环境、医护人员配合度、隐私安全、卫生情况及总体评价共10部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ODI、RMDQ、JOA及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ODI评分、RMDQ评分、JOA分数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ODI评分、RMDQ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ODI、RMDQ、JOA及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ODI、RMDQ、JOA及VAS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满意程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100分,平均(96.73±3.16)分,参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6~98分,平均(86.13±8.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P<0.001)。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会老化,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如果腰椎纤维环出现破裂和髓核、软骨板向外突出,刺激过压迫附近脊神经或脊髓,则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11-12]。腰间盘突出症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等5种类型[13-14]。该病症治疗及护理周期较长,且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15],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帮助较弱,综合护理方式对疾病的全方面均有所涉及,该研究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

该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后,观察组ODI评分、RMDQ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表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这是因为该护理方式注重患者的腰椎功能训练,通过各种方式减轻患者的腰椎受力,避免患者腰椎二次受伤[16-17];而观察组RMDQ评分低于参照组,观察组JOA分数高于参照组,则表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该护理方式调节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注重提升生活质量;②该护理方式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利于减轻患者日常活动的困难程度[18-20];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表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这是因为该护理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总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6~100分,平均(96.73±3.16)分,参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6~98分,平均(86.13±8.27)分,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陈春微[21]的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7.05%,常规组护理满意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1,P=0.046),虽然与该文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不一致,但均表明患者更满意综合护理方式。这是因为该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了解,减小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21],且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可提高患者针对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理解,更为认可护理工作[22]。

综上所述,对接受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疼痛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