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徽派红色版画艺术风格摭谈

2021-03-17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徽派版画艺术家

刘 颖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徽派版画始于南宋,鼎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辉煌巅峰,清初开始式微。它运用传统国画中的白描手法造型,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尤其是饾版与拱花印刷术的运用,将画稿图像按照颜色和深浅的不同,刻成小块,灵活多次印刷,经过“饾版”套色在宣纸表面压印凸起暗纹,产生浅立体浮雕效果等艺术特点,对国内外版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红色版画是艺术家们根据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价值取向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红色经典是人们对于革命历史的认同,对于艺术品价值的认同。那种纯粹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记忆。

1931年,鲁迅在上海倡导新兴木刻,主张以刀为笔,以简便有效的木刻版画作为着眼大众的宣传媒介,“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1]至此开创了我国新版画艺术创作——红色版画的历史。红色版画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密切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死命运血肉相连。这个时期,版画家往往具有革命战士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李桦、古元等艺术家以版画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色版画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的主力军。艺术家根据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创作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如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古元的《走向自由》等等,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以及震撼人心的真实性。它们承载着中国美术史上红色的历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版画艺术家们秉承徽派版画的艺术基因,继承徽派木刻的优良传统,并努力予以革新,融入新时代色彩和地方特点,丰富了徽派版画创作的题材内容,形成特色鲜明、广受欢迎的新徽派版画。这些作品广泛地反映了人民对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的怀念、赞颂,及新中国江淮地区人民的生活、大自然风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表达了人民的新思想、美好愿望和真挚的感情。他们继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点,发扬了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中木刻艺术的革命传统,为创造新徽派版画创作了众多的作品。

1949年后,安徽版画界繁荣昌盛,成绩骄人。首先涌现的周芜、郑震等第一批版画家,他们为安徽版画的新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周芜(1921-1990),别名白沙,是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走出来的解放军艺术家。郑震(1922-2013),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他们在忘我创作的同时,组建皖北文艺干部学校,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影响和培养了大批红色版画创作的骨干力量。“今天回溯郑震的艺术历程和成就,最令我赞叹的是在长期纷杂的特定历史背景中,他始终保持着一个艺术家的可贵品格,不随波逐流,不媚俗趋势,坚持艺术创作的规律,坦陈心灵的真实感受,完善地表达出自我形象,这也是他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根本原因。”[2]这是安徽省著名画家鲍加对郑震先生饱含感情的评价。1959-1966年,赖少其先生带领周芜、郑震、张弘、师松龄等一批艺术家创作的大型版画《黄山组画》,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形成历史上安徽版画的第二次高潮,诞生了“新徽派版画”,在画坛享誉一时。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末,以张弘、朱曙征、姚福群、陆平、程嘉瑞、刘楼堡为代表的安徽各地区红色版画创作骨干大批涌现,将安徽红色版画艺术创作推到了新的高度。1987年,挪威举办的“安徽版画展”是世界版画界的盛事,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形成了历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这些新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构成了新徽派版画的艺术特征。

一、新徽派红色版画的题材内容

新徽派红色版画(1949-1989年)的题材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类:革命英雄、历史事件、劳动人民新生活、祖国建设新气象。在新中国起到了宣传真理、鼓舞建设祖国革命斗志,歌颂美好新生活的作用。艺术家们大胆的创新,表现了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即主体思想感情和精神信仰。

(一)革命英雄

塑造革命英雄形象是新徽派红色版画永恒的主题。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英雄值得艺术家们用艺术形象去刻画与表现。英雄需要缅怀与记忆。红色版画艺术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如毛泽东、孙中山、陈毅、王步文等等,是人们敬仰的偶像和前进的动力,如姚福群《翠涌中山陵》中的孙中山、刘楼堡①刘楼堡(1945-),号清塘主人,宿松许岭人,曾任安庆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研究会理事。《振风魂》中的王步文。在艺术作品中熠熠生辉、令人刻骨铭心的英雄形象,其艺术化的呈现,绝不仅仅在于完成了此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往往具有非凡的亮点,具有“这一个”的特殊意义。赖少其、刘楼堡、姚福群等艺术家们匠心独具地运用版画语言,把握艺术表现的着力点,深入发掘人性的内涵,领异标新地选取表达视角,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历史中的伟大生命,从而成为令人难忘的、历久弥新的时代经典。 而且给观者以绝不庸常的典型性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带给观众令人回味的艺术联想,具有浪漫主义的人文情怀。

图1 姚福群《翠涌中山陵》 木版69×85cm 1980 年

图2 刘楼堡《振风魂》 木版56×72cm 1982 年

(二)历史事件

贴近生活、扎根社会的创作形式正是红色艺术版画经久不衰、充满生机的原因。艺术家们往往精心选择,将感人壮阔的历史搬上画面,如高义珍为纪念解放大上海而创作的《露宿》木版套色,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为纪念解放南京而创作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套色版画,表现了真实的重要历史事件,打造了大气、厚重、史诗般的艺术风格,时空转换之间,让观众走进历史,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感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赓续精神血脉,传承文明基因。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重叠,鲜明的时代特征及政治诉求使以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创作占据了红色版画创作的重要舞台。

图3 高义珍 《露宿》 木版套色75×50cm 1970年

图4 赖少其 师松龄 陶天月 林之耀《百万雄师过大江》 套色版画69×85cm 1979年

(三)劳动人民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们追求文化,追求进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妇女解放,改造自然,生活得扬眉吐气。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变化被艺术家们敏锐地捕捉到,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版画艺术作品,致力于反映新时代人民精神、品质。虽然艺术家们的版画语言表达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毫无疑问,今天的我们仍然能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如朱曙征创作的《载月归》反映新中国劳动妇女的生活情形,赖少其创作的《淮海战歌》,反映了20世纪全国人民精神焕发投入祖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情景。

图5 朱曙征《载月归》 木版水印56×38cm 1964年

图6 赖少奇 师松龄 陶天月 张弘 吴燃 《淮海战歌》套色版画107×92cm 1974年

(四)祖国建设新气象

1950年代安徽红色版画创作的初步成就,表现在涌现了一大批与祖国建设新气象相关的作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艺术家们深入生活,亲眼目睹了现实生活中祖国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景象,被人民充满热情建设祖国,战天斗地投身建设的热情所感染,掀起了红色版画创作的新高潮。陆平创作的《驯山》以金字塔般的构图,充满力量的人物造型集中表现出了山区人民让天地变色,使江河驯服的伟大力量。王华龙的《水乡之歌》,通过霞光映照下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水面场景,生动描绘了水乡人民你争我抢、赶交公粮的火热美景。他们表明了艺术家们继承了“木刻运动”以来的创作思想,昭示了在时代的召唤下红色版画的新力量。郑震创作的《在佛子岭人造湖上》表现了淮河流域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水库大坝,画面开阔大气,前中后景层次分明,描绘了佛子岭上风景如画、渔舟往来的美丽风光,紧密扣住建国初期大建设的时代脉搏,画面开阖顿挫,匠心自然,表达了革命人民人定胜天的气慨,令见者震撼。

图7 陆平《驯山》 木版 50×36cm 1964年

图8 王华龙《水乡之歌》 木版套色 56×40cm 1964年

图9 郑震《在佛子岭人造湖上》 木版129×92cm 1976年

二、新徽派红色版画的造型特点

社会变革,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呈现了错综复杂的变化,红色版画的创作手法与表达内容与三十年代以来的木刻风格也大不相同,除去一定程度的规范化与艺术化之外,不同地区与不同流派的造型特色有所融合,集中反映了画家对生活透彻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像力。包括以下几点:

(一)画风工整精致、深谙意境、讲究刀法,继承了徽派版画常用的富丽精工传统

建国后艺术家们的创作条件大大改善,出现了一大批以赖少其、周芜、郑震为首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画面注意构图,造型上细腻大气,结构上有紧有松,开合有度,变化多端。用刀上轻重缓急,纵横奔放,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是徽派①徽派版画的杰出代表以徽州村黄氏刻工最为著称,他们相互传习,精益求精,书籍刻印质量居全国之前列,精工细雕,各有特色,使版画艺术展现新的水平。一般将徽州地区本地刻印的或徽州人在外地刊行刻印的木版画统称为徽州版画,故称“徽派版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76页。风格的延续。《节日的农村》《黄山云海》《黄山宾馆》《陈毅吟诗》《淮海战歌》等一大批作品所绘造型形象,其线纹细如擎发,繁密工细,既继承了明代以来流行的“与国画合流”的特点,又融入了新木刻运动以来“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想。

(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木版、套色、水印、综合等形式不胜枚举

造形结构准确,线条生动多变,手法各异,构图多样,人物姿态生动,表情细腻,衣纹松动真实,颇有盛世再现的气势。以赖少其 、周芜、郑震为代表的红色版画艺术家们赋予木版以新的艺术生命,他们制作手法简练,艺术风格大胆奔放,摆脱拘谨,返璞归真。他们的成功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入了解,抓住被表现对象的本质,凝聚了生活的美,其版画艺术语言对艺术思想的表达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三)“以白压黑”的使用

赖少其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使其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在借鉴西方版画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融合传统,并突破传统的束缚,发挥了大胆的艺术想像力,以鲜明的民族艺术形式,“用线状物,以白压黑,线面结合”[3],表现时代风貌、革命事件、江淮山水、人民生活、英雄形象、祖国建设等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给人以强烈的印象。精湛的艺术修养、纯熟的艺术技艺、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力,带动了一大批新徽派版画创作骨干,将徽派红色版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中国艺术讲究的艺术境界,既在“密不透风”处,亦在“疏可跑马”中。疏至极则为白,密至极则为黑。“以白压黑”巧妙地利用版画表现手法,对刻画的形体进行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艺术意境。

三、新徽派红色版画的艺术特色

新徽派红色版画主要有三大艺术特色:

(一)追求版画语言的“丰富性”

谢赫在《画品》中提出中国美学思想的最高准则——“气韵生动”。新徽派红色版画艺术继承了传统徽州版画中的白描造型手法,富丽精工。而又不断创新,与国画合流,典雅静穆,富有文人书卷气息,达到了传神写意、气韵生动的效果。版画发展过程中注意紧跟时代,吸收融合西方版画艺术特色,不断推陈出新,追求版画语言的丰富多彩。传统版画艺术主要用木版,运用黑白表现,注重“木味”“刀味”。不过度表达细节,更多地表现整个画面的特点和主体物的神韵。套色油印运用色彩,瑰丽多姿。整幅画面气氛的统一与色彩感的表现,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4]的效果。水印版画以“水味”为表现基础,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版画的优秀基因。线条圆润有力,色彩自然融合,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画面自然生动,墨纹、水纹、线纹飞舞临风,色彩经多次晕染完成,薄中见厚,明快而不板滞。这种艺术特色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综合版画异军突起,由各种天然及人工材料组合制成,更加开放自由。在拉尔夫所著的《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中,其“指在帆布或画板上将纸片、布片等胶贴上去以构成一个水平面的或略微凸起的画面的技术”[5]。新徽派红色版画创作中,艺术家们不断探索的版画语言为更丰富地表达红色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版画语言”是红色版画的精神载体,运笔赋彩时艺术家们的心境已然与描绘的对象浑然一体了。

(二)追求“思想性”

新徽派红色版画艺术创作者以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为己任,树立更新创作理念,发挥艺术作品承载社会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的意识。构建艺术作品形式美和思想性相融合的创作思维体系,关注时代主题题材的挖掘和运用,改良版画技法和方法的运用法则,通过艺术表现力和新时代赋予的人文精神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形成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的红色版画创作规律,彰显现代文明、倡导社会价值、引领文化主流,反映时代精神、服务人民大众。作品具有当下艺术家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构思新颖而有深度,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自由真实地表达了需要传达的思想,手法轻松如意,经过画家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熔铸,“若与人接”[6],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追求“时代性”

新徽派红色版画充满强烈的时代感以及震撼人心的真实性,1949-1989年的辉煌成就与新中国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血肉相连,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具特色的艺术品,对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文献价值及历史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一时期新徽派红色版画艺术家们根据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以艺术作为新思想的武器,在新时代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留给后世的一份不可替代的教材和艺术瑰宝。对于研究那一时代社会艺术的创作风貌乃至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挥着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总之,新徽派红色版画首先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其次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画家个人的审美取向。艺术家们善于把握人物和物象的特征,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作品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7]新徽派红色版画艺术是安徽新版画的时代见证。富有神韵的红色版画艺术风格所凸显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我们进一步了解1949-1989年那一时代中国人民的社会思想、精神信仰、艺术流派的传承发展、艺术的时代审美风向提供了依据,对此,我们期待着更为具体深入地学习、梳理、保护和研究。

猜你喜欢

徽派版画艺术家
版画作品选登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