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D 安全范围内采用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对预防婴儿维生素D 缺乏病的效果分析
2021-03-17马榕奇
马榕奇
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江苏南通 226000
维生素D 缺乏病为儿科常见疾病, 该病主要与患儿体内维生素D 摄入不足有关,导致其出现病态性反应,如眼部疾病、皮肤疾病、骨骼疾病等,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后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 根据临床调查研究显示,维生素D 缺乏病多见于婴儿,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婴儿缺乏阳光照射、维生素D 食物摄入不足有直接关系,因此临床治疗主要以维生素D 补充为主[2]。 临床实际治疗中发现,在维生素D 补充过程中多配合维生素A, 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维生素AD 给药过程中,可以发现相关药品的包装为婴儿单次服用的数倍,需要家属将药品拆分,不仅不容易控制实际用药剂量,也容易导致药品的形状发生变化,造成药品污染,甚至导致浪费[3]。 维生素D 缺乏病预防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研究有效的给药方法,可以帮助家属更好地把握给药剂量,保障治疗效果,提高家属用药便捷性[4-5]。 基于此,选取该院儿科 2019 年 1 月—2021 年 1 月接受治疗的80 例婴儿,研究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对于婴儿维生素D 缺乏病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婴儿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治疗的80 例婴儿进行研究, 采用中心数字随机法将婴儿分为甲组与乙组, 各40例。 甲组,男 31 例,女 9 例;月龄 2~12 个月,平均月龄(6.17±0.18) 个月; 体质量 3.89~24.77 kg, 平均体质量(14.06±0.17)kg。乙组,男 30 例,女 10 例;月龄 2~12 个月,平均月龄(6.18±0.15)个月;体质量 3.81~24.74 kg,平均体质量(14.11±0.05)kg。两组婴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为当地常住居民;所有婴儿家属知情同意该次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研究内容;单胎分娩。
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早产儿;中断婴儿维生素D缺乏病治疗者。
1.1.2 研究人员 共有4 名人员参与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用药研究工作,男 2 名,女 2 名;年龄 34~41 岁,平均年龄(37.36±1.04)岁;学历信息,本科 1 名,硕士 2 名,博士 1名;工作年限 5~15 年,平均工作年限(9.17±0.18)年。 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用药研究工作参与标准:工作经验>3 年;所有研究人员知情同意该次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研究工作内容,表示配合研究工作开展;接受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研究工作会议以及培训。
1.2 方法
所有婴儿家属均接受维生素AD 安全范围内给药指导,其中甲组婴儿接受传统给药方法,乙组接受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药物信息:维生素AD 滴剂(国药准字H31023032)。
甲组:①每月给药方案均一致,连续用药12 个月;②给药方案:维生素 D(1 200 U/d)+维生素 A(3 600 U/d)。
乙组:①首月给药:维生素 D(600 U/d)+维生素 A(1 800 U/d),连续用药 30 d;②次月给药:维生素 D(每 2天600 U)+维生素 A(每 2 天 1 800 U),连续用药 30 d;③接下来的治疗时间将维生素D(600 U/d)+维生素A(1 800 U/d)、维生素 D(每 2 天 600 U)+维生素 A(每 2 天 1 800 U)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按月改变,直至交替进行1 年,确保各自不同用药方案各保持6 个月。
甲组与乙组婴儿钙剂补充方案均一致,给药剂量参照国家卫生部门出台的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指导文件给药。
随访工作开展:研究人员根据儿童保健要求,在婴儿治疗后的第 3、6、9、12 个月开展随访工作, 观察婴儿维生素D 缺乏病预防情况, 针对已经出现相关疾病的婴儿进行及时记录,并积极干预。
1.3 观察指标
维生素D 缺乏病症状评分:①夜啼:无症状0 分,轻微症状1 分,中度症状2 分,重度症状3 分;②盗汗:无症状 0 分,轻微症状 1 分,中度症状 2 分,重度症状 3 分;③枕秃:无症状0 分,轻微症状1 分,中度症状2 分,重度症状3 分;④易惊醒:无症状0 分,轻微症状1 分,中度症状2 分,重度症状3 分。 由研究人员在随访期间评估婴儿维生素D 缺乏病缺乏情况。
骨骼异常情况:①方颅;②肋外翻;③膝内翻;④膝外翻。 由研究人员统计随访期间婴儿骨骼异常情况。
25-(OH)与 AKP 异常:①25-(OH);②AKP 异常。 由研究人员统计随访期间婴儿25-(OH)与AKP 异常情况。
常见疾病患病情况:①呼吸系统疾病;②皮肤病;③消化系统疾病。 由研究人员统计随访期间婴儿常见疾病发生次数。
用药安全: 由研究人员统计婴儿在用药期间中毒事件发生情况。
经济性与便捷性:①经济性:差0 分,一般1 分,好2分;②便捷性:差0 分,一般1 分,好2 分。由研究人员统计婴儿家属对于药品的经济性与便捷性评价, 主要依据用药频率、包装拆分、药品价格等多个方面对用药的经济性与便捷性进行评价。
家属满意情况:①不满意:0~2 分;②一般:3~4 分;③基本满意:5~6 分;④十分满意:7~8 分。 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来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维生素D 缺乏病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 乙组婴儿维生素D 缺乏病症状评分低于甲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维生素D 缺乏病症状评分对比[(),分]Table 1 Vitamin D deficiency sympto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1 两组维生素D 缺乏病症状评分对比[(),分]Table 1 Vitamin D deficiency symptom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组别 夜啼 盗汗 枕秃 易惊醒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1.74±0.01 0.75±0.13 48.022<0.05 1.87±0.03 0.68±0.02 208.740<0.05 1.94±0.11 0.74±0.13 44.567<0.05 1.57±0.12 0.69±0.33 15.850<0.05
2.2 两组骨骼异常情况对比
治疗后, 乙组婴儿骨骼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甲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骨骼异常情况对比[n(%)]Table 2 Skeletal abnormalit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 25-(OH)与 AKP 异常对比
治疗后,乙组婴儿25-(OH)与AKP 异常发生率低于甲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25-(OH)与 AKP 异常对比[n(%)]Table 3 25-(OH) and AKP abnormaliti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常见疾病患病情况对比
乙组婴儿常见疾病患病次数低于甲组婴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常见疾病患病情况对比[(),次]Table 4 Prevalence of common disea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imes]
表4 两组常见疾病患病情况对比[(),次]Table 4 Prevalence of common diseas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imes]
组别 呼吸系统疾病 皮肤病 消化系统疾病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2.48±0.01 1.06±0.02 401.637<0.05 1.54±0.10 0.65±0.02 55.195<0.05 1.42±0.11 0.74±0.06 34.323<0.05
2.5 两组用药安全情况对比
治疗后,乙组婴儿用药中毒事件0 例(0.00%)与甲组婴儿用药中毒事件0 例(0.00%)。
2.6 两组经济性与便捷性对比
治疗后, 乙组婴儿用药经济性与便捷性高于甲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表5 两组经济性与便捷性对比[(),分]Table 5 Economy and conveni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5 两组经济性与便捷性对比[(),分]Table 5 Economy and conveni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组别 经济性 便捷性甲组(n=40)乙组(n=40)t 值P 值0.42±0.11 1.36±0.31 18.074<0.05 0.53±0.03 1.45±0.32 18.104<0.05
2.7 两组家属满意情况对比
治疗后,乙组婴儿家属满意情况高于甲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6。
表6 两组家属满意情况[n(%)]Table 6 Satisfaction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根据临床调查研究显示, 婴儿维生素D 缺乏病发生率约为6%~12%, 主要与我国婴儿喂养习惯有直接关系,如低龄婴儿缺乏日照,食物中维生素D 匮乏[6-7]。 维生素D缺乏病治疗过程中主要以维生素AD 为主,但实际用药期间因为药品规格多超过主治医生推荐剂量, 部分婴儿家属会将单品包装规格破坏,取其中部分剂量,导致剩余剂量浪费[8-9]。 但也有部分婴儿家属会直接改变药剂量,导致用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10-11]。 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是结合药物规格情况、婴儿用药情况,改变用药频率,从而形成波浪式给药特征,可以有效减少临床用药量,并且预防维生素D 缺乏病的发生[12-13]。
该次研究中, 乙组婴儿接受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后婴儿的维生素D 缺乏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骨骼异常情况、25-(OH)与AKP 均显著降低,数据优于甲组婴儿(P<0.05),说明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更有助于维生素D 缺乏病的预防。 数据差异原因为交叉改变药剂量会影响婴儿耐药性,提高婴儿受体对于维生素AD 的敏感度,所以用药效果更好。 此外,在用药期间可以发现乙组婴儿在一年内普通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 缺乏病不仅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等, 并且会影响婴儿的身体免疫能力,婴儿更容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 当婴儿接受波浪式给药后,由于吸收效果更好,敏感度高,所以免疫能力要高于甲组婴儿。 用药安全主要反映不同剂量给药方式的用药效果,可以发现两组均未出现毒副作用,主要因为研究人员把握维生素AD 摄入的最大剂量,并在安全范围内确定给药方案[14],所以两组用药安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也充分说明维生素AD 用药的安全性。 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经济性(1.36±0.31)分与便捷性(1.45±0.32)分均高于对照组(0.42±0.11)分、(0.53±0.03)分与陈虾等[15]结果中试验组经济性评分(8.5±0.9)分与(5.6±1.5)分和简便性评分(8.9±0.8)分与(5.6±1.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一致,经济性与便捷性指标主要依据用药费用、用药方便进行判断,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将剂量调整,减少了整体用药频率与药物费用,所以乙组婴儿家属更认同波浪式剂量给药的经济性与便捷性。 满意情况则是反映出家属对于用药效果、用药安全以及用药经济性、便捷性的综合认可情况, 由于乙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优势, 所以乙组婴儿家属满意度也明显高于甲组婴儿家属(P<0.05)。 因此维生素AD 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研究可信性高。
综上所述,维生素D 缺乏病是婴儿常见疾病,采用维生素AD 波浪式剂量给药方法可以提高疾病预防效果,并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改善由维生素D 缺乏病所引发的相关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