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对婴幼儿尿控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1-03-17曹琳张馨予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如厕尿量尿路感染

曹琳,张馨予

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广东深圳 518000

如厕训练(toilet training, TT)是儿童早期发展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属于儿童自然发展过程,其实施涉及神经及肌肉协同参与, 也受社会文化习俗及环境物质条件制约。 TT 训练若不顺利,不仅给养育者带来挫折和压力,同时也会对儿童成长、父母、社会环境等造成负面影响[1-4]。近年来,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模式(AITT)作为一种起源于古老的TT 训练模式,获得临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该训练方法在婴儿出生2~3 周即可实施,可尽早帮助婴儿获得尿控能力, 但国内尚无早期进行AITT 训练,帮助婴幼儿建立成熟排尿反射相关前瞻性研究报道[5]。 因此, 该研究选取2019 年 10 月—2020 年1 月该院招募的满月体检健康婴儿100 名为研究对象, 拟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初步探讨婴儿早期实施AITT 对其尿控能力的影响,为后期AITT 的宣传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招募的100 名满月体检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月龄为1~2 个月婴幼儿;②具良好依从性;③婴幼儿家长愿意接受AITT 训练。 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完成AITT 训练全程的婴儿;②高危儿。 剔除中途不配合及不能坚持做把尿训练的婴儿。 依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 对照组中婴幼儿男 30名,女 20 名;月龄 1~2 个月,平均(1.33±0.14)个月。观察组中婴幼儿男 27 名,女 23 名;月龄 1~2 个月,平均(1.26±0.25)个月。两组婴幼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仅使用尿不湿, 不采用任何如厕训练方法。 观察组采用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如厕训练模式(AITT)方法训练婴幼儿小便。 训练方法如下:训练维持到婴幼儿能够走路之前。 家长关注婴幼儿的排便排尿信号,如哭泣、腹部肌肉收缩、身体扭动与绷紧及突然烦躁不安等。 出现婴儿排便排尿信号后,帮助婴幼儿以一定姿势在水池、便盆或马桶排便排尿。 家长可通过发出如“嘘”的提示音,在言语上鼓励并称赞婴儿排尿排便行为,让其形成条件反射。 帮助婴幼儿建立睡觉前、睡觉后及饭后规律性排便排尿行为,以提高婴儿尿控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婴幼儿在 3、6、9、12 月龄时排尿情况 采用医院自制的排尿问卷了解婴幼儿在3、6、9、12 月龄时的 AITT实施情况以及排尿情况。 记录婴儿每天使用尿不湿情况,并分别计算 3、6、9、12 月龄平均每日尿不湿使用情况。 研究过程中, 剔除7 名观察组和3 名对照组无法坚持把尿训练及按时随访中途退出的婴儿, 剩余观察组43 名,对照组47 名进行统计学分析。

1.3.2 两组婴幼儿在 3、6、9、12 月龄每次排尿后残余尿量情况 于婴幼儿 3、6、9、12 月龄随访体检,每 3 个月采用 B超检查婴儿膀胱残余尿量。

1.3.3 两组婴幼儿家属不良心理变化情况比较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训练前后两组患儿家属不良心理变化情况, 两个量表各有20 条目,每条目 1~4 级,SDS 评分≥53 分为重度抑郁,SAS 评分≥53分为重度焦虑,评分越高,表示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3.4 婴幼儿尿路感染情况 记录训练期间两组婴儿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 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例数表示。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在 3、6、9、12 月龄时排尿情况比较

训练后观察组婴幼儿排尿情况均随着月龄增加而好转, 且观察组各月龄婴幼儿平均每日尿不湿使用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尿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婴幼儿在3、6、9、12 月龄时排尿情况比较[(),片]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urination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 at the age of 3, 6, 9, and 12 months [(),piece]

表1 两组婴幼儿在3、6、9、12 月龄时排尿情况比较[(),片]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urination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 at the age of 3, 6, 9, and 12 months [(),piece]

组别 3 月 6 月 9 月 12 月观察组(n=43)对照组(n=47)t 值P 值8.44±0.68 8.89±0.99 2.491 0.015 5.44±1.26 6.11±0.99 2.817 0.006 4.87±0.79 5.33±0.67 2.987 0.004 2.22±1.03 4.00±0.94 8.572<0.001

2.2 两组婴幼儿在 3、6、9、12 月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

观察组婴幼儿残余尿量均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少,除3月龄外, 观察组婴幼儿各月龄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婴幼儿在3、6、9、12 月膀胱残余尿量比较[(),mL]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of the bladd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 at 3, 6, 9 and 12 months[(),mL]

表2 两组婴幼儿在3、6、9、12 月膀胱残余尿量比较[(),mL]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of the bladd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infants at 3, 6, 9 and 12 months[(),mL]

组别 3 月 6 月 9 月 12 月观察组(n=43)对照组(n=47)t 值P 值5.68±0.45 5.75±0.33 0.846 0.400 5.00±0.76 6.01±0.62 6.932<0.001 0.87±0.02 7.51±0.30 144.774<0.001 0.48±0.19 6.98±0.71 59.982<0.001

2.3 两组婴幼儿家属不良心理变化情况比较

训练后两组婴幼儿家属SDS、SAS 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观察组婴幼儿家属SDS、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婴幼儿家属不良心理变化情况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psyc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famili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3 两组婴幼儿家属不良心理变化情况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psyc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famili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注:△为与训练前比较,P<0.05

组别SDS 评分训练前 训练后SAS 评分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n=43)对照组(n=47)t 值P 值62.39±7.03 62.17±7.11 0.147 0.883(40.43±5.22)△(43.76±6.31)△2.714 0.008 56.59±8.16 56.48±8.23 0.064 0.949(39.16±6.47)△(42.69±7.01)△2.475 0.015

2.4 婴幼儿尿路感染情况分析

训练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幼儿均未发生尿路感染。

3 讨论

儿童自主排尿是家庭抚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关研究表明,2 岁以后或者更迟对儿童进行如厕训练, 会增加婴幼儿白天尿失禁发生率,提高传染病风险,使婴儿出现尿控年龄延迟[6-8]。 随着一次性尿不湿在全球普及,许多年轻父母对婴幼儿进行如厕训练的意识越来越淡薄, 导致婴幼儿如厕训练年龄不断延迟。 如厕训练年龄延迟不仅不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 同时会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王健健等[9]研究发现,早期对婴幼儿实施如厕训练可帮助其更早获得昼夜尿控能力。

该研究结果显示,进行AITT 训练的观察组婴幼儿排尿情况随其月龄的增加而逐渐改善, 且观察组各月龄排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提示 AITT 训练可有效改善婴幼儿排尿情况。 既往研究显示,自主控尿年龄推迟, 可能导致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等发病率升高。AITT 训练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并要求在儿童心理生理准备好后开始进行训练, 家长依据婴儿排便排尿信号可帮助婴儿以一定的姿势在特定地点进行排便排尿, 同时可应用提示音促进婴幼儿排尿, 让婴儿形成规律的排尿反射,可极大改善婴幼儿排尿情况[10-11]。 另外,与其他方法不同,AITT 关注到 0~1 岁婴儿的排便意愿, 可及时接收和回应排便排尿信号,是一种促进母婴互动的排泄护理,奠定了幼儿期如厕训练无缝隙过渡的基础, 以此尽早帮助婴儿建立成熟排尿反射,提高婴幼儿自我尿控能力,可以有效预防其造成负面影响[12-14]。

该研究结果显示,进行AITT 训练的观察组婴幼儿残余尿量情况随着月龄增加而明显减少,且除3 月龄外,观察组婴幼儿各月龄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训练后观察组婴幼儿家属 SDS、SAS 评分分别为(40.43±5.22)分、(39.16±6.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马源等[15]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 通过如厕训练后, 婴幼儿家属SDS、SAS 评分分别为(39.98±4.62)分、(37.44±5.14)分,明显低于未实施如厕训练前, 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提示AITT 训练可有效提高婴幼儿尿控,降低残余量,减轻父母负担。 有研究表明, 新生儿大脑发育与膀胱功能调节相关,尽早展开对新生儿的排尿功能训练,可使其尽早建立成熟、正常、健全的排尿反射[16]。 AITT 训练将尿动作、声音等和排尿相关联,让婴幼儿形成条件反射,不断练习,久而久之,婴儿排尿控制能力就会随其身体、语言发育而提高。徐鹏超等[17]研究显示,婴儿“把尿”训练越早开始,婴幼儿可自主控制排尿年龄越小, 且若如厕训练年龄在9 月龄以下,获得昼夜排尿控制月龄仅为20 月龄,说明“把尿”训练提高了婴幼儿自主尿控。 其次,把尿训练帮助婴幼儿尽早获得尿控能力, 可明显降低婴儿家长心理上的挫折和压力,减轻家长负担,有效避免了TT 训练不顺利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

该研究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相近(P>0.05),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研究样本过少, 无法鉴别差异。相关文献表明,AITT 训练可一定程度降低尿路感染发生,尿控能力较低的婴幼儿其使用一次性尿不湿较多,尿道口黏膜由于常与潮湿尿布接触、 浸渍而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从而引发尿道口炎。AITT 训练可控制婴幼儿排尿次数,减少一次性尿布使用,从而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AITT 如厕训练方法可有效帮助婴幼儿尽早获得尿控能力, 让婴幼儿更早建立自主成熟而规律的排尿反射,减少自主排尿延迟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如厕尿量尿路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且谈如厕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着急如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