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结合针刺治疗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2021-03-17何燕吴迪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火针肩周炎肩关节

何燕,吴迪

1.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重庆 404000;2.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重庆 404000

肩周炎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也将其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且以女性患者居多[1]。 处于粘连期的患者常会出现严重的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的症状,且会对其日常生活活动带来影响[2]。 临床常见诊治手段类型较多, 包括保守治疗、 西医手术治疗、功能训练等,但效果存在局限。 中医将此类疾病划分至“痹证”的范畴中,也将其称呼为“冻结肩”,认为该病主要因患者机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或过度劳损、外伤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 根据中医证候分型, 主要包括瘀滞型、风寒湿型、虚损型等,并以风寒湿型最为常见[3]。 在实施中医诊疗的过程中,多以针刺为主,该方式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带来积极作用[4]。 有研究报道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可同时配合火针共同治疗,该方式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除湿等作用,因此对于改善患者粘连渗出症状、局部组织充血症状具有重要意义[5-6]。 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该文对80 例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之间来院接受治疗的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纳入观察组(n=40)和对比组(n=40)中。 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23例;年龄 42~72 岁,平均(57.15±2.48)岁;病程 1 个月~6年,平均(2.66±0.87)年;根据患病部位进行划分,12 例左侧、18 例右侧以及 10 例双侧。 对比组中男 16 例, 女 24例;年龄 41~71 岁,平均(57.27±2.32)岁;病程 2 个月~5年,平均(2.59±0.74)年;根据患病部位进行划分,13 例左侧、19 例右侧以及8 例双侧。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是在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下开展, 所有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具体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书。

纳入标准: ①经过临床诊断符合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病标准; ②年龄40~75 岁; ③具有清醒的自主认知,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患者;④近2 个月内没有参与到其他研究。

排除标准:①同时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②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③同时有恶性肿瘤类疾病的患者;④同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⑤一般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利用单一针刺的方式对对比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内容如下: 无菌针灸针经由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其规格包括 0.32 mm×50 mm、0.32 mm×25 mm 以及0.32 mm×40 mm。 所选穴位包括曲池穴、肩髎穴、臂臑穴、肩髃穴、阿是穴、肩贞穴等,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至侧卧位或坐位,将针刺部位通过医用乙醇充分消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无菌针灸针规格的选择, 所有穴位经快速直刺进针后加以捻转,得气后留针0.5 h。 完成治疗后,指导患者将患病一侧肩部适当上举,并进行外旋、擦肩翻臂等操作,时间控制在 10 min 左右,1 次/d,5 次/周,3 周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后作出评估。

在对比组基础上, 利用火针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内容如下:为患者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将针灸针燃烧至通红状态,靠近选穴点,利用密集式围刺的方式对局部皮肤进行刺激, 根据患者病症严重程度进行针刺深浅的确定,完成治疗后指导患者注意避免感染,每次最多 3 个痛点,交替取穴,每次间隔 2~3 d,2 次/周,疗程及治疗时间均与对比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疼痛程度评分、肌力评分3项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通过ADL 评分量表评价获取,总分100 分,分数高则表明日常生活能力好;疼痛程度评分通过VAS 评分量表评价获取,总分10 分,分数高则表明疼痛症状严重; 肌力评分应用医院自制评价量表评价获取,总分为25 分,分数高则表明患者肌力更优。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包括前屈、内旋、外展以及外旋4 项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包括痊愈、显效、缓解和无效。 其中将肩关节恢复正常活动状态,没有疼痛感受,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视为痊愈;将肩关节活动状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仅有轻微疼痛视为显效;将肩关节活动状态、临床症状出现好转,疼痛症状有所减轻视为缓解; 将不符合以上条件或有加重趋势的患者判定为无效。 痊愈率+显效率+缓解率=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肌力评分结果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int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oints]

组别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肌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63.84±5.87 63.90±5.73 0.046 0.963 93.69±2.58 85.43±3.66 11.666<0.001 5.33±1.57 5.28±1.64 0.139 0.889 1.02±0.33 2.13±0.81 8.026<0.001 15.37±2.14 15.42±1.96 0.108 0.913 23.78±0.64 19.96±0.71 25.275<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在接受治疗前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二者评分结果均有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shoulder joint range of mo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of shoulder joint range of mo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组别观察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前屈 内旋 外展 外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74.85±6.24 74.70±5.98 0.109 0.912 139.02±5.49 119.25±4.18 18.120<0.001 22.54±4.33 22.49±2.98 0.060 0.952 53.81±7.03 39.87±7.65 8.485<0.001 49.17±4.68 49.23±4.65 0.057 0.954 83.28±7.11 68.71±6.58 9.512<0.001 21.37±1.58 21.40±1.39 0.090 0.928 49.65±4.79 36.71±4.64 12.27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情况对比

与对比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7.50%相比, 观察组95.00%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3 讨论

肩周炎在临床中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关节疾病,患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功能受限、疼痛等症状,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带来不利[7-8]。 中医也将此类疾病称为“五十肩”,即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易发病[9-10]。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疾病也有趋于年轻化发展趋势,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治疗该疾病也成为现阶段临床重点关注的话题[11]。

常见诊治手段多以西医手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为主,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诊治效果,但是整体依然存在不足[12]。而通过中医针刺治疗则可将诊治效果进一步提升,该方式主要可以通过针刺的方式疏通经络, 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13-14]。 而有研究学者发现,在此基础之上配合火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对比组77.50%更高(P<0.05),该结果与高艳等[15]的结果一致,在其研究中提出治疗组91.5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发现,火针在中医上也被称之为燔刺,作用在机体中主要能够发挥除湿、散寒、祛风、温经通络等效果,对于经气的激发带来积极影响, 进而促进气血运行更为通畅,从而实现温补肝肾的效果[16]。 在利用火针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针体在烧灼后处于高温状态,进而作用在病变组织处,能够显著改善周围粘连的情况,最终达到缓解局部血液循环的目地。 同时,通过将其刺入疼痛明显部位,还可明显改善局部病灶水肿、充血等症状,对于提高受损组织的修复速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7-18]。 而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统计结果均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也再次印证这一观点。

综上所述,针对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实施临床医治时,采取火针与针刺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其整体疗效,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火针肩周炎肩关节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