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2021-03-17沈嫱
沈嫱
摘 要: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开始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语文教育的发展一个方向。在高中语文教学构成中,提升渗透乡土文化的意识,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以及道德水平。带领高中生感受中华乡土文化魅力,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通过乡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内涵等,激增高中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兴趣。加强我国乡土文化教育,有助于缓解多元文化对高中生思想造成的冲击,通过乡土文化力量,促进高中生树立高尚品格和远大理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 乡土资源 开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4.037
学好语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改善教学质量,为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乡土文化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材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激发高中生民族自豪感,促进高中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以及价值观对高中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我国教育指导方针指出,要增加乡土文化教学内容,注重我国乡土文化的弘扬与利用。特别是在高中这一特殊阶段,语文学科教师要更加注重利用乡土文化内容,发挥语文学科优势,促进高中生文化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一、高中语文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学生走进生活,学习不再是死读书,而是实践出真章。我们通常接触到的旅游文化资源、本地知名作家、乡土文学、方言风俗、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是乡土课程的资源,都等着我们去发掘、去传承。语文教育是感性的、深刻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能力,仅仅依赖课本知识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学校教育要符合时代潮流,语文教育立足本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鉴赏能力,让学生做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促使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高中语文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策略
1.把握基本原则,推动高中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推进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知识来源于课本和实践,高中语文课程要立足于综合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成长,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知识。
坚持效率原则和本土原则的有效结合。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效率,课程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追求效率,节约时间成本,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软件和硬件措施达到利益最大化。乡土文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坚持本土化原则,在本地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以深入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特性的课程,推动当地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学生是推动文化传播的有生力量,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走进当地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文化认同感。
2.掌握科学方法,推动高中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不仅要满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而且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符合时代潮流,有助于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
高中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为了课程的顺利推进,要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和调查。对于之前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记录,筛选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乡土资源用于课程教学,推进教学的有序开展。对于能确定应用于教学的乡土资源要记录在册,便于查找和积累教学资源。对于已有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有效途径与他人分享,达到资源共享和共建的目的,例如利用网络建立乡土资源课程网站、撰写乡土资源杂志,等等。
3.丰富课程内容,促进高中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更多的是为高考服务,学生家长与教师关注的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教授内容也是课本知识与理论知识占据主导地位。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少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使部分课程符合开设标准教师也没有认真地贯彻与落实,尤其是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自然也达不到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课本中涉及的乡土资源仅仅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代表作家,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土文化,推进乡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少数民族的风俗与语言习惯,部分地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以宣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历史文化名城则注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方位多领域的开发,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趣味性。
4.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篇乡土文化作品都蕴含作者所在时代的文化烙印,通过乡土文化学习,可以帮助高中生接触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激发高中生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高中生对文化作品深入地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探究乡土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兰亭集序》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带领高中生“走近王羲之”。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关系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包括王羲之的生平事迹、晋代的文化背景等。通过王羲之“墨池”的故事,激发高中生对王羲之的敬佩之情,促进学生养成对喜欢的事情要持之以恒的信念。通过直观地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文化作品中蕴含情感的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5.改进教学方法,挖掘作品文化内涵
学习乡土文化知识,仅靠语文教师灌输,无法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设置问题高效引导等方式可以开发学生们创新和求知意识,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高中生可以对乡土文化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在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诗词、文言文等,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作品中包含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挖掘作品文化內涵,通过文化作品中蕴含的这种情感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带领高中生学习乡土文化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师说》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同学们,大家在学习了《师说》之后,谁能来说一说韩愈的‘师道’思想是怎样的?”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思考,明白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即为教师,只要可以从这个人的身上学习到某种知识和本领,这个人就可以称之为“教师”。通过深挖作品内涵,学生对“教师”一词的界定范围有了新的认识。乡土文化传承千年,了解作品内涵,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维度。
6.开展课后延伸,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包含乡土文化,但是仅靠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通过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陈情表》之后,“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所表现出的孝心极大震撼了学生心灵,教师可以针对“孝”这一核心词进行课后知识延伸,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收集我国历史中关于“孝”的感人故事,通过这样的课后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乡土文化知识储备量,促进学生将“百善孝为先”内化于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恩之心,还可增加学生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教学质量,对提升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注重提升乡土文化教学质量,为学生搭建乡土文化学习平台,通过乡土文化学习,促进高中生智慧与心灵受到洗礼,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武抒祖《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9期。
[2] 彭国华《让乡土资源在高中语文写作探究课上绽放异彩》,《作文》2020年第20期。
338450058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