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2021-03-17董海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双减素养作业

董海军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让自己具备给学生提供正确教学指导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明确“双减”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做好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工作,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控制好作业的质量和数量,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

关键词:“双减”背景 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4.009

在“双减”背景下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切实解决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认识到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的重要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模式比较偏向于单一化,但是为了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要让作业变得充满趣味和生机,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作业中,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工作,遵循相应的原则,结合目前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展开分析,从而寻找优化途径。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关键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保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在此前提下再去考虑如何设计语文作业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效果。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等多个方面,教师不能将语文学科教学当成单一的文化学科教学,而是要能够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同时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些都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教师在明确这一点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实现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且掌握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优化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评价手段等,结合多方面因素展开分析,最大化地保证语文作业的设计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语文作业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语文综合水平。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总体上要体现多元化的特征:首先要具有趣味,作业内容和形式要能够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具有层次性,教师要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来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进步;最后要具有探究性,教师要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深层次地研究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内涵和魅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方式

(一)设计自主类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考虑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特征,不要将思维局限在一个框架内,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业的趣味,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作业探究中。与此同时教师要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和方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作业内容,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多给学生提供几种完成作业的方式,不要只局限于书面作业上,改变文字化作业的单一模式。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始终要牢记“以生为本”的原则,要能够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文能力来选择作业的形式,通过设计自主类作业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四季之美》这一课后,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可以将自主类作业作为一种形式,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几种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

1.找出文中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将其声情并茂地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现文中某一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3.结合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经验写一段对于“四季之美”的体会

通过设计自主类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生可以从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角度来完成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二)设计实践类作业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重要且积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强化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从而爱上语文,自主学习和探究语文学科的内涵。为此教师要摆脱固有思维的影响,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实践类作业来强化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习作教学板块,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线上网络、线下图书馆、博物馆等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全面了解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比如起源、发展、意义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让自己的写作内容变得充实,而且可以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爱国思想,这对于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积累类作业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想要学好语文需要长期不断地积累,以此来丰富知识储备,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积累语文素材,通过设计积累类的作业来强化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和意义,促进学生发展,切实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逐渐将这些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实践中。

例如,在《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课内延展到课外,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本课外书籍,并且给学生留下作业任务,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在每次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和阅读标注,还可以定期书写读后感,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一些文学素材,了解名著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文言文、古诗词的相关素材,将其作为作业任务,在文言文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整理和积累有关一词多用、古今异义的相关内容,将一些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设计层次类作业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差异性特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分层的原则,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去展开思考和分析,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发挥作业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可以将其分为基础题型和拓展题型,基础题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检测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而拓展题型是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拓展思维、挖掘能力、提升素养,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趣味和魅力。

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词语填空、造句、句子分析等作业内容来检测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其能够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体会,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进步;通过设计小练笔和课外实践活动等作业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多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来写一段小短文,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記录一次帮助母亲完成家务的日记,将过程详细地描绘出来,从而体会家长的辛苦和艰辛。通过这种层次类作业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感恩。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通过科学的手段来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语文作业中锻炼自己,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水平,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申爱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第103期。

[2] 仲小波《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创新设计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S3期。

猜你喜欢

双减素养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快来写作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