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学习方法的策略探究

2021-03-17荣倩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整本书意义教师

荣倩倩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七个必修课程之一,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脱离教科书节选文章的局限,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学习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4.006

一、“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何谓“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一本完整的书,它区别于单篇阅读,建立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之上,又能够反过来提升单篇阅读的品质。当前,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与浓缩,这就使得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被或多或少地忽视。整本书阅读活动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对阅读整本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让学生能够感到整本书阅读的快乐,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二、“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1.加深学生对单篇阅读材料的理解

简单地读一整本书里的几个篇章,当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整个故事里的某些情节,但是,这种理解是浅显的、片面的、不完整的。一本完整的书是作者精心构思出的整体,在谋篇布局上环环相扣,不进行整本书阅读,就无法对整个故事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进行把握。因此把时间花费在精读一整本书上绝对不是对时间的浪费,读一整本书能够加深学生对单篇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从而收获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从阅读中获取更加深刻的感受。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有《边城》的节选内容,从教材选入的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主人公翠翠,了解故事的一小段情节发展,但是 《边城》整部作品所反映的各方面的美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不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也无法理解主人公成长的感情线索和心路历程。《边城》采用了用极其优美的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情,在字里行间对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进行了大力赞扬。整体阅读《边城》这部文学作品,才能够在书中感受湘西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的淳朴民风,才能够对故事所体现出来的人人平等、淡泊名利、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的传统美德感触更深,进而领略书中传达出的传统文化的美,加深对教材中节选内容的理解。

2.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中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心理自我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以使人一生受益。每一本书都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出发进行创造,浓缩形成的,可以说每本书都有自己传达的主要内容。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能够沉浸在长篇作品中,從书中感受文化的熏陶,这对高中生的成长更为有益。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时空界限,通过阅读与广阔的世界相连接,在欣赏不同的作品中与世界对话,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型,获得成长。学生完整地阅读一本书,便可以让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理解,避免跟风和盲目,形成自己独特的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然后用思维的力量,抵达更远的世界,探索无限的可能。

比如,《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三国演义》可以使学生感受故事中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英雄人物的传统美德、优秀品质。

3.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合当代教育的发展,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终将被素质教育所淘汰,新时代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知识的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将取代死记硬背成为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而整本书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收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知识的能力。

比如,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学生能够自行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历史信息,按照时间顺序了解历史事件,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整合的能力;阅读《世说新语》,学生不仅能够从中了解传统文化,更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古文语感,积累文言文词汇,在阅读中应用积累的知识,实现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1.教师强化“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意义不是直接通过有形的东西显现出来的,而是无形的。事物的意义在于人对自然以及社会形成认知,其本质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价值认同感。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其意义就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对书中相关的内容、过程以及方式形成积极价值判断与确认,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而且这种意义是学生进行碎片化的单篇阅读所不能达到的。然而学生往往认识不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从而对“整本书阅读”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强调“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让学生带着目标和追求进行阅读,这样能够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调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比如,《论语》是我国的儒家经典,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对《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有意义,然而学生可能会认为掌握高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应付考试即可,因此教师应当强调对《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知道阅读《论语》不仅可以收获知识、提升文学素养,更能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哲理,为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予以适当指导

教师提倡“整本书阅读”,希望让学生广泛吸收课外知识,但是不是任何作品都适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活动的书目选择上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是告知学生可以阅读的方向,之后以开列书单的方式告诉学生具体可以读的书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又在书单的基础上加入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和阅读方法的提示。许多高中生的阅读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教师在书目选择和阅读方法上提供一定的指导。教师应当结合高中生的发展水平,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和成长的需要,构建一个集“规定阅读”与“自主阅读”于一体的阅读体系,推荐可以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并对阅读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

比如,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故事性强的名著可能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读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活着》。可以说,《活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故事中"活着"的精神和思想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华。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徐福贵经历各种苦难后更加坚韧和顽强的精神,促进自己的成长。教师还应当启发学生结合作者创作的背景来阅读,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时所用的象征手法,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品主旨。

3.注重反馈与评价

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多元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这些角度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对“整本书阅读”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完善建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后获得的积累、体悟、感受予以表达、展示、分享,从学生的分享过程中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有所收获。学生的展示可以是写读后感、文章评论、书评,可以是根据整本书内容画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等,还可以是让学生就整本书中的某一情节进行辩论、探讨。总之,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整本书阅读后表达的机会,注重学生的提升与进步过程,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客观的反馈,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人读的书多了,看待事物就能更加理性和客观;知识积累得越多,就能在言谈举止上更加文雅,促进自身的成长。“整本书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从书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为人处世的哲理,提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应大力推行“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远辉《时代的呼唤,使命的担当——让学生爱上读写,推动全民阅读》,《教学研究》2020年第5期。

[2] 贺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尝试与探索——以〈杜甫传〉为例》,《教学研究》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整本书意义教师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最美教师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有意义的一天
教师如何说课
生之意义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