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究
2021-03-17杨志新
杨志新
[摘 要]信息技术向语文学科渗透,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内涵无限丰富,外延无限宽广。教师应从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角度,深度解讀融合所带来的变化,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应用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学科核心素养
2018年4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将信息技术引进语文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改善语文教学现状。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厘清深度融合的内涵,明确融合的终极目标。具体来说,融合包含三个相互影响的要素,即信息技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参与者,其目标是使传统语文教学得以重新架构,使之更高效、更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深度融合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师作为深度融合的促进者和执行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更新观念。要与时俱进,重新建构或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二是提升个人信息素养。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利用其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三是敢于实践创新。教师提升并形成信息素养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并最终走向成功的过程。自制课件、微课、智慧课堂、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发展迅猛,教师要勇于尝试新事物,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二、深度融合对学习者的要求
学生是深度融合的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教师改变了教法,学生也要相应地改变学法,实现师生教学相长。这种改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包括实时监督、及时修正、正确恰当的评价等。深度融合后,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定位将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泾渭分明,而是趋于淡化和模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策略的制定者、监督者、执行者,也是学习者;与此同时,学生既是学习策略的参与者,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环境来修正学习策略,成为执行者,并可能由此改变教师既定的教学方案,成为“小老师”去教会其他学习伙伴。教学相长将在这种相互渗透中落到实处。笔者在教学文言文《马说》一课时就取得了这样的成效。在课堂预设里,笔者加进了“比一比,看谁说出的带马字的成语多”的环节,学生们出乎意料地超常发挥,个个劲头十足,课堂氛围热烈而紧张,说出的成语数量大大超出预期。该环节结束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有人提议要进行画马比赛。虽然这种情况不在教师的预设之内,但教师还是顺势而为,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并布置了任务,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各组自行建立微信群,课下在群里交流,第二天再来课堂展示。通过网络技术,课堂教学方案的小小改动变成了良好的课堂生成,这种意外的收获,让师生都很惊喜。
三、深度融合对语文教学的挑战
1.对语文教学外延的突破
这种深度融合表现在语文教学的外延上,就是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打破语文课堂时空的局限与束缚。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适应了“碎片化”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更愿意也更适应这种环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交流。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微课小视频、多媒体课件、自媒体音视频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知识,还可通过合作探究、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知识反复内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期间,语文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为自己制定一套学习、教学的策略,以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策略,并在交互过程中不断修正,使之更合理有效,同时监督学生执行学习策略的动态情况等。
2.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填鸭式、满堂灌式的陈旧语文教学模式早已深受垢病。信息化的语文课堂,就像一阵春风,使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极大提升;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交互式学习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前导入,可营造与文本内容相一致的和谐氛围,使其“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使课堂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显,使整个语文课堂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特征。
如笔者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课前通过循环播放《我爱我家》中的插曲,营造了温馨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激发了内心对家的情感,从共情发展到共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对多学科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化网络全覆盖的环境下,大数据可以提供丰富而精准的信息。这使语文教育的资源,不再只依靠单一的教材及其配套的相关资料,而是可以利用更多跨学科、综合性的资源,呈现出总量多、门类多的特点。如历史、美术、建筑、舞蹈等多方面的资源,可带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被压扁的沙子》一课时,就使用了大量有关恐龙灭绝的资料,其中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而这些资料都涉及了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学生们在这一课,不仅学到了说明文的写法,还涉猎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了眼界。
4.对课堂学习反思和评价的调整
深度融合的语文课堂,往往是由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使之趋向合理化。语文教学结束后,师生都需总结,对课堂教学生成进行反思,对所执行的学习策略做出评价,对自身教与学的经历进行总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价,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教师可构建布置问题、搜索信息、参与讨论、开放思考、自我评价等丰富学习策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既能领悟知识,也能逐步接触并运用各种学习策略。
总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追求的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所有参与因素都需要重新磨合,并使之更合理且高效。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也要重建学习架构和策略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154550118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