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数学素养发展的“画数学”课程实践

2021-03-17冯刚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学

冯刚

[摘   要]小学“画数学”课程主要依托多元图示表征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完善体系建构。在泰勒模式的指导下,可基于“画数学”目标体系中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三大维度优选课程内容,并构建“理解数学、建构数学、体验数学”三类八项的课程结构,依托课程实施及成效评价表诊断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画数学;泰勒模式;素养发展

“画数学”课程是指基于小学生的感知觉和表象,引导小学生通过画概念图、知识树、四格漫画等图示方法,多元化表征数学概念、数量关系、知识体系等内容,以优化学习体验、深化知识理解、完善体系建构的校本课程。笔者尝试基于泰勒模式的“选择界定课程目标、选择建立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课程评价”四大经典问题[1],从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内容组织、课程评价四方面开发并实施了“画数学”课程。

一、聚焦素养发展,架构课程目标体系

“画数学”课程秉持“科学理性、个性创新”的价值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为抓手,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笔者聚焦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兼顾学生的认知发展及“画数学”的本质特性,尝试构建了“画数学”课程的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把握原则取向,优化选择课程内容

1.遵循基本原则

“画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整体性、抽象性和开放性三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以整体化视角关照现行教材中“画数学”课程要素的断层点,填补整合课程要素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抽象性原则是指剔除直观浅显的课程要素,以抽象的“画数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开放性原则是指鼓励开放多元的完成方式(如画线段图、实物图、四格漫画等)和结果呈现(如动态视频展示、静态作品呈现、现场真实演绎等)。

2.把握基本取向

首先,学科知识即课程内容。“画数学”课程内容是对教材核心知识的重组,对适于用图示表征的内容进行“画数学”设计,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并提升“画数学”能力。其次,学习者经验即课程内容。“画数学”课程内容也源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特别适合在学生认知与教材的断层处取材设计。如基于四年级学生画线段图能力不足的情况,从低年级起有序设计画线段图课程,可以填补四年级学习的断层,这样学生的经验就转变为“画数学”课程的内容。最后,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即课程内容。“画数学”课程内容还源于社会生活经验,可以将其改造为课程要素,融于课程内容中。如针对学生缺乏方向感(分不清东南西北)的问题,设计画学校、班级平面图的“画数学”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具象视觉与抽象画面的双重转换中发展空间意识。

三、构建整体结构,科学组织课程内容

笔者基于“画数学”课程目标体系,以具体学习目标差异划分构建“理解数学、建构数学、体验数学”三大“画数学”课程,并进一步按照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两大标准将其细分为八个子课程,形成了“画数学”课程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1.注重知识理解,构建“理解数学”课程

“理解数学”课程主要依托概念图、线段图等思维图示,清晰呈现知识本质及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有效的思考策略并发展思维能力。具体分为“画概念图、画线段图、画示意图、画思路图”四项子课程。四项子课程以水平组织标准设置,各年级均同时学习一项或多项课程,而同一项课程以垂直组织标准在不同年级编排,体现连续性和顺序性。

“画概念图”课程是将概念图示化,使数学知识及其间的本质联系显性化、可视化,便于知识的表达和交流[2]。低年级(一至三年级)重在画简单实物图;高年级(四至六年级)重在画抽象概念图。

“画线段图”课程是将抽象的文字及其背后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的线段图,助力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一至二年级重在学习画直条图;三年级重在将直条图抽象为线段图,并于四年级强化画线段图的方法;五至六年级重在画多条线段图的组合图,学会分析各条线段图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联。

“画示意图”课程是以示意图直观表征题意,用于解决某些不适合用线段图表征的实际问题。低年级主要学习画简单示意图,如画圆圈解决排队问题等;高年级重点研究复杂的面积模型示意图,将其作为表征运算律、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抓手。

“画思路图”课程是以多种方式记录解题思路,清晰呈现“算法”与“步骤”,便于学生回顾、反思解题过程,其实施对象为高年级学生。

2.厘清知识体系,构建“建构数学”课程

“建构数学”课程主要依托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提炼概括与分析能力。具体包括“画知识树、画思维导图”两个子课程。

“画知识树”课程是以树状结构来表征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其实施对象为低年级学生。该课程多用于单元总结或学期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单元及学期所学内容,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结构化学习。此外,知识点多且关联性强的单节或多节课亦可实施该课程,帮助学生关注知识的整体性,迁移新知学习。

“画思维导图”课程是以思维导图的图解形式,在网状结构中储存、组织和优化知识系统,其实施对象为高年级学生。自小学四年级起,苏教版数学教材在单元整理与练习中增设“回顾与整理”板块,为“画思维导图”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依據。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画思维导图”课程,能够有效达成教材中“回顾与整理”的目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学会结构化学习和整体化学习。

3.关联现实生活,构建“体验数学”课程

“体验数学”课程主要以创作漫画、绘本为载体,建立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重合点,引导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数学化加工中成为知识的学习者与创造者,进而实现数学认知具体化。该课程包括“画四格漫画、画数学绘本”两个子课程。

“画四格漫画”子课程是以画简单数学故事为载体,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施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其耗时短、难度小,多用于帮助低年级学生表达对“数的认识与运算”“认识图形”等内容的理解。

“画数学绘本”子课程是依托学生的创作和想象,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绘本情境,其实施对象为高年级学生。该课程耗时长、难度大,在实施后多要求学生以长作业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但其应用范围更广,多用于复杂运算律的推导与运用、复杂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立体图形的学习与推导过程等,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诊断素养发展,跟进多元课程评价

“画数学”课程评价不仅关注课程目标的适切性,还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及自我反省意识。

一是制定“画数学”课程内容评价表。“画数学”课程内容评价表(见表1)的实施主体为执教者及听课教师。若某项的评价等级为“差”“中”,则需要着重改进或删除该课程内容。

二是制定“画数学”课程实施评价表。“画数学”课程实施评价表(见表2)的实施主体为听课教师。若某项的评价等级为“差”“中”,则需要听课教师提出改进建议。

三是制定“画数学”课程成效评价表。“画数学”课程成效评价表(见表3)的实施主体为学生,可供个人或小组使用。若某项的评价等级仅达到“差”“中”,则需要师生一起寻找问题根源,对症施策。

综上所述,“画数学”课程是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效应、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发展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随着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深入,“画数学”课程定会成为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善娜.把数学画出来——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2410501186232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