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让教育回归原点
2021-03-17窦平
窦平
【关键词】幸福教育;教育原点;人文关怀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表达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共识:如果没有幸福,生活的任何事情将失去价值意义。教育并非只是知识的堆集,而是精神的契合,是通过文化导向使灵魂觉醒的本源和根基。因此,精神世界决定了教育内涵。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教师要从生命个体的“人”出发,唤醒人的潜在本质,使每位学生的天赋和秉性得到释放,获得最佳发展。将教育升格为幸福教育,以“幸福”的方式来实践创造教育,要始终遵循“幸福公理”: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生活动力,这是教育价值的一种回归。幸福教育其实本来就是教育应有的样子,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手段,都是围绕使人“感到幸福”和“活得更好”而展开,通过教育彰显人性的光芒,使人通过教育获得自由与幸福的可能,最终抵达“求真”“向善”“尚美”的境界。
一、从目标追求上看,幸福教育尚美而又富有生态
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幸福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目的。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与其他目的之间是核心与外围的关系。幸福教育是人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教育实践的目的性两者的和谐统一,而美也是事物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教育是根植于人的价值核心,是把自觉把崇尚美、追求美,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以尚美为旗帜的幸福教育,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校的办学文化和特色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美润德、以美立人、以美启智、以美育美,最终实现美人之美,天下大同。幸福教育应该配有森林的底色,生机盎然,万物共生。学校不是被各种利益裹挟的功利场,不应把人当成物的附属品,成为被控制和定制的对象。学校的管理既规范而又精致,既成事又成人,倡导生命在场,又充满着人文关怀。
二、从样态呈现上看,幸福教育安静而又活泼
静而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教育需要积极,但不要过于张扬;需要丰富但不要过于喧哗。学校应是安静的歌者,需要从从浮躁的喧嚣中安静下来,聆听教育内部的声音。时间与精力的投放,是判断一个组织生命力的重要标尺。教育是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静悄悄的革命。要切实减少各种进校园的活动,减轻教师、学生非教育教学任务的过重负担。学生只有静下心,才有可能“思想”,才可能养成好习惯;校园安静,教师安静,“教育”才能发生,未来才有可能变得美好。幸福教育还应是活泼泼的,要引领学生创造无限追梦的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教师首先是活泼泼的,生动、智慧、幽默、有弹性、有故事,其次才是教育教学的水平。要让学生在活泼泼的课程选择中实现私人定制,在活泼泼的课堂演绎中唤醒内在精神生长,在活泼泼的活动参与中培养个性特长。
三、从发展路径上看,幸福教育聚焦核心素养和个性特质
未来是不确定的和复杂的,这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让学生幸福成长,就要引领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创造幸福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必备品格,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幸福教育的基石,是做人的根基。关键能力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是做事的根基。必备品格包含了人与社会、他人以及事情的关系,要求人应该学会自律、尊重和認真。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带得走”“忘不掉”“可再生”的能力。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品格、科学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才能为获得更有意义的生活提供可能。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还要发挥他们个性品质的优势。教育的智慧在于慧眼识人,寻找以性格优势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捷径。积极的个人特质对人的成长发展来说,是基础、关键,也是优势。人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自己的优势特征发展到最佳,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才能是走向幸福与成功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
13055017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