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香浸润童心 文化丰盈校园

2021-03-17李金荣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

【摘 要】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源和推进器。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宜荷”书法课程的建设,从校园环境、课程研发、特色活动、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手,秉持学校“宜成教育”理念,紧扣“知礼明宜,点滴成习”“学思相宜,智识明昌”“清雅合宜,力行成美”的办学追求,把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作为发展目标,“以字明礼,以字启智,以字树美,以字养德”,并从课程中凝练出“习惯、思维、品行”等核心元素,使书法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连接,打通了单项课程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关节,不仅让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还很好地实现了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关键词】“宜荷”书法课程;墨香校园;搭建平台;优化师资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2-0007-03

【作者简介】李金荣,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江苏宝应,225800)校长,高级教师,扬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科技创新优秀校长,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视导员。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始建于2014年,处于城乡接合部。学校创办之初,以当地千年古城“安宜”地名为文化溯源,结合 “中国荷藕之乡”的城市美誉,学校提出了“以荷育人,以荷化人”的教育思想,“宜荷”书法课程应运而生,一枝独秀。几年来,学校书法建设活动成果丰硕:1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级、市级各类书法比赛中频频获奖;笔者先后两次上教学录像课,作为国家课程《书法练习与指导》的补充教材内容;20多名教师在“三笔字”“三字一话”“硬笔书法”大赛中获奖;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书法大赛优秀组织奖,学校多个书法创意社团被评为市、县级“精品社团”“百优团队”。

一、营造墨香环境,激发课程兴趣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宜荷”书法课程开发初期,学校根据校园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从楼栋墙面外观、楼名、书法长廊、展厅、楼道等处入手,彰显书法艺术魅力,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同时,学校将书法与班级文化建设、楼道文化建设、处室文化建设相融合,本着“以字明礼,以字启智,以字树美,以字养德”的原则,在细节上下功夫,凝神聚力,寻求突破。

名家示范——从学校东门的《安宜赋》到学校北门的校风校训,从学校的每一个小广场到每一幢清雅别致的教学楼,从学校精巧灵动的石刻景观到韵味十足的楼台亭榭,到处都流淌著书法名家的气息,到处能让人感受到书法本身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宜荷展厅——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宜荷展厅分三部分设计:第一部分是学校课程发展档案,全面记录并见证了“宜荷”书法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是书法演变及名家赏析,从几千年前的书法起源到浑然入序的书法演变,从秦丞相李斯的《峄山刻石》到东晋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赏心悦目,惊喜无限;第三部分是师生书法作品展,学校每学年举行一到两次书法竞赛,优秀作品集中收藏展出。

书法长廊——书法长廊集中展示每学期每个阶段师生书法作品,教师侧重于每周一练的粉笔字、钢笔字,学生侧重于平时的作业书写及书法竞赛。学生作品以年级为单位展示,一月一轮,激励为主,鞭策为辅。

二、激活学校文化,推进课程研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荷”书法课程的创建,强调的是对优质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汲取,对学校文化、办学思想的延展和升华。学校依从“以字明礼,以字启智,以字树美,以字养德”的课程原则,结合“知礼明宜,点滴成习”“学思相宜,智识明昌”“清雅合宜,力行成美”等办学追求,在用好国家统一的书法教材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三宜”课程体系,即“宜学课程”“宜思课程”“宜新课程”,它们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也关联密切,相互作用。

“宜学课程”——依从“知礼明宜,点滴成习”办学追求,以字明礼,侧重于学礼成习,从小引导学生规规范范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一撇一捺中得到熏染。“宜学课程”包含“书法入门基础”“书法名人故事”两个子课程:“书法入门基础”从书法基础知识开始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了解书法的基本规则;“书法名人故事”从故事入手,讲看结合,为学生打开中国书法文化的大门。

“宜思课程”——依从“学思相宜,智识明昌”办学追求,以字启智,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力、表现力,在“点、横、竖、折”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宜思课程”包含“书法提高训练”“书法名作解析”两个子课程:“书法提高训练”根据学生书法学习的总体情况组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书法指导培训,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书法名作赏析”课程,带领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书坛盛况和不同阶段书法界的领军人物,充分感受书法艺术中积淀的睿智与精髓。

“宜新课程”——依从“清雅合宜,力行成美”办学追求,以字树美,以字养德,侧重于审美养心,在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变得静心、细心、耐心,从容淡定,温文尔雅。“宜新课程”包含“书法文化探寻”“书法创意社团”两个子课程:“书法文化探寻”主要带领学生感知中国几千年来书法文化的丰厚内涵,抓住书法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契合点,传承与弘扬中华书法文化;“书法创意社团”重在鼓励级部师生自行开发社团课程并开创性地进行相关社团活动。近几年,学校相继成立了“书法造型小创意坊”“书法文化小吟诵吧”“书法历史小研究院”“书法健身小表演队”等多个创意社团。

三、搭建展示平台,彰显课程特色

“宜荷”书法课程的目标指向是育人,课程建设始终坚守“学生立场”。课程实施中,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充分彰显课程特色,培塑知礼明仪、乐观昂扬、自信向上、胸怀理想的安宜时代学子。

1.编写“一册”。我们根据学校现状,结合全国书法(写字)等级考评标准,树立“正确、规范、整洁、美观”的教育评价指向,编写校园书法晋级手册,明确学生书法进阶标准,共分为六个级别,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书法级别参照表][书法等级 写字姿势 书写标准 作品呈现 一级 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笔顺正确,字体较工整,卷面较整洁 20分钟内完成楷书(铅笔字)60个左右 二级 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字体较工整,大小较均勻,结构较合理,卷面整洁 20分钟内完成楷书(铅笔字)100个左右 三级 坐姿端正,执笔正确 字体较工整,大小较均匀,初步掌握起、行、收的笔法 20分钟内完成楷书(钢笔字)60个左右 四级 姿势、执笔方法得当 字体结构合理,大小均匀,基本掌握起收、提按、转折等笔法 20分钟内完成楷书(钢笔字)100个左右 五级 姿势、执笔方法得当 字体特征鲜明、结构合理,技法比较扎实,书款齐整 书写诗文一篇,字数50~100字左右,书体自选(钢笔或毛笔) 六级 姿势、执笔方法得当 笔画、结构、章法符合相应书体要求,初步具有书法创作意识 硬笔、软笔各书写诗文一篇,字数100~200字左右,书体自选 ]

2.开设“两节”。学校每学年组织“书法开放节”“书法文化节”活动。“开放节”重在“请进来”,邀请学生家长及当地书协领导或友好学校参与学校书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校集中展示“宜荷”书法课程文化及相关社团活动。“文化节”重在“秀出去”,活动期间举行形式丰富的书法竞赛,如班级对抗赛、书法明星赛、小书法家邀请赛等,并组织学生外出交流参观,让学生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养。

3.举行“三礼”。“三礼”即开笔礼、执笔礼、落笔礼。新生入学时,学校将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和书法传统文化有机整合,举行“开笔礼”,“以字明礼,培养习惯”,提高入学仪式庄重感、仪式感,鼓励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步入三年级,学校结合八礼四仪中的“十岁成长仪式”举行“执笔礼”,以“以字启智,学会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临近毕业,学校结合六年级毕业典礼举行“落笔礼”活动,引领学生在感恩母校、感恩师长、感恩同伴的同时,“以字养德,立志高远”,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四、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机制

学校秉承“人才兴校”的战略思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师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素质较高、教学有方的教师队伍。

1.组建发展中心。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教师发展为根本,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教师发展中心,为书法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外请专家、内请名师的方法,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光盘、学习讨论、经验交流、课堂观摩、外出参观、教学展示等形式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引导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悟其理,得其法。

3.形成培养机制。学校专门成立“宜荷”书法课程考核领导小组,激励广大中青年教师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特别是对于全科教师的培养,学校提高绩效比例,鼓励更多教师担任书法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教学工作。

五、聚焦核心元素,实现课程融合。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进而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发展学校文化。我们把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作为“宜荷”书法课程建设的重点,并从中凝练出“习惯、思维、品行”等课程核心元素,使书法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效连接,打通单项课程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关节,既源于书法,又不局限于书法,既根植于课程,又超越出课程;不仅真正意义上让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还很好地实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融入德育主题。

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我们在课程建设中主动引导学生学习书法文化礼仪,“以礼始,以礼终”,积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摈弃杂念、专心做事、规范书写”等诸多优良习惯,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认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效果突出。

2.注重学科渗透。

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书法课程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如,与语文学科相整合,开展古诗词书法赏析活动;与数学学科相整合,锻炼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与思品学科相整合,渗透书法礼仪,加强品德教育;与音乐学科相整合,进行书法律动操的创意编演;与体育学科相整合,寓书法于课堂游戏、活动之中;与美术学科相整合,开发“书画”相关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创新互动平台。

对学校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智慧学堂、校园公众号、学校网站等新媒体网络平台,拓宽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展示的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并激励广大师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综观学校的“宜荷”书法课程建设,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课程特色与学校文化相得益彰,既防止了就课程论课程的单一操作模式,又在建设课程的同时,着眼全局,立足实际,让校园真正成为人生最美的起点,成为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与成长沃土。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
工作着 努力着 幸福着
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搭建八大平台 服务科技人才
数据分析,凸显统计思维
加强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建设
搭建“三大平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丰富学生英语课外活动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