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校评价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2021-03-17朱葆荣

江苏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

【摘要】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历来重视教育评价改革,着重围绕改革学校评价,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学段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主要是政府先行,改革履行教育评价职责方式;多方联动,形成深化学校评价改革合力;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各学段学校评价体系,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增添了动力。

【关键词】学校评价改革;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朱葆荣,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教育局(江苏扬州,225000)党委书记、局长。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历来重视教育评价改革,着重围绕改革学校评价,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学段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当前学校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

1.学校评价改革工作总体氛围还不浓厚。

受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中考指挥棒影响,“分数至上”的观念在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主要是统考分数和升学率这两大“显性要素”,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这些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隐性要素”评价显得不重要。各级学校不重视评价改革工作,人民群众不理解改革评价工作,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现象较为普遍,改革工作任重道远。

2. 城乡学校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不够平衡。

由于城乡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涉及到学校评价改革的一些具体指标,如保教质量、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等,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加之留守儿童比例偏大,家庭教育短板现象比较突出,带来了农村学校评价改革工作推进还不深入、不全面等问题,城乡学校存在工作推进不平衡现象。

3. 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义务教育和谐育人环境营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评价制度、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指导评价制度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职业教育高层次学徒制、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

4. 评价标准、机制仍不灵活。

目前学校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主要还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面向所有同类学校,它兼顾了操作性、可评价性,但忽略了差异性,不能完全体现学校个体发展的过程性努力和进步程度,也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鼓励作用,评价标准仍显单一和教条,较为僵化,不利于学校办出特色和学生张扬个性。

二、学校评价改革的“宝应路径”

1.政府先行,改革履行教育评价职责方式。

各级党委政府从解决思想观念入手,切实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多措并举,细化措施,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改革党委和政府“分数为王”这种较为单一、相对片面的评价方式,构建起多元评价体系,相继出台了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意见、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文件10余个。国省“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县及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听取“双减”工作政策精神,并较早对我县落实落地工作作出安排,划拨了专门考核奖励资金,将“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年度教育教学高质量考核。注重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积极响应上级文件要求,不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逐步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营造了有利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良好氛围。

2. 多方联动,形成深化学校评价改革合力。

加强统筹协调,结合有关镇区和部门职责,制定了一系列布局优化、队伍建设、财政保障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部门、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带动全社会对学校形成正面科学的评价。针对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尚不均衡、教育布局不够优化的问题,一方面,教育、规划、住建等部门合力,科学制定全县布局调整三年行动方案、五年实施意见。“十三五”以来,宝应县城乡撤并中小学及办学点6个、办园点12个,同时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和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8所、中小学5所;城区建成了开发区国际学校初中部、安宜实验学校初中部、新城实验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新园等一批现代化学校。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乡镇党委政府支持,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团办学,以县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初中为龙头,组建了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集团,形成了实验初中办学联盟。近年来,山阳镇城西幼儿园加入实验幼儿园集团,挂牌成立泰山实验学校;整合公民办幼儿园资源,挂牌成立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出台实施方案,鲁垛镇、泾河镇等乡镇中小学合并办学提上日程。

第三,根据宝应县城区教师绝对性缺编、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情况,近年来,在教师职称晋升、待遇提升、培养培训等方面倾斜农村地区,力促城乡教师学历、年龄、学科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待遇保障。由县财政统筹,落实了绩效工资、乡村教师补贴等制度,足额发放农村工作补贴、车贴;每年拿出1500万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义务教育段教师奖教奖学工作;县镇统筹,通过改建、新建的方式,兴建了乡村教师公寓。县教育局还出台相关政策,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审时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放宽条件,或者直接认定。强化师资培养。积极构建国省市县四级培训网络,先后举办学历班、普及班、提高班、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等,涉及37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有22万人次,占比59.3%。重视乡镇骨干教师培养,成立了23个名师班、31个骨干教师“带教送教”团队,组建了市级语文、英语学科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十三五”以来共新增22名省市特级教师,其中10名是乡村教师。

一系列实招的落地,极大缓解了城区热点学校的入学压力,进一步推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群众心中的“美学校”。

3. 多元评价,建立健全各学段学校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评价方面,重点评价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规范办园、安全卫生、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针对学前教育评价,宝应县建立了课程游戏化共同体5个、教研责任区7个,采取与实验幼儿园等名园挂靠、骨干园与薄弱园结对帮扶等形式,保教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开展“小学化”倾向排查整治,“每周飞检”工作形成制度,全县幼儿园课程设置、教师观念和行为、幼儿园舍环境和管理更加符合学前教育规律和要求。

中小学学校评价方面,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双减”落实情况、社会满意度等情况。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构建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为导向,以品牌学校、品位教师、品质学生建设为策略,在全县中小学大力实施“三品教育”,制定了三年行动方案和评价标准;完善《宝应县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百分考核》,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评价体系,将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对学校的过程评价。普通高中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目前,全县正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高中探索“真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的实施路径,全面实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逐步适应未来高校招生发展趋势。高度重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发《宝应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并纳入各学校年度考核,各高中学校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职业学校评价方面,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针对职业类院校,我县坚持“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办学评价标准,立足宝应实际,推动职业学校升学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深化与县内外重点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合作,实行了订单招生、订单培养。紧扣乡村振兴要求,以提升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导向,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全县形成了“棚室西瓜種植”“特种水产养殖”“有机梨种植”“荷藕种植”等一批“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创建成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养老保险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