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升级研究

2021-03-16张志刚孙清珍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肺炎新冠

张志刚,孙清珍

(枣庄学院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我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从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看,近十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连续增长之势,目前仍未减缓(见表1)。而在新冠肺炎影响下,经济下行,社会供需两弱,各行各业用人需求锐减,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突发疫情,党和政府在始终将抗击疫情做为政府工作首要任务的前提下,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六保措施,将就业排在第一位,充分显示出党和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高校作为政府就业政策的执行者和毕业生就业的服务者,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如何升级原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减少疫情对毕业生的特殊影响,建立起高校、学生以及企业的线上与线下一体的完整、高效系统,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制约,对本就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供需数量矛盾短期扩大,就业机会减少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较2019年增加40万人,人才供给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就业市场短时间内难以产生相应的就业需求。同时,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才需求数量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研究发现,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万个就业岗位。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空前压力。

此外,通过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也能清晰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经济变化趋势(见表2)。2020年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环比下降0.4%。2020年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28.9,环比下降24.1%。

表1 近十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柱状图

表2 2019年—2020年综合PMI产出指数走势图

PMI综合指数包括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通过中国制造业PMI(见表3)主要构成指数和中国非制造业PMI主要构成指数(见表4)可以看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生产、新订单、雇员、供应商配送与库存五项类指标始终在50%上下浮动,而2020年2月五项指标全部出现大幅度下滑,特别是权重占比最大的新订单指数降幅明显,制造业由上月的51.4%下降至29.3%,非制造业由上月的50.6%下降至26.5%。

表3 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表4 中国服务业主要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以上数据均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行各业普遍经济衰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人才需求普遍减少。这种由不可抗力带来的经济衰退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发展经济得到有效缓解,只能等待疫情结束才能好转。

(二)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短期扩大

疫情发生前,受市场供需和国家政策影响,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输出和市场需求保持相对平衡;疫情发生后,供需结构矛盾扩大。传统制造类、旅游类、餐饮类相关专业毕业生需求大幅减少,而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毕业生需求大幅增加。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0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性行业中,除制造业(10.2%)用人需求有所增长外,采矿业(-10.7%)、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3%)、建筑业(-4.7%)等行业市场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服务性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4.9%)、教育(17.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8%)有所增长外,其余各行业用人需求均有所减少,用人需求减少较多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0.8%)、住宿和餐饮业(-41.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7%)、批发和零售业(-7.4%)、房地产业(-27.2%)等。

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推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或将在行业间调整,一部分行业受到冲击后将减缓发展步伐。反映在就业方面,餐饮酒店旅游、传统制造业、交通运输、农业畜牧养殖等行业用人需求短期内急剧减少,而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金融等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用人需求急剧增长,从而形成新的就业机会。这种就业方面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然迸发,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急需调整、适应并努力解决的难题。学校需要针对这种突变及时采取措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三)供需匹配方式变化,就业方式需要改变

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采取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的各项措施,这改变了用人单位招聘的方式方法。原本就收到互联网、全媒体、新科技等现代信息技术冲击的传统招聘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更加缩减。根据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校园线上招聘会占比仅为20.69%,到2020年1-2月份线上招聘会占比达到92%,呈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线下招聘会由2018的79.31%猛降至8%。其中,2019年是线上招聘会快速增长的一年,线上招聘会占比由20.69%上升至46.67%。在校园宣讲会方面,据梧桐果网站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校园宣讲会线上场次为235场,2019年为302场,2020年1-2月线上场次为112场,明显呈递增状态;相反,2018年中国校园招聘会线下场次为423场,2019年为209场,2020年1-2月为29场,明显呈递减状态(见图1、图2)。由此可见,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上招聘会和宣讲会已经成为招聘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图1 2018-2020年中国校园招聘会线上线下场次占比分析图

图2 2018-2020年中国校园宣讲会线上线下场次同期对比图

这种招聘方式的改变,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线上招聘带来大量岗位招聘信息使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但是高校毕业生同招聘单位之间的选择多是依靠双方的基本信息,传统面试招聘时所存在复杂的相关利益问题将会被线上招聘放大,对线上招聘的公平性造成一定冲击。同时由于我国线上招聘监督制度体系并不完善,难以保障相关就业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度。此外,企业的线上招聘活动多仅以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形式进行,在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供了丰富选择机会的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毕业生的主动性减弱,被动性增大,这对毕业生和企业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是由政府、高校和社会各部门参与构建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工作体系,通过提供招聘信息发布、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业咨询、手续办理、创业教育、困难帮扶等服务,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

当前,国内各高校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原有的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被放大。现有的就业指导体系多以面对面指导或以就业指导教学的方式进行。虽然随着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多种的线上模式,但在日常指导实践中,由于技术、设备以及指导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线上模式往往沦为一种形式,无法承担指导学生顺利、完满就业的重任。同时,线上模式的各种潜在问题也不断涌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就业体系的弊端与学生需要的矛盾不断凸现。

就目前来看,提高线上指导的有效性,使其达到或者接近线下指导的水平,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线下指导很难进行大规模开展,主要由于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所造成,国内疫情虽然得到了全面控制,但还存在小规模爆发的情况。尚未结束的疫情使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存在较多风险,集中进行线下指导的健康风险较高。另外,往年线下培训中一直存在的模式单一与实效性较差、就业者接受培训的意愿较低、个别社会机构扰乱培训就业秩序等问题依然存在,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线上指导模式,就实际效果来看,也存在较多不足。首先,线上指导依赖计算机等硬件实现,受条件局限,大多数学生难以在线上指导中获得足够多的帮助,对急需解决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明显不足,线上指导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次,参与线上指导的教师对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部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角色变成了网络“主播”,缺少与受训者的互动,基本是老师自己在讲,受训者全程在听,即使老师讲的绘声绘色,受训者看久了仍会产生疲倦心理,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最后,线上培训的效果得不到全面保证。线上培训中受训者与教师缺乏现场沟通,教师难以随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正。培训结束后的反馈效果与线下培训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受训者对培训中布置的作业重视程度不高,且由于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教师难以对受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无法真正通过作业对受训者存在的不足进行指正。

三、升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及时调整就业政策

建议采取一些扩大招录规模和创设相关基金的措施增加就业。例如,教育部根据疫情发展态势适当增加研究生和专升本的招生计划,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适当扩大选拔录用公务员、选调生招录规模,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扩大“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招募规模,公开招聘一批乡村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充实基层;优化指标分配,扩大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规模;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创业等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最新的国家政策传达给广大毕业生。

2.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指导各级政府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与人才招聘相关的户籍政策、住房政策、子女就学政策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加大就业考核和表彰奖励的工作力度,统筹用于拓展就业市场和组织招聘活动、表彰先进,调动各方就业工作积极性;加大就业工作督导督查力度,根据就业工作时间节点督查调度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情况。对发现的弄虚作假情况,严肃追究责任。

3.推进新经济形式就业

新经济形式是伴随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而衍生的,如直播、IP产业、写手、个人工作室等“互联网+平台”型经济体,简称新经济形式,这些经济形态创造的就业即为新经济形式就业。经济形式就业具有灵活性强、公平性高、门槛低等特点,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就业渠道。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新经济形式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大力推进新经济形式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二)高校层面

1.加强网上就业指导与服务

高校应主动适应新冠疫情和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重视网上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构建“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丰富和完善线上业务办理相关功能。二是加快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招聘网站链接与信息共享,鼓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进行供需对接。三是改进网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聘请专业教师,结合毕业生专业学科特点,广泛开展网络分类指导,突出就业指导个性化,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五是拓宽网络平台功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互联网采集毕业生和企业信息,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匹配学生就业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实现就业需求的线上精准匹配和帮扶;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宣传媒介及时汇总发布国家、省市毕业生推进就业相关政策、企事业单位招聘岗位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信息指导和服务。

2.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建设

应充分挖掘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的优势,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实现毕业生接受就业服务全覆盖。一是更新理念,转变机制,变传统的“线下”就业工作为“线上线下融通服务模式”。二是继续巩固传统就业服务内容和途径,挖掘原有资源,广泛组织邀请,创新合作形式,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可发动专职教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特殊时期就业工作教师全覆盖;鼓励专任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各种资源,收集与自身专业契合度高的岗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行业协会等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三是线上线下密切结合,实现无缝连接,打造立体、多元的就业服务体系。

3.强化重点帮扶与心理疏导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要切实做好毕业生求职心理疏导,减少学生就业压力和焦虑情绪,为毕业生提供及时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就业个性化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合理调整预期,积极就业,尽早就业。尤其要关注重点群体,强化重点帮扶。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特殊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三)毕业生自身层面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毕业生应积极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高校开展的网上就业指导活动,发掘自身潜力以及优势、劣势,结合自身实际对职业规划进行优化、调整。要正视就业形势,利用假期主动与往届毕业生沟通,了解就业市场选择、职业前景,获取指导意见。将思维多元化,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单一的束缚。同时,应树立主动意识,根据自身规划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工作,规划心理预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就业。

2.提高求职技巧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公开的特点,及时学习掌握国家和各级地方的就业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对求职和就业政策信息的收集、对比和综合的能力。积极投递简历,优化简历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综合匹配度。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提升成功率。另一方面要做好“无接触面试”的准备,提前了解线上面试和线下面试的不同点,学会利用线上面试的优点。充分了解“无接触面试”的技巧,从表达能力、团队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性、思维逻辑、观点发表、倾听尊重和表达分析概括等方面进行综合应试准备。

3.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职场胜任能力的核心取决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可利用疫情在家的契机,结合自身能力短板、所学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主动学习、提升核心竞争技能和职业沟通能力,广泛学习各种知识,深刻剖析自身缺点和不足,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从知识、能力、技术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总体上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客观上也将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供需结构矛盾短期扩大,求职方式发生改变,短期内就业机会减少的严峻形势。在此情况下,政府、高校、毕业生三个方面必须形成联动,健全升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高效服务,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为社会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毕业生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