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和制造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动力机理与路径研究

2021-03-16敏,徐

泰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旅游业协同制造业

魏 敏,徐 杰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引言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2014年8月,国务院正式将旅游业的定位上升至“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动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和带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不仅给旅游业自身带来附加值的提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旅游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子产业,是服务行业的大集合。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需要和其他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进而丰富其产品的内容;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后期的产业转变和扩展,也需要大量相应配套的服务类行业,在探讨“两业”融合这一话题时,旅游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是重要的一环。为了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完善制造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文献综述

在产业融合的内涵研究方面,刘思明,张世瑾和朱惠东将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归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动力和市场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商业模式的兴起等原因[2]。在这个背景下,各个产业客观上需要拓展自身的边界、丰富自身的内容以及提升自身的价值,因而形成融合协同发展现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后,在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在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由企业的主导性、市场的驱动性相互作用,形成并逐渐具有主体多元、路径多样等显著特征[3]。服务业(包括旅游业)与不同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既是衡量区域产业经济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附加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因此,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4]。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实质上是旅游业与制造业文化的融合,可分为旅游与工业遗址、传统制造工艺和现代化制造业的融合,具体如图1所示。制造业能够体现多样化的工业文化和其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逐渐被摒弃,以往的生产车间和设备、矿山遗址等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承载着工业文明的历史记忆[5]。如果赋予这些工业遗迹旅游的功能,就可以开发成以历史怀旧和科普体验为动机的旅游产品,这对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焕发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后工业文明时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盛行,环保、低耗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制造业企业的追求[6],制造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此时又代表了一种广义上的以现代技术和生态环保为主题的旅游[7-8],游客旅游的过程,也是深度体验制造业企业现代技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自我宣传和建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营销手段。此外,制造业所承载的文化也可以体现在传统工艺上,比如传统的葡萄酒酿造、传统的织染方法等等,这些传统工艺传承着民族文化和记忆,将这些传统工艺赋予旅游功能,不仅能够让更多人重新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工艺,也能够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图1 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二、动力机理

(一)制度变迁

通过制度变迁,实现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突破。当前,旅游产业面临着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演变,同样制造业也面临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剖析“两业”融合和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将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视为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要实现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演进就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推动旅游市场的供需匹配的速度和效率,而其中创新是实现旅游发展中关系协调,打破路径依赖的重要手段。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明晰其产业发展的“瓶颈”,即现有的制造业发展是否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修正已有的“锁定”效应,从产业融合的理念入手,形成“路径创新”以实现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过程建构制造业发展路径依赖与多重锁定,从认知锁定、经济锁定和治理锁定三个角度分析产业发展利益主体,包括供给侧和需求侧,探讨产业发展的多重“锁定”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两业”融合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在路径依赖理论支持下,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如低成本要素驱动和大规模投资驱动动能逐渐衰弱,产能过剩、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这些都是制造业发展路径依赖带来的发展“瓶颈”,需要进一步寻求路径创新,将旅游与文化因素有机渗透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来。

(二) 文化创意

通过文化创意,实现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发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制造业的发展路径突破是一个突出而又紧迫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更多关注的是量的扩张,即产业规模的增长;而在谈及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的时候,更多地强调基础的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等。产品质量其实只是制造企业微观层面所说的质量,在中观乃至宏观层面看待制造业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结构问题。结合“两业”融合的思路,将文化创意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需要在区域空间布局上对产业链进行配套。制造业与旅游企业融合发展,产业(企业)结合自身供给能力,预测和分析市场需求,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最大限度避免旅游产品(服务)的无效供给,真正意义上实现产业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升级,深入分析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质量、效率和动力之间的关系,为打破路径依赖,实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三) 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优化。从企业层面来看,通过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提升而发生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并促使产业链、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提升,最终通过改革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来提高旅游产品(服务)附加价值。通过计算产业融合效应,进一步就“两业”融合政策环境下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进行分析。其中,针对不同的旅游子产业,需要进一步进行划分,对其效应的强弱进行分析。从区域层面来看,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一个产业发展平台,要求在一定区域内,不仅关注旅游产业供给总量的扩大,更要重视技术创新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应用(诸如工业IP旅游、工业园区旅游等),推动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实践中,一些旅游项目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低水平产品供给过剩,而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却供给不足),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和旅游产能的过剩[9-10]。

三、融合协同发展路径

旅游产业被认为是产业综合性较强、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之一,旅游业不可能游离于其他产业之外独自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产业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联性。旅游业与制造业关联性的体现不仅局限于旅游装备制造业,如游轮、旅游帐篷、旅游拍摄装备等,还包括以制造业厂址、文化以及生产工艺为基础的工业旅游开发,这些由旅游业和制造业融合形成的产业形态或者产品形式为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旅游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贯穿于旅游业与制造业的价值链全过程,如图2所示,从规划设计到生产开发,再到营销销售和消费体验,两大产业之间呈现出密切的联系。

通过把工业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将工业文化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的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旅游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不仅体现在其产业内包含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而且与第一、第二产业有广泛的联系。旅游是制造业实现发展路径突破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制造业资源则为旅游产业品质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11]。制造业与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其融合、渗透现象早已存在。两者也逐渐突破产业边界而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交叉产业、新兴业态,延展了各自的产业边界,丰富了产业发展的内容[12]。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使得旅游产品具有高附加价值和强渗透能力,对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推动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图2 价值链进展下的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联系

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作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产物,客观上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现实中,旅游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过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者网络状溢出的,同时还具有交互式的融合协同发展的特征。旅游业兼容了文化创意的内涵,形成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该文旅产品除了服务于本地区制造业之外,还能够充分发挥知识外溢的作用,比如,制造业厂房车间的生产工艺,一旦成为旅游资源,将会突破行业及地理空间的局限性,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进一步将知识和创新向周边传导,引领带动周边相同制造业提高旅游文化创新水平和附加值,形成区域规模经济现象,不仅可为单个制造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元素,而且可以不断推进制造业高附加价值化和内涵式发展,进而促进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 市场方面的政策导向

市场方面的导向旨在实现几个新兴领域市场的政策供给的突破(新兴旅游方式融合制造业)。主要包括研学旅游、培训旅游、体验旅游等市场。研学旅游作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制造业文化认同和传播的重要途经。研学旅游承接了国家对于研学旅游政策的切口,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研学旅游的开展离不开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大时代下,研学旅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到制造业的众多领域。此外,研学旅游还发挥政府在整合工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作用,促进制造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推动整体“旅游+制造”的产业发展。在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服务化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13]。由于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旅游产品(服务)的消费更趋于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将体现在这些更具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的散客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服务)供给的科技含量呼唤新的旅游服务形式和内容体系,以满足人们旅游偏好、价值取向和在新经济条件下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等方面的内在心理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密集型的社会服务业发出了召唤,旅游产品需求的科技含量日益凸显也对旅游产品(服务)供给提出新要求。

(二)资源方面的政策导向

由于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带动性,当旅游业与制造业融合协调发展时,可以有效拉动最终消费,进而具有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作用。然而,如果在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中忽视供求协同问题,就会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的重复建设,导致出现旅游产品(服务)产能“过剩”现象。这些“过剩”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过剩”,而是伴随一些旅游产品(服务)“过剩”,而另一些旅游产品(服务)的严重不足,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旅游业和制造业融合协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这一问题,因为二者融合协同发展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新内容。事实上,旅游供给要素是一个完整的服务链,该结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会影响旅游体验的优劣程度与旅游供给侧的整体质效。在信息和“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服务要素链中,长期偏重景点、住宿和餐饮环节的供给,忽视购物、娱乐和康体环节的供给,将会导致服务链结构失衡、综合经济效益不高[14]。

(三)环境方面的政策导向

环境包括软环境(政策)和硬环境(基础设施)。目前,各级政府均出台相关的政策,促进旅游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从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制造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非常重视,并提出了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的建议。一些政府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园区、基地和生产工艺等,进行资源整合与开发,借助于旅游业的产品营销,让更多的顾客(游客)了解制造业的传统工艺、文化以及品牌拓展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规划的制定,为促进制造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和政策保障(产业融合平台建设),进而为旅游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

政府在制定旅游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政策时需要更多考虑到资源、市场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托市场机制实现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服务)的选择,旅游产业的决策依据取决于市场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可见,考虑“两业”融合的思路,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着力的旅游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的初期需要政府必要的监管。进一步而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解决旅游产品(服务)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利益冲突。因此,政府在旅游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初期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需要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市场供给,还需加大对部分旅游企业和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政府也可通过惩罚手段,提高旅游企业的重复建设成本,促使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结语

产业融合是旅游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旅游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协同发展可以实现两个产业的双赢。从制造业一侧来看,旅游业与制造业融合能够推动制造业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和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从旅游业一侧来看,旅游业与制造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有利于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促进“两业”融合,需要在制度变迁、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发力,并且制定适合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两业”的融合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业协同制造业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