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李东阳撰宦官墓志铭考述

2021-03-16李花蕾

兰台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李东阳宦官太监

李花蕾

新见《明故御用监太监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铭》《明故司设监太监韦公墓志铭》,碑系燕郊出土,2018 年12 月见于私人收藏家,二碑志文由明代“茶陵诗派”核心人物、正德初年内阁首辅李东阳撰。墓主傅庆、韦记二人是活跃于明成化、弘治之际的内府重要宦官:傅庆少年得志,22 岁任司设监太监,培育了大量徒弟,如弘治、正德之际著名的司礼太监赖义就出自其门下;韦记大器晚成,60 岁始任太监,后因学行出众,受孝肃周皇后及宪宗倚重。

《傅公墓志》31 行,808 字,楷书,碑额今不见。《韦公墓志》正文35 行,约720 字,楷书,墓盖3 行,12 字,篆书。兹录二志全文如下:

明故御用监太监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铭

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国史总裁长沙李东阳撰。

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前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侍经筵广阳刘机书。

奉敕提督十二营、总管三千营总兵官、掌左军都督府事、前节制陕西等处地方、柱国、惠安伯永城张伟篆。

御用监太监傅公之卒也,上闻讣震悼,赙宝镪三千缗,复遣司礼监太监赖公义以谕祭,且命董葬事。赖公抱翰林院编修滕霄状,衰绖诣予,泣曰:“吾不幸,吾主公大故,襄事有日,敢祈先生言勒诸墓之石。”按状,公讳庆,姓傅氏,为柳州之上林人,以俊异选进内庭。成化戊子,为长随,授奉御。己未,拜惜薪司右司副。丙申,转左。丁酉,升司设监太监,兼前职。戊戌,宪宗纯皇帝嘉其劳,赐蟒衣、玉带、内府乘马。弘治间,累左迁,直乾清宫,佥织染局事。逮今皇上御极之初,简中臣耆旧而拔之,时赖公倚重,为国柄用,乃以公荐,上可其奏,命掌浣衣局,升御用监太监,皆特恩也。公幼颖敏有大志,材识不凡。甫长,委质庭掖,输忠尽瘁,绩效日以益盛,蹇蹇之心至终未尝倦。虽处中贵,自治崇简,滫瀡之奉不侈于日用,而裳衣帷事冲澹,其检身也如此。在惜薪时,公为之区画,出纳之际,会计甚得其当,而胥吏之弊用是以革。织染人苦机杼征役之繁,公为建白之,以故中外多得惠。其掌浣衣局也,烦撋之劳,必躬视之,毫发不苟。历官四十余年,膺累朝之眷重,祗慎匪懈。礼服之在躬者,虽祈寒盛暑不辄去。执禁直,虽夜分不寑。其宠赉之厚,职业之勤,在官者盖如此。遇贤士有礼,待家众有恩,驭下略无恶厉声色,人皆德之。凡在公教育中者,悉居要路。若内官监太监吕安,监丞王通,司苑局奉御高成,御马监少监张敏,监丞王智,太监王钊,乾清宫奉御客仲举,惜薪局右司副李勣,奉御王宣、刘荣,鞍辔局奉御杨玺,大善殿奉御钱进,神宫监长随高义,乾清宫长随王用、董成,显用于时者,皆出自门下。而赖公以博洽之才敻出侪辈,尤钟爱于公也。其得人之盛又如此。公醇笃庄重□激忠义,而年弗究于用。惜哉!从子一,琮。其生景泰丙子九月十五日,其卒正德己巳□月四日,寿五十有四。其葬都城东六里屯之原。寔卒之月二十八日也,是宜铭,铭曰:

笃棐宫闱为既久,蟒衣骖乘宠则厚,得于天者匪弗寿,人之望之用弗究,蔼蔼门墙多士秀,贻厥后者功厥懋,呜呼!公全而归夫何疚。

明故司设监太监韦公墓志铭

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国史总裁长沙李东阳撰。

赐进士第、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掌太常寺事、侍经筵同郡田景贤书。

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奉敕提督五军并十二团营总兵官、监修国史、知经筵事、掌后军都督府事古汴张懋篆。

公姓韦,讳记,西广桂林府临桂县人也。公生秀美。宣德五年,进入禁庭,选择受学于内馆。公聪敏勤励,久而学成。正统己巳,办籍于宝钞司,寅畏有为,人咸服其能。景泰壬申,除奉御,日届近侍。天顺癸未,改侍仁寿宫。成化丙戌,莅事于酒醋面局,佥押管事。戊子,升本局右副使。庚寅,升左副使。壬辰,升大使。癸巳,升司设监右少监,仍署局事。甲午,升左少监。丙辰(成化无“丙辰”,应作“丙申”),升太监。六十余年,深承宠眷,公益勤慎匪懈。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将用老成臣俾教内人,公以学行,遂获兹荣,循循善诱,斐然可□。宪庙以其练达□识,遂使二南之□,敬长克协之德意。今皇上嗣历大宝之初,命掌局印。庚戌,推举同御马监太监甯公瑾掌宫事,少长咸欢。公生蒙累朝宠渥,赐蟒衣玉带及岁禄,及有内府骑马之宠,人皆谓公积善所致。弘治乙卯夏四月,公因老疾,经时弗瘳,上乞散地,以便调治,荷蒙圣恩,准惜薪司□□养老,兼赐夫役。虽在病中,尚手不释卷,其好学之笃,虽老而犹不倦。今年六月二十八日,以疾寿终。讣闻,圣慈仁寿太皇太后□恸,赐以白金百两、彩段四表里,香烛、油等物若干。复蒙皇上钦赐宝钞万贯,谕祭一坛,工部营葬。仍命内官监右少监陈公彬董治丧仪,恩至渥也。卒日之距公生于永乐丁酉十一月十四日,享年八十有四。公名下诸公咸执丧礼,□其义子福顺等卜以八月初八日,奉柩安厝于京西香山乡翠微山新章村之原,公存日□所预谋之吉兆也。于戏!若公者,福禄寿考,亦人生之不易得也,是宜铭诸幽堂。铭曰:

西广之英,宗庙之器,久膺荣爵,克全良贵。耽嗜诗书,敦尚仁智,清勤立身,澹泊明志。政之简剧,事之巨细,率循理行,不为利计。籍籍声华,昭于盛世,京西之原,佳城幽閟。华表峨峨,上入云际,体魄安兹,历年无既。

一、墓主生平考述

1.傅庆生平。

据志文,傅公名庆,柳州上林(今广西上林县)人,其生平及任职情况如下:

景泰七年(1456),生。

成化四年(1468),为长随,授奉御。

成化十一年(1475),拜惜薪司右司副。

成化十二年(1476),转惜薪司左司副。

成化十三年(1477),升司设监太监,兼惜薪司左司副。

成化十四年(1478),赐蟒衣、玉带,准内府乘马。

弘治初(1488),累左迁,后直乾清宫,佥织染局事。

武宗即位(1505),因荐掌浣衣局,升御用监太监。

正德四年(1509),卒,享年54 岁。

1468 年,年仅13 岁的傅庆“为长随,授奉御”,从此踏上升迁之路。《明史·职官志》载洪武初将内官分为十二监,每监“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1]1818。洪武二十八年(1395)重定内官监、司、库等官职秩,设内官监十一,每监“皆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设长随、奉御,正六品”[1]1825。尽管长随、奉御在职秩上被定为六品,但实际地位并不高。《二十二史札记》称“长随本中官之次等,受役于大珰者” ;《明史·宦官传》载,汪直、刘瑾、张永、谷大用等大宦在获罪之后都被降为奉御。由此可见,长随、奉御是在当权宦官身边听差的小跟班角色,是宦官的“初级职称”。

1475 年,傅庆任惜薪司右司副。惜薪司掌管宫内所用柴炭等事,“设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从五品”[1]1825。明代以左为尊,次年,傅庆即升为惜薪司左司副。1477 年,傅庆升为司设监太监,同时兼惜薪司左司副。司设监掌管御用车辇、床被褥、帐幔等事,事关皇帝的起居出行,太监为正四品,就内官职秩而言已达最高。此时傅庆仅22 岁,升迁速度如此之快,即使在宦官机构庞杂的明代仍属少见,这固然与其“幼颖敏有大志,材识不凡”有关,但若无人相助,恐非易事。考《明史》,1477 年正月,宪宗建立西厂,由太监汪直统领,权倾一时。汪直为浔州府(今广西桂平市)大藤峡瑶人,约1465 年大藤峡瑶民起义被平定后入宫,曾为昭德宫内使,得宪宗宠妃万贵妃宠信。从里籍来看,傅庆与汪直为同乡,而入宫时间又大致相同,二人不可能不相识,笔者据此推测,傅庆极有可能得到过汪直的扶持。明代内官定制“官无过四品”[3]7765,官至太监以后,已经升无可升,于是帝王的恩宠便以其他形式加以体现,如赐蟒衣、玉带和加禄米、准内府乘马等,都是升迁的标志。1478 年,傅庆就得到了赐蟒衣、玉带、准内府乘马的荣耀。

1487 年,宪宗病逝,孝宗继位。次年,傅庆便“累左迁”,后于乾清宫当值,又“佥织染局事”。据史料记载,孝宗继位初,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宦官乱政,如停免苏杭等处坐守织造者、将梁芳等前朝大太监革职下狱等。傅庆之左迁,或与此有关。织染局负责染造皇宫内所用的丝织品,《明史》称织染局旧制设“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有“掌印太监一员,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1]1820。据此,则傅庆在织染局任佥书一职,品阶不超过从五品。终孝宗一朝,傅庆都不再得势。

约1505 年武宗继位后,傅庆升为御用监太监,掌浣衣局印。御用监造办“御前所用围屏、床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1]1819,浣衣局除了浆洗宫内皇亲国戚的衣物之外,还是老、罢、退、废官人们的居住地,“凡官人年老及有罪退废者,发此局居住,内官监例有供给米盐,待其自毙,以防泄漏大内之事”[4]。明代宦官机构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唯有浣衣局不在皇城内。无论如何,傅庆又一次成为正四品太监,并掌管浣衣局,这一切全靠其门下徒弟赖义的推荐。明代宦官有“拉名下”的传统[5]30,“中官规矩:本管者视甲科之大主考,照管老叔者视房考,同官者视同门。本管之于名下,照管之于侄子,犹座师之视门生,亦若父子焉”[4]。即掌权的大珰将初入内廷的年幼小阉拉入自己名下,以师徒、父子、叔侄名义抚养、教育,最终培养为亲信,在内廷中相互扶持。在这方面,傅庆成绩斐然,其门下徒弟众多,仅墓志中所列“居要路”“显用于时”者就有16 位。据墓志推测,这些徒弟,应为傅庆在1477 年升为司设监太监之后至1488 年累左迁之前所培育,赖义是其中的佼佼者。墓志称赖义为司礼监太监,受武宗倚重,为国柄用。司礼监为内府八监中权力最重者,设提督、掌印太监各一名,另有秉笔太监、随堂太监及掌司、典簿等无定员,提督掌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掌印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权如外廷元辅”[1]1821,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武宗时期,司礼监太监“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6]768。考《明武宗实录》,正德元年(1506),传旨以五千营内官监太监刘瑾神机营把总同提督十二营操练,调神机营中军二司并练武营司设监太监马永成代瑾,以内官监太监赖义代永成;正德五年(1510),加司礼监太监温祥、赖义、谷清、秦文、范宣、张钦禄米岁各十二石,赏银一百两、纻丝四表里。据此,则赖义本内官监太监,后转司设监,又转至司礼监,且与明代“八虎”之一的大宦刘瑾相善,为其党羽。其时赖义实为权宦,既有令“主公”傅庆东山再起的能力,也有令李东阳在傅庆墓志中特意另提一笔,称“赖公以博洽之才敻出侪辈”的影响力。

2.韦记生平。

韦公名记,桂林府临桂县(今桂林市临桂区)人。其生平及任职情况如下:

永乐十五年(1417),生。

宣德五年(1430),入禁庭,受学于内馆。

正统十四年(1449),办籍于宝钞司。

景泰三年(1452),除奉御。

天顺七年(1463),改侍仁寿宫。

成化二年(1466),莅事于酒醋面局,佥押管事。

成化四年(1468),升酒醋面局右副使。

成化六年(1470),升酒醋面局左副使。

成化八年(1472),升酒醋面局大使。

成化九年(1473),升司设监右少监,仍署局事。

成化十年(1474),升司设监左少监。

成化十二年(1476),升太监。

弘治元年(1488),掌酒醋面局局印。

弘治三年(1490),同御马监太监甯瑾掌宫事。

约弘治三年前后,获赐蟒衣、玉带、岁禄,准内府骑马。

弘治八年(1495),惜薪司□□养老。

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卒,享年84。

韦记36 岁当上奉御,升太监时已年届花甲,与少年得志的傅庆相比,可谓大器晚成。韦记初入宫禁,即在内馆受学。内馆即内书堂,是明代内府对小内使进行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墓志称韦记一生“耽嗜诗书”,这一习惯当与其曾在内馆受学息息相关。1449 年,33 岁的韦记办籍于负责制造草纸的宝钞司。“办籍”一词无可考,似指把经过培养、教育的宦官正式分派至某一内府衙门。墓志中称韦记在内馆“久而学成”,但受学过程绝不可能长达19 年之久,其办籍之前当有其他经历未被记录,或曾在大珰身边充当杂役之类。

1463 年,韦记改侍仁寿宫。史料记载,成化元年(1465),“文武群臣命妇朝贺皇太后(孝肃周皇后)于仁寿宫”[7];成化十一年(1475),年仅六岁的孝宗朱祐樘被立为皇太子,其母薨逝,周太后将太子接到仁寿宫中抚育;弘治十一年(1498),因清宁宫灾,周太后移居仁寿宫。据此,则韦记当时在仁寿宫服侍的正是周太后,即墓志中所说的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周太后本为明英宗贵妃,同时也是宪宗的生母,宪宗即位后,尊其为孝肃皇太后。宪宗在位期间,“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享必亲。太后意所欲,惟恐不欢”[8]3518。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定周太后徽号为“圣慈仁寿皇太后”。及孝宗即位,因感念抚育,尊为太皇太后。由此可见,在宪宗、孝宗两朝,周太后都是可以呼风唤雨的角色,在仁寿宫服侍周太后的经历,也为韦记此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周太后曾命韦记教授宫女,韦记的学行遂得以展示,并因此获宪宗赏识。韦记卒后,周太后在哀恸之余“赐以白金百两、彩段四表里,香烛、油等物若干”,足见其对韦记的宠信程度。1466—1472 年,韦记任职于酒醋面局,该局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等物,职秩与上文织染局同,韦记在该局最终升为大使(正五品)。1473年,韦记升司设监右少监,品阶不变,但同时管理酒醋面局事务,职权变大了。

1476 年,60 岁的韦记终于在司设监升任太监,次年,年仅22 岁的傅庆也升任为司设监太监,二人遂成为同事。1487 年,孝宗即位,此后韦记和傅庆的命运开始翻转。1488 年,傅庆左迁之时,韦记升为酒醋面局的掌印太监。1490 年,韦记同御马监太监甯瑾掌管宫事。据《(光绪)昌平外志·金石记》载《周太后祭墓文》,成化二十三年(1487),周太后曾先后遣御马监太监甯瑾昭告高祖考、曾祖考、祖考,则韦记和甯瑾都曾服侍周太后。另据《孝宗实录》《武宗实录》记载,甯瑾是深得两朝宠幸的权宦,曾蒙赐草场,“以供寺庙香火坟茔之用”[9]。约1490 年前后,韦记获赐蟒衣、玉带、岁禄、准内府骑马等荣耀,而此时,傅庆可能正左迁至乾清宫当值。从二人的际遇可以看出,孝宗即位后虽曾对内府进行改革,左迁了一部分宦官,却最终没有摆脱任人唯亲的通病,自己的私人还是照常升赏,宦官乱政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1495 年,韦记至惜薪司养老。据《孝宗实录》记载,这一年八月,内官监太监李广在受命选附马时受贿,致使物议沸腾,最终附马被黜,另行别选。李广被劾,同时参与选婚的萧敬、韦记等太监亦被诘责,“法当究治,姑贷其罪”[10],但最终以李广招权纳赂等事无指陈实迹而告终。李广、萧敬于《明史》有传,彼时均属深得孝宗宠任的大宦,韦记能与此二人共同参与选婚,再次证明其在内府中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萧敬卒后,为其督理丧仪的也是傅庆的徒弟赖义,为其撰写墓表的则是名臣杨一清。

韦记卒后,除周太后的赏赐外,孝宗也赐以宝钞万贯,下旨致祭一次,由工部营葬,并命内官监右少监陈彬董治丧仪。9 年后,傅庆卒,武宗“赙宝镪三千缗”。相较而言,韦记的待遇可谓优厚。

二、李东阳撰宦官墓志考述

由李东阳撰写的宦官墓志铭,包括傅庆、韦记在内,目前可见的共有6 篇,详见下表(见下页)。

这6 篇墓志铭前后跨度约20 年,其中最早的一篇撰于1496 年,当时李东阳任礼部右侍郎,而给韦记作墓志铭时,任礼部尚书,等到给傅庆作铭时,则已经身为内阁首辅。作为朝廷重臣,李东阳却频频为宦官撰写墓志,这种看似怪异的现象,实际上在明代很常见,刘健、杨一清、张居正等名臣也都有宦官墓志流传。

在明代,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孝宗、武宗两朝,士大夫阶层对宦官当权的现象深恶痛绝,但又无法遏制其愈演愈烈的趋势,在政治上常常受宦官掣肘。而宦官虽然“权如外廷元辅”,因身份问题往往遭人议论,于是就有意靠近、拉拢士大夫,相应的,请名臣重相撰写墓志便成为彰显个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一时蔚然成风。武宗即位初,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八虎”(张永、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引诱武宗沉溺于声色犬马,借机专擅朝政,士大夫与宦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时任户部尚书的李东阳与内阁首辅刘健、礼部尚书谢迁等官员反复弹劾劝谏,迫于压力,武宗不得已答应铲除“八虎”。因消息走露,“八虎”连夜跪求武宗,最后,他们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得以升迁。这一事件对李东阳等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们纷纷提出辞职,健、迁二人诛瑾时“词甚厉,惟东阳少缓,故独留”[14]4822。李东阳再三请辞,均不许,后升为内阁首辅,与刘瑾共事。“瑾既得志,务摧抑缙绅。而焦芳入阁助之虐,老臣、忠直士放逐殆尽。东阳悒悒不得志,亦委蛇避祸。”[14]4822此后,刘瑾凶暴日甚,对李东阳也只表面礼敬,李东阳势孤,只能弥缝其间,补救刘瑾所为乱政,“潜移默夺,保全善类,天下阴受其庇”[14]4822。正德五年(1510)秋,刘瑾被诛,李东阳上疏自责,称刘瑾专权乱政,自己“虽委曲匡持,期于少济,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15]。正德七年(1512),“八虎”之一的高凤卒,因生前“尝预属予为墓表,及诸学士、大夫为碑及传”,李东阳推辞不过,“乃叙其履历岁月,而以恤典先焉”[12]172。由此可见,李东阳一直把政治局势看得很清楚,同时对自身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内心虽排斥宦官当权,但迫于时局,表面上曾一度与宦官和谐共处。

为六位墓主书丹及篆额、篆盖者也均为朝廷重臣。其中为傅锦书丹的是武宗时期另一内阁首辅杨一清。杨一清一生可谓“成也太监,败也太监”,他在都察院担任右都御史时,因不依附刘瑾而被弹劾,“瑾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先后罚米六百石”[16]5227。正德五年(1510),杨一清利用与刘瑾有矛盾的另一太监张永(“八虎”之一),设计除掉了刘瑾,杨一清还朝,后不断升迁。张永卒后,杨一清为之撰写墓志铭,至嘉靖时期,被构“受张永弟容金钱,为永志墓”[16]5227,遂落职。为韦记、高凤篆盖、篆额的张懋系明代最高世袭公爵英国公,其祖张玉为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变的功臣,父张辅战功显赫,被追封为定兴王。张懋“握兵柄者四十年,尊宠为勋臣冠”[17]4224,曾率众大臣劝谏武宗勿与群小狎游。其他墓志书、篆者也非泛泛之辈,如刘机、李燧、田景贤都官至尚书。由此可见,明代士大夫阶层与宦官的关系错综复杂,绝非敌、友二字可以说清。

在李东阳为之撰写墓志的六位太监中,明确提到有三位曾经在内书堂接受过文化教育。为防止内臣干政,明朝初期曾“敕诸司不得与文移往来”[18]776,但是,皇帝日常处理的奏札成百上千,需要近侍协助诵读奏章,同时内官监要“通掌内史名籍”[19]1724,尚宝监要“掌御宝图书”[20]581,所以内臣非但不能不识字,甚至相当一部分内廷职位还要求通晓文墨方能胜任。于是,至宣宗元年(1426),“开书堂于内府,改刑部主事刘翀为翰林修撰,专授小内使书,选内使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读书其中。其后大学士陈山亦专是职,遂定翰林官四人教习以为常。自此内官始通文墨”[20]581。内书堂后归司礼监管理,一度成为内府培养人才的基地,甚至在宦官中形成了“自内书堂奉旨派拨者名曰正途,其次或乞恩奏保改升者亚焉”[4]的观念。内书堂的教育措施在《酌中志》内有详细记载,通过学习,一些聪明有志的内使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还能研习典籍。可见,明代部分宦官非但通文墨,而且还晓古今,在文化层面上与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不相上下,这也是他们不断追求权力和社会地位的根源之一。

考《李东阳集》,共收录李东阳为他人所撰墓表、碑铭、墓志等约118 篇,他为宦官撰写的6 篇墓志均未收录在内。或许在位于士大夫阶层顶端的李东阳内心深处,始终耻与宦官为伍。无论如何,由李东阳撰写的《明故御用监太监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铭》《明故司设监太监韦公墓志铭》为研究明代宦官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明代士大夫阶层同宦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

猜你喜欢

李东阳宦官太监
李东阳&李梦阳:师生恩怨难分明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My Favorite Shopping Mall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明清太监也读书
神童智对皇帝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一个字的笑话
“宦官”与“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