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 对肺小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1-03-16梁青松向万平张建英
梁青松,向万平,张建英
(南充市中心医院 1.胸心外科;2.CT 室,四川 南充 637099)
肺癌患者在非早期阶段5 年内的存活率水平不足12%,而在肺癌早期阶段,接受正规医院积极治疗的患者在5 年内的存活率可达70%[1]。临床中对早期肺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可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延长生命周期,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技术,在治疗肺癌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DR 正位胸片扫描是临床诊断早期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其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影响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多排螺旋 CT 技术是近些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诊断技术,其扫描时间快,呈像更为清晰、立体,能够扩大诊断范围,全方位检查患者的病变区[2]。本文旨在探讨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应用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南充市中心医院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的患者100 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5 例,女性45 例;年龄35~72 岁,平均(53.66±8.12)岁;体质量指数(BMI)20~26 kg/m2,平均(23.12±2.04)kg/m2;吸烟时间18~40 年,平均(28.56±8.87)年。此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纳入标准:有吸烟史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者等。排除标准:既往有肺部手术史者;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有碘过敏史者;合并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等。
1.2 方法所有受检人群均行DR 正位胸片扫描检查及多排螺旋CT 扫描检查。正位胸片扫描检查:采用DRX-3724 HD 机进行扫描检查,行DR 正位肺部摄片,均由两位资历相似的胸部专业的副主任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并记录研究者的阳性结果,阳性标准为:肺野中可见一类圆形结节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清晰。多排螺旋CT 扫描检查:给予螺旋CT(Aquilion64 排)扫描检查,自胸廓入口至肺底部进行连续扫描,由高年资医生操作,设置扫描参数:120 Kv 管电压,30 mAs 管电流,行512×512 肺部扫描,观察结节的密度、大小、分布等情况,必要时通过计算机肺结节分析软件辅助诊断;若发现小病灶,则采取1024×1024 矩阵,<1 mm 层厚,FOV15 cm 行局部靶扫,获取图像结果,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阳性标准为:恶性形态有胸膜牵拉征、小泡征、血管集束征、短毛刺征、棘状突起、边缘不规则等特征,良性形态有无血管进入病灶、边缘光滑锐利特征;增强前后CT 值变化在20~60 HU的范围内提示恶性。最后由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结果,若存在意见不一致,可进一步讨论或征求上级医师意见。所有患者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种方式检出肺部结节情况。②比较两种方式检出不同大小肺部结节情况。③比较两种方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诊断肺小结节的效能。根据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分别计算两种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④分析多排螺旋CT 扫描检查典型影像学图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式检出肺部结节情况多排螺旋CT 结节的检出率为95.00%(95/100),高于DR 结节的检出率78.00%(7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4,P<0.05)。
2.2 两种方式检出不同大小肺部结节情况在0~5 mm 的结节中,多排螺旋CT 的检出率高于DR,在>10 mm 的结节中,多排螺旋CT 的检出率低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10 mm 的结节中,多排螺旋CT 与DR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式检出不同大小肺部结节情况比较[例(%)]
2.3 两种方式诊断肺小结节的效能经病理检查,实际有结节的共96 例。经多排螺旋CT 检查,95 例患者为阳性,其中误诊2 例,漏诊3 例;经DR 检查,78 例患者为阳性,其中误诊1 例,漏诊19 例。多排螺旋CT 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6.88%、50.00%,均高于DR 检测的80.21%、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式诊断肺小结节的效能比较(%)
2.4 多排螺旋CT 扫描检查图像分析图1-A 分叶征,病灶边缘凹凸不平,呈分叶状;B:右肺中叶结节,接近2 cm,实性,边界有毛刺,有胸膜牵拉征;C: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为主,部分病灶与邻近胸膜粘连;D:左肺上叶,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缘呈毛刺状,见图1。DR 检测可见图片清晰度不佳,隐约见有区右上肺少片渗出,见图2。
3 讨论
图1 多排螺旋CT 扫描检查图像
图2 DR 扫描检查图像
随着近年来社会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导致肺癌患病人数不断增多。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肺癌已成为癌症发病之首,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3]。肺癌患者预后生存率与病理分期有关,病理分期越早,预后越好。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诊断早期肺癌多采用DR 成像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等优势[4]。由于25%左右的肺部体积被心脏大血管和膈肌掩盖,而早期肺部结节病变小且密度不均匀,加上DR 胸片图像边缘模糊,导致医生不能做出准确判断,致使DR 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5]。
多排螺旋CT 通过螺旋式扫描,所获得的是连续层面的信息,可反映扫描范围内的所有组织的信息,避免了扫描时由于呼吸运动所造成的小病灶遗漏问题[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0~5 mm 的结节中,多排螺旋CT 的检出率高于DR,而在>10 mm 的结节中,多排螺旋CT 的检出率低于DR;提示相比于DR 正位胸片扫描,多排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对肺小结节的检出率更高,尤其在0~5 mm 的小结节中检出效果更好。多排螺旋CT 的检查深度较深,可以全方面对病灶和附近的部位进行观察,且其不受病情程度、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适应性较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排螺旋CT 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DR,提示相比于DR 正位胸片扫描,多排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对肺小结节的诊断效能更好。多排螺旋CT 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范围的薄层进行扫描,减少容积效应对成像的影响,可清晰地显示肺小结节的位置、边缘等情况,且具有立体性的特点[8]。
综上,相比于DR 正位胸片扫描,多排螺旋CT 扫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对0~5 mm 的肺小结节更加敏感,且其诊断效能更好,图像清晰。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可能存在漏诊情况,需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