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对患者Cr、β2-MG、BUN、iPTH 的影响
2021-03-16蓝丹
蓝 丹
(合山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 来宾 546500)
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丧失,无法将体内代谢所致废物及水分排出体外,使机体内部紊乱,诱发各类疾病。研究证实,尿毒症患者体内有200 多种物质超出正常水平,小分子毒素易于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清除难度较大[1]。血液透析仅能够清除小分子毒素,不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等诱发的尿毒症;血液灌流常被用作血液透析的补充,在尿毒症治疗中,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应用普遍,其能够清除机体内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等,然而,有关血流量的控制尚存在争议[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对患者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氮素(BUN)、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合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0 例尿毒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41~68 岁,平均(54.58±3.71)岁;病程1~4 年,平均(2.53±0.25)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42~70 岁,平均(56.47±3.83)岁;病程1~5 年,平均(2.60±0.2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3]中关于尿毒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具有透析治疗指征者等。排除标准:原发性脏器类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伴有精神或语言障碍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应用500 mL 0.9%葡萄糖注射液于灌流器密内闭式循环30 min,之后用1 500 mL 含20 mg 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用轻拍、转动灌流器与透气器,排除气泡,并及时清除微粒,保证全部血路、灌流器、透析器布满液体,之后闭路循环20 min 后可上机。其中对照组患者血流量为200 mL/min,试验组患者血流量为250 mL/min,依据凝血状况,对肝素剂量进行调整。灌流2 h 之后,把灌流器取下,继续透析治疗2 h,2 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凝血情况。透析器凝血分级标准[4]:0 级:无凝血;Ⅰ级:部分凝血或者纤维凝血不足10%;Ⅱ级:透析器内纤维凝血10%~50%;Ⅲ级:透析器静脉压显著增高,纤维凝血50%以上。总发生率=(Ⅰ级+Ⅱ级+Ⅲ级)例数/总例数×100%。②生化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Sysmex XS-800i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Cr、β2-MG、BUN、iPTH 水平进行测定,试剂盒、仪器及配套试剂来自希森美康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机器自动测定结果。③统计两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Kt/V=In(R-0.008 t)+(4-3.5 R)/(UF/W),其中R=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 为透析时间(h)、UF 为超滤量(kg)、W 为患者透析后的体质量(kg);计算iPTH 清除率,iPTH 清除率=(治疗后iPTH-治疗前iPTH)/治疗前iPTH×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试验组患者透析器凝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比较[例(%)]
2.2 生化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Cr、β2-MG、BUN、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Kt/V 值与iPTH 清除率两组患者的Kt/V 值、iPTH 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 <0.05。Cr:血肌酐;β2-MG:β2-微球蛋白;BUN:血尿氮素;iPT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表3 两组患者Kt/V 值与iPTH 清除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Kt/V 值与iPTH 清除率比较()
注:Kt/V :尿素清除指数;iPTH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指各类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及代谢紊乱综合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其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各类晚期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诱因即肾功能丧失、体内多种代谢物质及毒素累积。临床上,主要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但该治疗方式无法彻底清除中、大分子,在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等诱发的尿毒症治疗中效果不佳。
血液灌流能够将血液引出患者体外,使其流经灌流器,依托固定的吸附剂,把体内代谢物、外源性药物清除,继而把净化之后的血液再输回患者体内。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能够对尿毒症患者机体内中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及其他有毒物质进行有效清除[5]。本研究中,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分别采用200 mL/min、250 mL/min 的血液灌流血流量,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透析器凝血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250 mL/min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显著,透析器凝血发生率显著降低。有研究显示,在尿毒症治疗中,200 mL/min剂量血液灌流方式效果不佳,仅能达到清除小分子量物质,不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而250 mL 剂量血液透析方式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高凝倾向,降低了患者瘙痒、嗜睡等症状,能够对各类凝血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提升了大、小分子物质清除的能力[6]。终末期肾病患者之所以会发生相关性淀粉样变问题,与β2-MG 有关,其为中分子物质,又不会受食物代谢影响。调查显示,当尿毒症患者β2-微球蛋白浓度为正常人群40 倍以上,会与胶原组织结合,沉淀于关节组织、骨组织等,导致该部位出现淀粉样纤维,使患者发生淀粉样变性,易导致患者Cr、BUN 水平升高,不利于患者预后[7]。iPTH 本质为一种多肽激素,由甲状腺主细胞合成,为尿毒症重要标志物,iPTH 水平升高会对机体各靶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引起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Cr、β2-MG、BUN、iPTH 水平及Kt/V 值、iPTH 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注结合血液透析对机体内毒性物质的清除作用无明显差异。
综上,应用200 mL/min 和250 mL/min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均能够有效清除机体毒素,改善临床生化指标,但250 mL/min 血液灌流临床效果更为突出,降低了透析器凝血发生率,然而,由于本次研究中选取的病例数据有限,研究结果普遍性有所不足,未来一段时间,将搜集更多病例素材,扩充样本数量,再次开展同类研究,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