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献综述

2021-03-16李智娴叶治琨广东理工学院

灌篮 2021年29期
关键词:排球指标体系专项

李智娴 叶治琨 广东理工学院

一、前言

现代排球显现出高、快、多变的发展趋势,胜负悬念、激烈程度的增大也一度使得观众更加着迷。排球运动长时间的起跳扣球、拦网、下蹲接球等技术动作的开展需要良好的上肢、下肢及躯干力量的支撑,跳的更高、进攻更强一直是排球运动项目夺取比赛胜利的法宝。无论是从技术发展如发球形式的进化,还是从战术发展角度来看如立体进攻战术的出现等,可以看出排球技战术对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分类

(一)力量素质的概念

有关力量素质的概念,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重点。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将肌肉力量定义为在特定或确定的速度条件下,一块肌肉或一个肌群产生的最大力或转动力矩[1][2]。体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认为力量是人体对抗阻力的能力,是肌肉力量,可表现为绝对肌力、相对肌力、肌肉爆发力等。高等学校教材《运动训练学》指出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3]。《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中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各学者对力量素质的概念界定并无过多争议,大多延用以上几种观点,力量素质的概念趋于一致,略有不同之处在于训练学偏重肌肉系统,运动医学偏重神经系统。本文主要是为力量素质的训练服务,因此本文将采纳田麦久教授的观点,将力量素质的概念界定为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二)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的概念

从力量素质和专项的关系角度出发,专家们将力量素质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一般力量是指在进行非专项活动时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是各部分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专项力量的概念较为丰富,但差异不大,国外比较典型的是图多博母帕及霍缅科夫的观点,前者认为专项力量是指参与完成专项运动肌群的力量,后者认为专项力量是指严格按照专项要求发挥的力量。我国王保成、李明彩的观点认可率较高,李明彩认为专项力量是直接参与完成专项技术动作所产生的克服阻力的能力,王保成认为专项力量是指在时间—空位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竞技要求的肌肉力量,是在动作结构上、力量性质、肌肉收缩的方式甚至动作的心理定向等方面都严格符合专项运动特定的肌肉力量[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专项力量是符合专项运动的特定肌肉力量,与研究的专项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相同且与运动技能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选择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时,专项力量素质指标是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三)力量素质的分类

力量素质的分类并不唯一,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性质对力量素质进行分类。苏联B·H·普拉托夫、民族德国哈雷、国内过家兴等认为应该把力量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田麦久教授从三个划分依据对力量素质进行了分类:依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依据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依据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耐力力量[5]。田教授的几种分类方式相对全面,为近十几年来学者广泛采用,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所需角度来进行选择。葛春林教授在所著书籍中将优秀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按照下肢肌群、上肢肌群和躯干肌群的进行分类。郑湘平教授从测量学和直观的角度出发,根据肌肉的发力部位,将力量素质分为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躯干力量。

本文旨在为排球运动员服务,专项力量不可或缺。但要想分类直观,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服务,则需采纳按身体部位划分的观点,就排球运动而言,主要为上肢的鞭打力量,躯干的扭转力量、核心稳固力量及下肢的弹跳力量、支撑力量。本文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专家访谈、征询专家学者意见后,决定在郑湘平和葛春林教授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专项力量,将力量素质分为上肢一般力量、躯干一般力量、下肢一般力量及专项力量。

(四)评价

国外学者Wonhen&Sander认为评价是评价主体对客体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再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评价客体起到激励改进的作用。袁尽州认为评价是指在体育实践中对客观或主观测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并赋予一定意义解释的过程。刘星亮认为评价是以测量的原始数据为基础,以参照标准为依据,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来确定测量结果的价值。本文借鉴刘星亮学者的观点,将把测量与评价相结合,以测量的力量素质数据为基础,科学的评价方法为辅对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评价。

(五)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目标、评价指标、权重等构成的。评价目标很好理解,可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在评价指标上。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这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些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权重是表示评价指标在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不同的评价指标所占指标权重不同。

本研究在构建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时,先确定评价目标选定评价对象,再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最后对最终确定的指标进行权重。

三、力量素质评价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力量素质测量指标研究

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前人具体所用的指标见表1:

表1 力量素质测试指标一览表

仔细对比各专家采用的测试指标发现,不同运动项目力量素质测试指标侧重点不一样,指标选取具有专项化特点。选取指标一定要严格把关,根据不同项目特征选择最适合的指标。上肢相对于躯干和下肢而言,可供选择测量指标较为丰富,但学者在选择指标时,往往更加重视躯干及下肢的测试指标,二者具有易测性,专项力量的指标较少。前人在选择指标时,通常选择简单易操作且安全系数较高的指标。在排球运动项目中,体能训练主要是从弹跳力、移动能力及挥臂力量几个方面进行,对排球项目而言,较少指标具有较高的认可率和重复使用率。

(二)力量素质评价研究

在各运动项目中,与力量素质评价相关的研究并不丰富,构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仅十几篇。从研究内容上来说主要是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筛选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等,排球项目中目前未见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方面的研究,此部分内容需要进行拓展研究。

从研究步骤上来说,各学者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或评价模型时,步骤趋于一致,围绕确定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开展,从研究方法上来说,确定评价指标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回归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法等;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有百分数位法、累计计分法、离差法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力量素质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深入,力量素质的评价研究的开展逐步提上日程,但目前未见关于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方面的研究,后续将就此问题进行研究,拟构建科学系统的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排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提供参考。

在排球运动中运用较广泛且认可度较高的力量测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上肢一般力量有快挺举、1RM卧推、引体向上、俯卧撑;躯干一般力量有30s快速两头起、30s快速背起、30s仰卧起坐、后抛实心球、前抛实心球;下肢一般力量有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1RM负重半蹲、连续摸高;专项力量有原地/助跑羽毛球掷远、原地实心球掷远、原地纵跳双手摸高、助跑起跳单手摸高。

综合自身研究内容,后续研究将选取德尔菲法来确定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百分数位法进行定量评价及离差法进行定性评价。

猜你喜欢

排球指标体系专项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最复杂的迷宫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