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2021-03-15陈小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思考初中数学

陈小英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其中尤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为主,同时在我们不断重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逐渐的开始重视教学作业的设计环节。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结合新课标中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针对本题做出以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2-0127-02

On homework desig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HEN Xiaoying  (Jingcheng middle school,high tech Zone,Zhang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Especially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hilosophy,at the same time,we continu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but also gradual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eaching assignments. Therefore,this paper summarize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and combined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makes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for this topic.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Homework design;Thinking

在教育體制中,课后作业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来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以及熟练地掌握相关解题技巧;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习得新知识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相应的作业设计方面也要相应的变革,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对以往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分析,并且总结出以下几点思考内容。

1.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

随着教育观念的革新,学校方面也对初中学生做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再继续以往的作业布置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点。

(1)作业布置内容存在着严重的单一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与意识,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培养。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数学作业布置形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诉求。首先,传统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中,老师强调对某种题型、某类题型的固定形式解答,在这种“墨守成规”的做题环境下,学生很少能够有创新的思维,到处都是条条框框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老师坚信“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最好办法,这也就造成了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很容易出现题量大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只能埋头于书本,没日没夜的进行重复的练习与学习。加之以上的内容,学生在这种既枯燥、又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相差甚远,可谓是过犹不及。

(2)作业布置存在着严重的封闭性

传统作业的另一较大的弊端就是存在严重的封闭性,作业内容由于总是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满足新课标中对学生各项能力培养提高的要求。例如,在传统的作业内容中很少会有关于学生动手操作的题型,仅仅是让学生做一些纸张上的题型,同时在这其中学生会受到来自于教师、学校、家长的多重压力,这一切因素造成了学生处于一个封闭性的环境下,压抑以及一些不开心就将会接踵而至,在将学生学习兴致消磨殆尽之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以致于形成恶性循环。

2.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经过我们对传统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分析,并且结合新课标中对学生培养的新要求,做出以下几点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1)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原则

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作业设计原则,是充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数学基础以及数学科学客观真理三方面的作业设计原则。在新课标中,我国教育体系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个体性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要在作业设计布置中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进行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原则正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主要办法,通过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进行不同的作业内容的布置,从而达到理想的实际教学效果,同时,因材施教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数学知识的状况来将学生分成A、B、C三类,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分配难易不同以及不同数量的作业内容,已完成更加全面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我们学习平面几何这部分内容之后,老师便可以按照分层原则来进行作业的安排。首先在课上学习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不同,对学生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掌握做出一个大致的分类,之后根据学生的课上习题的结果与表现在进行划分,大致分成A、B、C三组,之后在作业数量上,c组的同学要最多,a组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当减少,b组的学生作业做到适中。在作业难度方面a组要最难,之后难度依次降低,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要做到不同的作业分配,但是上述的原则也不是一定要遵循的,可以根据情况而有所变化,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2)注重数学作业的时效性

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因此在新课标中我们要不断重视学生作业的时效性,而轻视作业的形式内容。所谓重实效、轻形式,就是指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要重视作业内容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而不能流于形式,徒有其表。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徒有其表但是缺乏实际效果的作业内容,例如,在传统作业中许多老师总是要求学生抄题之后再进行解答,其实教师设立这种作业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在认真读题的前提下进行习题解答,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学生十分厌恶这种作业,在没有学习兴趣以及耐性的情况下,学生在抄题的过程中也不会认真的进行审题,因此这种陋习应该在新课标中的数学作业中舍弃,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教师不断利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在布置有关于几何知识的数学题型时,不论原题中是否要求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方式,这里老师都要要求学生通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解题,利用数形结合的知识,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数形建模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全面认识,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继续数学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重视数学作业实效性方面,老师要做到题型丰富,要迎合学生的“口味”,同时要做到题型的多样性以及全面性,从而全面锻炼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科学把握作业数量以及难易程度

数学作业的布置量对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如果数学作业布置的太少,无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既达不到良好的锻炼,同理,如果作业的数量布置过量的话,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会挤占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学生必定会急急忙忙的去完成作业,作业完成的质量便得不到良好的保证,同时学生在压抑的环境下,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了。同样除了数学作业量要得到良好的把握,作业的难度也要得到科学的控制,题型太难的话,学生绞尽脑汁,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效果也不好。如果题型太过于简单的话,学生也得不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通过我们上述的分析,可知作业难度以及作业量都需要老师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管理。这里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来断定作业的布置情况。例如,老师在课上的提问,如果有较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出来;没有很多的学生积极响应老师的提问等情况下,老师可以酌情增加作业的数量,但是难度不可以太大,难度要做到循序渐进。同时也可以充分考虑上述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在科学管理作业布置的前提下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已达到最高效的作业布置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对于学生学习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程改革中同样需要进行科学高效的改革。通过本文以上的论述,笔者希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文中内容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值得借鉴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卢绿云.普通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06)

[2]南淑梅.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之我见[J].文理导航(上旬),2010(11)

[3]杨微.初中英语创新作业设计的策略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4]李飞.对有效作业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3)

[5]曾华春.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探析[J].考試周刊,2011(55)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思考初中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