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15邓国娅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邓国娅

摘  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割裂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单一地创设阅读教学活动和写作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将语言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限制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阅读写作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该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此种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应该朝向“一体化”发展,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小即可深入探究语文科目的重要价值,以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一、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普遍缺乏读写结合教学的意识

读写结合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教师本身是否具有读写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成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通常比较简单,课外阅读篇幅也并不是很长,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重点关注的是字、词、句的读写,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含义,是否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对于课文所用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则很少专门为学生讲解。学生自然不会写出好的文章来。甚至还会让小学生也产生读写分离的错误观念。

(二)学生自身未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

小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经常会借助课本的课后习题和“习作导引”进一步理解课文。部分学生会在习作中借鉴课文中的句子,只有个别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读和写结合到一起,有读写结合的习惯。

(三)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的能力不强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笔者还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缺乏独立选材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过于依赖教师,只有教师指导他们选择材料的时候才会去选择。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会遇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如写作素材来源单一,课外读物阅读量少,经常自己虚构内容,导致写出来的东西太空泛,没有真情实意。

二、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高效实践策略阐述

(一)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开展广义范围的“读书笔记”撰写活动

在核心素养理念中,“社会参与”是一项重要分类。对于小学生来说,若要提升社会参与度,除了参与有限的校园和社会公益性实践活动外,更加重要的方式在于课外阅读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反复论证在广义范围内开展“读书笔记”撰写活动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的熏陶。此种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小学生的世界观“非黑即白”,对事物的认知集中在“好”与“坏”两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累积,其思维视域中会逐渐纳入“灰色地带”,直至能够辩证地看待具象事物。但看似矛盾实则道理深刻之处在于,小学生思维的“非黑即白”,是培养价值观导向的重要时刻,如果错过该时机,则学生的价值导向很可能出现问题。因此,通过课外读物,运用导向性极强的故事,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精读课文,读写一体

精读课文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精读课文不仅仅是要学生理解文本字词含义,还要使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从为什么这样写的层面上,深度地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的过程,还是学生借鉴写作方法,储备写作经验的过程。所以,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以精读课文为依托,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储备写作素材,边阅读边学习写作方法,同时在读写一体化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拓展阅读,练习巩固

在经历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获取了阅读素材,积累了写作经验。在学有所得的情况下,他们有强烈的应用欲望,渴望将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展现出来。读写一体化教学是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到教学始终的。所以,在组织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学用结合,自主地锻炼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应用预测策略自主地描写所提供的漫画内容。

(四)汲取养分,丰富写作经验

为保证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美、结构美和技巧美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在阅读中汲取养分,逐渐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践,否则任何理论都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意义,阅读和写作也是如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仅仅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该组织一些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丰富,而应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描写的内容更为形象,从而使写出的文章更具特色。

(五)深度剖析文章内容且合理分配内容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深入了解上课的内容,思考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撰写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将知识结成一张相互联系的网络图,此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建立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应注意写作为主、阅读为辅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在讲解说明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阅读,讲解相应的说明方法,而不是直接灌输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说明方法中举一反三,有能力阅读更多类似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按图索骥学写说明文。身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客观传递阅读技巧,而不是主观引导文章思想与情感。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学生面临大量“未解之谜”,包含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用书;进而升级为如何写作、如何高质量写作、写作的目的为何等。如果上述问题无法得到精确解读,则学生必然长时间处于迷茫状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实践,能够从思维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出发,使学生得到启发,进而贯彻落实终身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曾茜.探究促进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一体化的实践方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84.

[2]曹广忠.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28):94.

[3]陳雅润.试析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81-82.

3743501908284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