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1-03-15郑金蕾

民族文汇 2021年4期
关键词:培养教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

郑金蕾

摘  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具有准确、简练、抽象和符号化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能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揭示事物本质,有利于思维发展。数学教学过程伴随数学语言的学习,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由此可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路也是对学生们的培养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老师在课下会收集更多的资料,能够在课堂当中让学生们提高阅读培养能力。将数学课堂的更多时间交给学生们自己,这样能够减轻老师上课时的教学工作压力。学校领导也是非常支持数学老师,能够在课堂当中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数学老师,不支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够强,那么学习数学的成绩就会非常的优异。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教学是教育过程中最不可分割的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教材阅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在教学前都会给学生一个预习任务,但由于他们不现场指导,学生往往很讨厌老师安排的这些学习工作,学生心理也有一些问题。他们在学习中不积极与教师合作,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导致数学成绩下降,无法提高数学核心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寻找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把预习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让学生了解下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二步是学生读了之后,要求学生好好读教科书中的基本例子。他们首先要理解教科书中的例子的问题解决概念。如果发现他们不能理解的话,可以用铅笔进行标记,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谈论这个部分的时候,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加强对这个知识方面的学习。第三步是学生自己思考本节课和上一节课讲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管他们是否应用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些例子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都是新的,可以加强和扩大学生的思考能力。第四步是练习考试,预习了下堂课学习的教科书知识后,学生把教科书中问题的答案草稿纸覆盖住,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通过比较和教科书上的解决方案,可以学习和体验教科书中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优点和简单性。这样,在老师上课前指导学生阅读和预习的时候,学生不仅仅要采取一种形式来处理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学生也不能机械地进行阅读。

二、立足教材,积极做好数学课堂中的阅读引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实施教学,不仅体现在公式和习题的练习中,要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也依据教材中的不同细节掌握原理、掌握基本规律。最大限度的优化学生的思维理念,让其在实践中了解知识,认知数学。进而,全面清晰的了解学习到的内容。

例如:数学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实际上会伴随着不断的解决问题,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首先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阅读的方式,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题意、明确不足、搞清题意,同时理清题意考察的相关概念,促使学生对于所需的知識点进行回顾、练习。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采用划线的方式,标注出重点,清晰的罗列出题中重现的相关数据。以此,便于学生迅速理解题意。在上述方法的实践中学生的阅读时效性会得到提升。

三、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显著提升核心素养

阅读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和引导满足小学生的基本需求,实现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综合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面对不同的阅读文本其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针对性阅读可以摆脱表面知识的影响,促使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借助问题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思维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例如,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标准,围绕相关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以刺激小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针对小学生难以理解的阅读内容可以进行提问教学,如“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要求小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0排除在外,对小学生而言,只有形成深度思维能力方可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成果。

四、实践反思,发展思维

由于数学阅读中学生接触的信息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又不够成熟,往往会造成理解困难,因此在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一些操作性的活动。用实践操作将阅读的信息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灵活,阅读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可以说,一些相对复杂的阅读学习项目,实践反思性的阅读更体现出数学阅读的独特属性,对于形成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对数学探索过程的体悟,对数学思想的领会都有重要的价值。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教学需求,同样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强的关联,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之中隐藏的已知条件,从而极大地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提高正确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卫静.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之浅见[J].新课程,2020(16):204-205.

[2]张红梅.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54.

[3]张华平.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提升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9(01):196.

2252500783307

猜你喜欢

培养教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
关于中职地理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
如何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