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

2021-03-14陈艳茹杨华清卓妍陈隐

天津护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情条目痛苦

陈艳茹 杨华清 卓妍 陈隐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 福州350014)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1]。且患者在诊断、治疗和康复期间普遍存在心理痛苦[2]。心理痛苦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行为、认知、情感等心理体验,社会体验,精神本质上的体验等,不良的情绪体验能明显地干扰患者应对癌症、躯体症状以及治疗的能力,并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3]。共情护理是一种基于共情理论的护理模式,旨在运用共情技巧感知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并做出正确的识别和评价,最终形成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躯体需要和减轻心理痛苦[4-5]。本研究将共情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放疗患者,观察其对患者心理痛苦、焦虑抑郁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进行放疗并且自愿接受本研究的12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乳腺癌,且知晓病情;②采用适形调强放疗,剂量每次1.8~2.0 Gy,每日1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50 Gy,共治疗25~28次;③沟通良好,无交流障碍;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放疗过程中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无法完成研究;③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④预计生存期<6个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放疗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告知放疗注意事项;放疗期间皮肤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症状的护理;放疗后的健康宣教和出院随访。干预时间每次30~6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共情式干预方法。

1.2.1 研究人员的选择及培训 成立包括护士长1名、资深护理专家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名、高年资责任护士4名、在职研究生1名组成的共情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专家及心理咨询师担任顾问,责任护士负责护理干预的实施与落实,在职研究生负责问卷测评及数据分析。为了保证共情护理实施的质量和减少不同干预者间个体差异,研究前小组成员接受统一培训,内容包括共情护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感受性训练、护理心理学、护患沟通技巧、服务礼仪规范、问卷调查方法及资料收集方法的质量控制。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

1.2.2 共情护理的实施 采用综合的“一听二应三认同四回应”的共情护理模式[6],由责任护士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干预时间点同对照组,分别在放疗前、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进行,每次30~60 min。

1.2.2.1 “一听”: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如多数患者对于放疗疗效的不确定及放疗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感到焦虑和痛苦。护理人员应真诚理解这种感受,耐心倾听,并认真观察患者表情、语调、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的表达,准确掌握患者的情感需求。

1.2.2.2 “二应”:运用眼神示意、点头等方式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情感,通过握手、拍背以及“嗯,那确实不好受”等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适时回应,增强对其情绪的共情反应,使患者感受到“我与你同在”。

1.2.2.3 “三认同”:认同患者内心的感受,共情体验。在沟通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视角看待问题,感同身受患者内心的痛苦,形成共情反应,并不断改进与患者沟通的方式,适应其情感需求。

1.2.2.4 “四回应”:信息的整理与反馈,正向引导。将与患者沟通、进行换位思考获得的信息不断进行整合,归纳患者负面情绪的根源所在,运用心理学的重建自我认知技术,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对放疗疗效和并发症产生的疑虑及时给予解答,讲解放疗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反馈“乳腺癌是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长期带瘤生存的”,同时由病情稳定、心态健康的乳腺癌患者做抗癌经历分享,增强情感共鸣,激发患者的抗病决心。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放疗前1周和放疗疗程结束后当天接受问卷测评。

1.3.1 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及其问题列表(Problem List,PL) 采用NCCN推荐的心理痛苦温度计[8]。该量表分为两部分:①心理痛苦温度计,以0~10之间的11个尺度表示心理痛苦程度,0表示无痛苦,10表示极度痛苦。患者以近一周所经历的平均痛苦水平为标准在最符合的数字上做出标记。②心理痛苦问题列表,包括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身体问题、信仰/宗教问题5个目录,共40个问题。该量表的信效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验证[8],张叶宁等[9]在中国癌症患者中测评了其心理测量学属性,界值取4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80和0.70,心理痛苦(DT得分≥4分)的检出率为24.2%。

1.3.2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HADS包括焦虑(HADS-A)和抑郁(HADS-D)两个亚量表,共14个条目,7个条目评定焦虑,7个条目评定抑郁。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4级计分(0~3分),每个分量表的计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针对癌症患者,焦虑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的临界值分别为9分和8分[10]。本研究中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90,焦虑及抑郁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0和0.807。

1.3.3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 采用万崇华等[11]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该量表包括躯体状况(7个条目)、功能状况(7个条目)、社会和家庭状况(7个条目)、情感状况(6个条目)及乳腺癌特异性模块9个条目,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计分(0~4分),总分0~144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8,效度系数为0.743。

1.3.4 资料收集方法 测评者给予统一指导语,由患者自行填写。无法自行作答者,由测评者阅读问卷条目并协助填写。问卷完成当场检查并收回。至研究结束,对照组有2例放疗疗程结束后拒绝测评,有效例数58例,观察组转院1例,有效例数59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痛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心理痛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心理痛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痛苦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痛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58 4.56±1.32 3.93±0.81 5.313 <0.001观察组 59 4.66±0.83 3.05±0.49 8.916 <0.001 t 0.834 4.776 P 0.512 <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共情护理能减轻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痛苦 乳腺癌患者不单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躯体上的痛苦,还要面对外界和精神上的压力。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干预前心理痛苦评分均高于心理痛苦的界值≥4的标准,说明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心理痛苦已被称为继疼痛之后的第六生命体征[12]。共情护理强调在交流过程中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感知其情绪和情感状况,做出积极反馈。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共情关怀下,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回馈,内心的痛苦和困扰得到理解和支持,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排解,从而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n FACT-B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8 9.06±2.03 8.69±2.31* 8.46±2.45 7.76±1.96* 116.34±22.79 90.32±27.22*观察组 59 9.14±1.97 7.02±1.34* 8.52±2.18 6.53±1.09* 117.73±20.26 100.53±26.94*t-0.694 -3.357 0.359 -2.270 -0.263 18.030 P 0.426 <0.001 0.728 <0.001 0.886 <0.001 HADS-A HADS-D

3.2 共情护理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焦虑抑郁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可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发展[13]。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在焦虑抑郁临界值(9分和8分)以上,这显示乳腺癌放疗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共情护理的核心是耐心倾听和积极反馈,准确掌握患者情绪和情感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研究显示[14],共情护理可以降低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均好转,并且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3 共情护理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的组织造成损伤,会造成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心肌损伤等副作用,不仅增加患者躯体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心态和治疗依从性,降低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相较于入组前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考虑共情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能使患者更好地掌握放疗知识和常见症状管理技巧以应对不良反应,最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4 小结

乳腺癌放疗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共情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最终改善生活质量。由于时间及条件限制,本研究纳入的乳腺癌患者仅为单纯放疗患者,且样本量不够大,对其他治疗方案如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未纳入研究范围,其心理痛苦现象同样存在。今后可考虑扩大样本量,研究范围涵盖其他治疗方案患者以及出院随访患者,观察共情护理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共情条目痛苦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谁痛苦,谁改变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担痛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痛苦力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